《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1612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欧美金融市场发展论中国金融改革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谢仁兴(学号M12125100012)(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银行业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到二元银 行体系,再到商业化转型和股份制改造,目前已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阐释了我国银 行业的改革方向,今后十年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期,银行业能否跟上时代步伐,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未雨绸缪应对挑战, 通过多方整理资料,分析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背景、现状,指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提出了一些促 顺应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趋势的对策。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新趋势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Zhuzhou CountyXie Renxing(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mmercial college Hunan,Zhuzhou 412007)Abstract: The r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3、is a new type of rural economy organizatio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s a form of realization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speeds up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rove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farmers incom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4、 Zhuzhou County,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rural areas of Zhuzhou Count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pose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rural areas of Z

5、huzhou county.Key Words: Zhuzhou County rural are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 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体系的建立都是通过一步一 步逐渐完善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市场的交易活动都要通 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来实现,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密切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对

6、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 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市场体系中其他各市场的发展则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一)我国早期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公元前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 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号等其他金融机构。(-)近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银行开始出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以及俄国等都相继在中国设立 银行。1897年,中国创办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

7、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 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 地)。1926年12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 纷纷建立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市成立。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行逐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政府没收了国 民党的官

8、僚资本银行,并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同时,政府在 广大农村地区,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了大批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与众多的农村信 用合作社相结合是5070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三)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初步建立,1979年10月开始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 工作。中央银行体系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 立。中国货币市场产生。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初步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发展。金融宏观调控体制建立与货币政策发展

9、完 善。1993年我国己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体制逐步建立与货币政策不断发展完善。1979年,我国着手改革僵化的“统存统贷” 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在部分地区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1985年初开 始正式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办法。1987年央行再次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并尝试了多种间接调 控手段,开始重视对基础货币供应的调控。1988年初,中央银行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决定继续紧缩银根。 1993年央行首先采取了带有行政色彩的严厉的信贷计划来控制信贷规模;并于5月和

10、7月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1988年初,中央银行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决定继续紧缩银根。1993年央行首先采取了带有行政色 彩的严厉的信贷计划来控制信贷规模;并于5月和7月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1993年以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化调控体系进入 成熟阶段,从多个方面可以体现。一是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1)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和人民银行大区行体系的建立; (2)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的监管职能的归属转变;(3)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改。二是货币市场的发展完善:(1)全国 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形成;(2)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3)证券回购业务。国债回购市场开办以

11、来, 交易主体较杂,交易行为混乱,资金投向十分不合理。三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1)在货币市场上,从1996年6月放开银行 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开始,央行又逐渐放开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再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等;(2)在信贷市场上,从 1998年开始,我国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3)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公 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4)外巾利率改革总体运行平稳。二、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成效在过去10年中,中国银行业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开启了中国银行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制 度变迁,改革的成效是有

12、目共睹的。改革催生了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使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银行业在近、 中期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概率显著降低。(一)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将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隐性存款保险转变为显性存款保 险有以下四层含义。1、以银行的实力和质量确定保险费率,可以刺激有效竞争。从根本上讲,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原则是以银行的实力和质量 为基础的,实力强、质量好的银行自然要享受和缴纳较低的存保费率,否则反之。因此,以实力和质量确定存保费率的原则相 当于为银行业注入了一个外生性变量,该变量可以有效刺激银行业竞争,并且这种竞争与过去的低效重复竞争截然不同,是

13、一 种高质高效竞争和良性有序竞争。2、以保险费率差部分反映风险源,刺激存款者合理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存保费率之差能够反映银行的风险源,是对银 行风险水平的量化,这种量化可有效解决银行和存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刺激存款者做出合 理的选择。3、差别存保费率及存款者偏好,导致劣势银行成本增加。差别存保费率使劣势银行承担了较高的保费,这笔保费类似于存 款准备金,对主要依靠资产负债业务盈利的银行业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成本的增加。同时,差别存保费率的风险度量效应能够引 导存款流向,使存款者根据各个银行的风险水平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做出理性的存款选择,劣势银行的存款来源会因此受到影

14、响。双重因素的叠加会导致劣势银行的成本大为增加。4、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意味着银行破产成为可能。存款保险的设立是国家对银行体系信用制度安排的重大调整,以此为标 志,国家对银行业的隐性担保变为显性,这也意味着银行破产成为可能。这种机制的设立可有效刺激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提 高经营管理的稳健性,降低道德风险。作为金融体系运行的微观主体,银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会显著增强,因为一 旦经营不善或风险集中爆发,就会而临着退出市场的可能。(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步骤,意味着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形成机制由官定向市场的转化,对我国银行业改 革将产生深远影响,银行业持续多年的经营方式

15、将因此而发生变化。1、利率形成机制由官定转为市场意味着充分竞争。对银行而言,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充分竞争时代的来临。利率市场化机 制形成后,利率将由外生变为内生,各个银行可将利率本身作为扩大存款来源的有效工具。各种金融产品的设计,各项金融服 务的提供都可以通过利率有所反映,竞争更加充分,并且这种竞争是真正的金融产品、服务价值的竞争,与先前的竞争有本质 的不同。2、银行由利率的主导者变为遵从者,利差设计的主动权丧失。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市场机制形成,参与利差设计的主体 增多,不再由银行一方掌控,利差空间会因竞争而收窄并形成市场机制下的均衡,银行单方面主导利差设计的主动权将难以维 系。3、利率的议价

16、由银行单方议价变为多方议价,议价垄断权丧失。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后,利率的议价机制将由银行单方变 为多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货币需求主体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根据自身资金的松紧程度、金融产品的功能、银行的服务 水平等寻求合意的货币供给方,市场议价主体增多,竞争更加充分,可实现价格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但银行的议价垄断权 也会在这种竞争机制中不断弱化,逐渐丧失。(三)资本项目开放通过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来看,资本项目开放通常对银行业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资本项目开放初期,国 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会使银行在获得资金的来源上更为广泛,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国外资金并用于本国放贷,但在这个过程中 会产生货巾错配和期限错配两种效应。在货币错配问题上,本国银行获得大量的美元贷款,形成负债美元化,而在国内的收入 却是以人民币计价,造成资产本币化,银行业因此面临着汇率波动的风险。当受到国际流动性冲击时,本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