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79679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资料整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论1、中国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1945年农业与工业化2、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3、发展中国家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6个阶段传统社会经济“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 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需具备的条件:拥有成熟的科学思想;稳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条 件(有统一的政党、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经济条件:达到10%以上的资本积累率;建立 主导部IJ;具备相应的制度结构。5、哈罗

2、德多马模型:G=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储蓄比率,V是资本产出比率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1)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则是 经济增长的外延和扩展,是其最终目标。(2)区别:1)概念不同: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过程。而经 济发展是指经济体的各种结构变化引起的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减少和消灭贫困的过程,包括 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在内的变 化。2)含义范围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

3、济发展的内涵较 宽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既包含经济因素又包含非经济因素的概念。3)地位不同: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 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不一 定会带来经济发展。(3)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经济发展的度量指标:GNP,人均GNP,按人均购买力测算的人均GNP,洛伦兹曲线和基尼 系数,生活质量指标,工业化剥职业分布,劳动力人曰的职业分布,人曰的地理分布 补充知识点: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围成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洛伦兹曲线描述了 一个社

4、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二、人力资本1、技术进步:是指两类技术及其有机结合的发展与革新;分为三种类型:技术发明、技术 创新、技术扩散;动因:日发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类型: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资本使用型)技术进 步、中性的技术进步。2、教育的作用:知识效应、非知识效应3、公开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就业不足:指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 作的时间;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总称为劳动不得其用。4、人力资源等同于人力资木,是指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 价值的总和。5、发达国家人口过渡三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稳定缓慢增长;高出

5、生率、低死 亡率、人口快速增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三、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理论:(一)、平衡增长:1、代表人物:罗森斯坦一罗月1945年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大推进 理论;纳克斯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平衡增长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以促进经济整体的全面启 动和协调发展。内容:在一个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国际贸易成本高昂的环境下,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匚业化, 为规模收益递增技术的使用创造出有效市场需求,使工业化启动的必要条件。4、评价:优点:抓住了发展中国家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投资诱导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 条如何打破

6、贫困恶性循环的发展思路。缺点:过分夸大资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平衡增长论的论点理由并不充分;实施对发展中 国家有限的。(二)、不平衡增长1、代表人物:赫尔希曼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2、不平衡增长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某些行业和部门优先启动,率先发展,而后带动 其他行业和部门进行启动和增长的经济发展理论。3、内容:资木相对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资源特征,而且发展中国家最为稀缺的是 企业家资源,缺少能够把储蓄转变为投资的机制和能力,因而主张实行非平衡发展战略,优 先发展那些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4、实现不平衡增长的两种基本途径:(1)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2)优先集中投放于

7、效 益好的生产企业。5、评价:优点:提出选择一个关联效应最大的部门作为经济主导部门,创造出不平衡增长 的状态,诱导投资,是很有意义的,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缺点:1)仅强调资本需求方面的M题,没有关注和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因此,没有突破 平衡增长理论的不足。2)忽视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比较优势。四、工业化1、含义:狭义: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 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的工 业国。广义:指发展或现代化。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必 由之路。2、衡

8、量指标:1)斯大林: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70%以上即为实现工业化。2)霍夫曼比例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3)综合指标(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即农业 人口比重下降,工业人口比重上升;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的工业化水平;第 三产业占GDP比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3、工业化模式:资本主义日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英美);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二战后的韩口);社 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苏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4、工业化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木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依赖国外进口 的工业制

9、成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进口替代和高级进曰替 代。2)出口替代战略:指以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的战略,即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 市场,发展制成品出口工业的战略。分为两个阶段:以非耐用消费品出口为主的初级阶段和 以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为主的高级阶段。3)综合性的工业化战略:指进曰替代工业和出曰替代工业同时采纳的混合型发展战略。五、农业1、作用、地位:基础性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等基木要 素。趋势:农业与工业比值廿趋下降2、农业对经济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贡献和粮食贡献(2)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资本贡献和人力资源贡 献(4)外汇贡献

10、3、传统农业的特征:技术长期不变、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规避风险的经营目标、生产率 长期低下、生产工具较为原始。4、农业发展的三阶段: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多种经营的混合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的现 代农业。5、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包含五个方面:物质投入的现代化以 技术为主,石汕和电为动力;生产技术现代化;专业化、区域化、设备化;管理组织方式现 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6、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一一1964年改造传统农业;途径:引进新的生产要素“绿色 革命”;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诱致性的技术变革。7、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11、,抗灾能力低;规模小、成木高、商品率低;分散经营;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地位脆弱建议:农业:农民:农村: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规划;制度创新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停滞的原因: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信息不通畅;对技术不了解;采用新技术要受到物质投入等供给限制;政治制度僵化二元经济(一)刘易斯模型:英国人,1979年与舒尔茨(美)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1、内容:1)基本假定:二元经济结构;工资水平不变无限的劳动供给决定;无限的劳动供给 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非现代部门劳动者、妇女(无限劳动供给的后备军);2)模型: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无限的劳动供

12、给阶段(资 木积累,工业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向城市工业转移,农业总产出不减少,工业部门的工资水 平不变,利润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工业进一步扩张.)资本赶上劳动供给即经过刘 易斯拐点剩余劳动转移完毕,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2、评论:1)意义:开辟了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把工业化、资 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结合。对模型的批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木一劳动比不变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无限劳动供给相当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0 (或接近于0) 不符合实际。仅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无视农业的发展。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不存在失业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由于无限的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

13、水平不变的假定不符合实际。(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美国人,在1961年共同发表的题为经济发展理论论文和 1963年共同出版的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理论和政策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内容1)基本假定:a、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不变制度工资)由制度决定,非市场 决定。b、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过程:*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0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会引起农产品减少和粮食短缺, 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变,工业部门劳动供给无限。字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0,小于不变制度工资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出下降, 粮食短缺,粮价上涨,工业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低于不变

14、制度工资的劳 动力隐蔽性失业者(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消失,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由市场(边际生产率)决定。2)观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关键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必须使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平衡增长,工农业贸易条件保持不变。*人口增长与临界最小努力:在人曰增长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为困难,所以,要想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 是必要的临界最小努力的政策含义:一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评论:页献突出了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为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农 业剩余)。考察了人曰增长对工业扩张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突出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 控制

15、人口增长的必要性。缺陷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的假定不符合实际。农业收入不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假定不符合实际。(三)托达罗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1、代表人物:托达罗1971年收入预期:非洲乡一城劳动力流动和就业2、内容:1)影响农民预期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二是在 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概率有多大。2)移民在城市滞留的时间越长找到工作的概率越高。3)解决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主要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单纯依靠增加城市现代部门就 业机会。4)d=w-r;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r代表农村平均实际收入,d代表预期的城乡实际收入差 异3、政策建议(D在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存在的条件下,依靠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 市的严重失业问题。(2)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措施。(3)提高城市就业率的同时采取降低城乡实际收入差别的办法,才能缓解城市失业压力。(4)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4、评价:优点:对一些贫困国家结构转变中的劳动力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