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95394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挖掘整合平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提案内容:*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历史人文众多,特 别是孝文化 长寿文化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建设文 化名城,文化底蕴应该丰厚,当前深入挖掘整合本土文化资 源,让延续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断推陈出新,并 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我们*本代人当务之急。本提案通过 探讨*当前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 了关于挖掘整合*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历史文化发展现状 *是春秋时期季平子的封邑而得名,西汉置*侯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理位置在蒙山的向阳面, 素有“蒙阳”之称。*县作为曾子故里,其“百

2、善孝为先”的孝道观念、“反求诸己”的内省意识、“慎独”思想和“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凝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有很大的 借鉴价值。近年来,*县集中人力、物力 财力把打造文化 名城作为创建“和谐*人文*魅力*”的有效载体,积 极推进蒙山养生长寿文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归来庄金 矿地质公园工业文化、奇石展销石文化和蒙山长寿文化旅游 节为主的节会文化、会展文化、广场文化、庭院文化等特色 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要征服一个国家,首先要征服 他的文化,这是所有执政者都明白的道理。本土传统文化是 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

3、逐步创造发展起来,并形成了 今天的特色,我们的儒家文化曾经征服过全世界。随着改革 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外来文化以其资 讯发达的电子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洪水般涌来,加上互 联网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现代人从网络这个平台所感受 到视觉、物质冲击也正逐步异化和改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 价值观。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能来者不拒,亦不能闭关 自锁。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大格局下,各种文化的相继出现 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倾向。二是历史文化逐年遗失。要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 是完全灭了他们的文化,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XX年的 6月10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诞生,节日 主题

4、确定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是应对各 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 这个主要目标上,导致了本土传统文化的遗失,为消除人们 的文化遗失焦虑所采取的一个积极措施。我们*的颛臾国故城、曾点墓、曾参墓、左宝贵衣冠冢和山东省委机关旧址等远近代历史遗存,目前都没有得到有效地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本土历史文化正逐年遗失,如不抓紧开发保护和利用起来, 这些历史遗存将会逐渐泯灭,铸成难以弥补的历史遗憾,这 对于我们当代*人值得十分关注与深入思考。三是快餐文化的不良渗透。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当代青少年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传统 的“温良恭谦让”在他们眼里成为“傻

5、子”的代名词。而超 前消费和当前的手机短信、网吧、西洋快餐的营业收入绝大 部分来源于这批青少年,众多的中小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课 余时泡在网吧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彻夜不归,网络暴 力泛滥成灾,洋快餐等垃圾食品几乎成为孩子们主食。这对 于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们来说,所造成的不良 影响和长期损害不可估量。四是地域文化宣传不足。仲子思想虽已名满天下,但其 故里的知名度却未能像孔子故里曲阜那样扬名四海,曲阜的 旅游收入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一个“乔家大院”电视剧,同 样火了山西当地的旅游事业。而我们*,最早从网络上搜索 “蒙山”时,看到的不是*的蒙山主峰“鹰窝峰”和现在的 老寿星,而是*的“蒙

6、山”。在互联网全球高度普及的今天, *的网络宣传平台也仅仅只靠一个“*政府综合门户网站” 支撑,进行强势地域文化宣传的意识十分欠缺。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 是事实:当前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闲置浪 费现象;许多传统文化资源发掘不够,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 意识相对薄弱;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有效需求不足,文化市 场供求结构失衡等等。五是民族宗教文化泯灭。*县境内的民族宗教活动历史 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道家活动于蒙山之中,佛教传 入也有1400余年的历史,另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各民族 宗教团体对各自的信仰

7、和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传统 的社会文化根植性很强,其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 则风俗习惯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地域印记。但由于文化背景、 生活理念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加上现代生活理念的改造民族 宗教文化正面临泯灭的危险。三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逐渐淡漠;二 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大文化”意识;三是管理体制不健 全;四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五是市场管理混乱,文化产业 化构建缺乏大手笔;六是相关人才短缺,以人为本的理念不 足。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相关科研机构在数字化设施、网络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协同攻关。加 强对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发

8、布,开通*文明网或文化网,通 过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组织策划好文化主题宣传活动,把*县丰富独特的人文、自 然旅游题材运用到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中去,发扬光 大“庄户剧团”等民间文化载体,积极拓宽文化宣传渠道, 精心策划制作宣传制品,邀请各级知名人士来*进行实地考 察,不断提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大文化建设财政预算投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把每年文化事业建设财政预算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 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文化旅游资 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好县 文化馆 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 乡镇文化站 村级文

9、 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 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建设各类高标准 的接待酒店和娱乐消费场所,满足多层次来宾的需求。三是深入挖掘和开发保护文化资源。加强自然景观、人 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深入挖掘和开发具有沂蒙特色 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的历史文化 民族习俗 传说典故和特色餐饮,使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 济优势。指派专人对已公布的全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农村民间艺人和地方民间文艺表现形式进行专题调研 和规范整理归档。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 设,主动参与并担当起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责任者。四是建立完善文化管理体

10、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格对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 审核把关准入程序,建立和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和日常检查、 公开查处、行政督察、监管考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检查整治责任,公布固 定举报电话,严厉惩处扰乱文化、文物市场等违规违法行为。五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平邑品牌。建设富强 文明和谐新*,离不开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只有把特色文 化产品的开发与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构建起 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文化产业投资 和孵化平台。不断推出既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有便携 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商品。让文化经济利益起到惠民作用, 提高全民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推进“文化搭台 经济唱 戏,立足高起点规划 高层次招商 高品位建设 高水平 经营,通过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会展文化、 体育 经贸活动,把曾子孝文化 蒙山长寿旅游文化节 鬼 谷子道教文化等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 精品工程。六是强化人才培养,锻造高素质文化队伍。加强对文化 部门和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教育辅导培训,实施文艺骨干培 训、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 有目的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不断提高文化工作 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和带动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 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