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7915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文/王合成作为一场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划时代变革,观澜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行动 给观澜人民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循环经济”四个字已经在观澜百姓心中扎下了根,基木 做到了妇幼皆知。然而,在循环经济成为社会热潮的同时,很多人在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和实施路径的理解上陷入了一些误区。消除这些误区,对有效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早口 将观澜建设成为深圳生态文明示范街道是至关重要的。误区一:循环经济是国外引进的生态理念,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循环经济”是20世纪末期由德国和口本最早提出并加以实践的。不过,“循环经济” 不仅是国际社会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理念,也是中华

2、民族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有 待进一步更新的生产消费方式。可以说,“循环经济”也是中国人的创造,是中国人一直在 实践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珠三角“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中国7000年传统农业生态文明,本是一种最典型最古老 的循环经济载体之一。城乡居民的粪便,以及湘水、垃圾、秸秆、沼液等是农田宝贵的肥源, 农家饲养的猪、牛、鸡、狗、鱼、桑、蚕等和菜地、农田、鱼塘、风水林、村落构成了和谐 的农村生态系统,轮作、间作、湿地净化、生物降解等时空生态位被充分利用,可更新资源 在低生产力水平和小的时空尺度上循环,创造了以世界7%的耕地和水资源养活了世界四分之 一人口的奇迹。因此,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先人早就以“

3、桑基鱼塘”等循环经济方 式,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经济形态。但这种循环是封闭保守的,环境风险虽低,经 济效益不高,遏制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社会经济增长和I。然生态保育方 式,促进传统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误区二:只“循环”而不“经济”,或只“经济”而不“循环”,造成“循环”与“经 济”分离。按照循环经济“3R”原理,节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木质所在,是发展循环经济中需要全 程贯彻的基本理念。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只“循环”而不“经济”,或只“经济”而 不“循环”。为“循环”而“循环”或为“经济”而“经济”的做法是最不经济的做法。发 展循环经济绝不能封

4、闭式人为地延长或拓宽生产链,一定要打破区域、行业和产业的概念, 在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基础上,走开放式循环发展的道路。当然也要防止 虽然有了 “经济”意识,但忘了 “循环”木身也是节俭,走入只“经济”而不“循环”的误 区。只有把高新技术充分广泛切实地应用到循环经济当中去,做到既“循环”又“经济”, 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发展,确保“循环”与“经济”的有机统一。误区三:第三产业的比例,是衡量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指标从理论上讲,以任何一类产业为核心,都可以合纵连横,结链成网,发展循环经济。但 单一的企业、单功能的行业很难形成规模型循环经济。从未来发展看,三大产业的界限在未 来的循环经

5、济中将被彻底打破。一方面,每个循环经济企业内部都将有从第一、第二到第三 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循环过程,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服务与培训的从业人员将大大超过在第 一线生产工地上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必须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加工业、物 流业和服务业,第二产业必须向第一、三产业的两头延伸才能融入循环经济的大圈,而第三 产业如不和第一、二产业联姻,也是没有前途的。不过,衡量循环经济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 程度的指标不是第三产业比例的高低,而是企业和行业内部及相互间生态耦合程度的高低、 经济规模效应的大小以及系统主导性和多样性、开放度与自主度,刚性与柔性的协调程度。误区四:“循环经济”就是“垃圾经济”对

6、生产和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I口I收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 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但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却 要比一般垃圾处理经济深刻得多。我们过去一贯提侣的节约仅限于减少使用和I门I收利用上, 而不是科学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基础上的使用和利用。我们现在要发展的循环经济,是以“减 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率或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长效经济。垃圾经 济只注重对生产、生活后废弃物的网收利用和资源化,而没有对生产、生活进行“减量化” 控制。因此,“循环经济”不等于“垃圾经济”,它是在“减量化”基础上的综含平衡经济。误区五:“循环经济”只是

7、“经济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发展循环经 济的要旨,绝不是单纯靠高投入来提高GDP,而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 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要促进经济发展 之外,还要重视消费模式的改变。因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其实,循环经济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离不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 今天的循环经济并非仅属于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 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它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及管理转向“经济一社会一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8、,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误区六:“循环经济”只是“产业循环”作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因而很多人往往将发展循 环经济局限于“产业”或“生产”,忽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循环。其实,循环经济不仅是 “产业”或“生产”的循环,更是人们生活中的循环。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贯穿于社会发 展全过程的人类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众所周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构成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有机环节,它们 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生产过程。假若仅仅从生产的角度,离开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四个环节循环往复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则永远无法实现。作为也界人I大 国

9、,中国再也不是过去宣传的那样地大物博。如果不把人们的消费生活纳入循环经济发展的 轨道,不把“循环经济”的生活理念贯穿落实到人们的口常生活当中,培育和建立起循环型 生活方式,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可以说:当循环经济成为百姓生活方式之II, 也即循环经济社会实现之时。误区七:“循环经济”就是“环境保护”近些年来,“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以人为本”等 口号,大都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国家“十一为”规划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也是 要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基础上,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再加上对生产和生活中的 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

10、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做法,因此,不 少人简单地将“循环经济”等同于“环境保护”。亳无疑义,发展循环经济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循 环经济来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因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不可能完全实现“封闭式的零排放”, 最终总有一些“废物”要排放到人类社会之外。发展循环经济虽然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大意 义,但它不能取代其它非循环技术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发展循 环经济和采取非循环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两个轮了一起转,才能较好解决经济发展和保 护环境问题。因此,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满 足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

11、误区八:“循环经济”就是“资源再生”循环经济“3R”原理告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 “资源再生” o 但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内涵并非仅限于资源再生范畴,不能把循环经济完全等同再生利用, 而是建立在产业生态学基础上的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因此,发展循环 经济,资源再生还只是手段,促进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才是目的。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生态产业是指在生态规律指导下调整产业结构、重建产业组织、 推进新型管理模式,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又具有和谐的生态补偿功能与环境友好 的新型模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强调资源系 统与环境系统

12、和谐共生。为此,建立生态恢发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创建以保护地球 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误区九:通过强制手段打造循环链,循环链越长,生态效益越好。循环经济的形成,离不开一条条循环链。因此,想方设法甚至以强制手段促进各企业间 打造长长的循环链,是一些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但实践证明,产业生态链不是越 长越好,产业生态网也不是越复杂越好。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稳定性,但过 多的多样性和发杂性也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因为,生态网链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组分的优势 度和多样性的平衡、开放度与自组织能力的平衡、结构的刚性和柔性的平衡。实践中,通

13、过 循环长链将废弃物吃干榨尽和零排放,即使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但由于系统可靠性差, 生态上往往也是不合理的。因此,通过强制手段死板硬套打造长长的循环链,是不足取的。 盲目构建循环链,只能导致循环产业链“小而全”。打造循环链,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经济手 段和科技手段,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循环经济技 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误区十: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政府仅起引导协调作用,与百姓生活关系不大。循环经济可分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产业大循环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的循环 中,作为微循环的主体,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企业内部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往往受到 技术条件和

14、经济可行性的制约,无力使企业内部循环产业链产业形成一定规模。而在中循环 和大循环中,政府机构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可利用规划、法律、经济等宏观调控 政策,引导和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各类工业园区的构建。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其本质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 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这不仅需要政府 倡导和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参与行为,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一定要重视市场作用和广大民众参与意识,尽 快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 的运行机制。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小康 社会的目标,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 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不仅要迫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 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干净水、呼吸清洁空 气、吃上放心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