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湖南人的天下(深圳少不了湖南人) 编辑:西冷 伴随着深圳轰轰烈烈的城市运动,大量外地人涌入深圳他们带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行事处世他们展现了各自鲜明的性格气质和文化自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外地人在深圳”的专题,旨在呈现外地人在深圳的生存生态 我们无意宣扬地理环境决定论或者地域优越论,我们只想在深圳多元的移民文化景观中,打捞一份值得尊重的人文脉络,呈现鲜活的人物故事,以飨读者 好大一个深圳城,处处都是湖南人 湖南人在深圳给人的印象一个字:多你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满口湘腔的普通话以至于你会产生幻觉:我是不是到了湖南?识别一个湖南人不难,你不用听他自报家门,只要他一开口,就立马可判方言泄露了他的身份 谢莹是广东客家人,她说,在家保姆是湖南人,出门小区的保安是湖南人,打的的士司机又是湖南人,中午吃饭又去了湘菜馆 来自湖南省驻深办的数据表明,湖南人在深圳的数量将近100万,仅次于在深的广东人,居外省人之首有人说在深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湖南人他们活跃在深圳的各行各业:从普通打工者到公司白领,从商界翘楚到知识精英,从企业高管到官场大员…… 一个湖南籍的留美博士在深圳转悠了一礼拜,最终决定留在深圳创业,除了深圳上佳的创业环境打动了他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遇上的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几乎全是湖南老乡,“这是否预示我将复制北京人在纽约的成功模式?”他自言自语。
他甚至担心,如果哪一天全城的湖南人都弃深圳而去,这个城市会不会瘫痪一半?网上有一句顺口溜很形象:“好大一个深圳城,遍地都是湖南人;好大一个海南岛,到处都有湘人跑 2022年6月当选为这座城市市长的许宗衡是湖南人据说许市长最爱吃腊鱼,当组织部长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振华西路一个小湘菜馆吃饭从2022年开始评选的“深圳市市长奖”获奖者中多半是湖南人第一届2022年获奖人中兴通讯副总裁谢大雄,邵阳人;第二届2022年获奖人长城集团董事长王之,浏阳人:第三届2022年获奖人比亚迪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传福,他虽是安徽人,但在湖南读书、生活了10多年,可算半个湖南人 据了解,深圳有400多家较大型的企业由湖南人创业或掌控;湖南人操理的酒店、饮食、服务业三大部门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深圳lT巨头金蝶和朗科的老总都是湖南人在深圳,无湘不成军正成为新的商业神话湘菜和攸县的哥,是湖南人在深圳最直观的招牌 湘人闯入江湖有传统 湖南人与深圳的缘分其实始于上世纪50年代50年代初,湖南在深圳设立了外贸中转站,即现在的阳光酒店、芙蓉宾馆、凯利宾馆所在地,那时被当地人称为“湖南围” 据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深圳说,上世纪80年代,那真是湖南人的天下。
阳光酒店的保安号称在外面砍伤人,只需要放下话是阳光酒店的就能摆平不过这样的段子我们权且当作饭后的谈资 地缘优势也为湖南人进军深圳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湖南毗邻深圳,那时全国直达深圳的外省火车只有湖南开往深圳的湖南人来深圳,下午出发,坐上火车一晚上就到了,就像到省城出个差那么方便 许多的打工仔打工妹坐火车来深圳找事情做,头天还在湖南,天亮就到深圳上班啦!这种便利曾引起过其他省份人的嫉妒,说你们湖南人离深圳这么近,有什么可牛皮的?可湖南人不理会,还是一批接一批,怀揣几十块钱从闭塞的山村出来闯深圳 湖南地处内陆,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洞庭湖,素有“四塞之国”之称受此地形影响,境内冬寒夏热,春秋则晴雨不定,冷热反复,气候变化无常这种闭塞的地理和无常的气候,培育了湖南人倔强、奋斗的精神湖南古属楚地,楚文化是湖湘文化最初的源头,楚文化中的激越、浪漫、怀疑的特质融入到湖南人的血液中 湖南是一个移民省早在元、清两代曾有过大规模的移民,所以湘方言多达40多种移民文化的特征就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敢于挑战经过几代移民,到了近代,湖南人素质实现了全面更新 在这种地理、气候、文化、移民等多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湖南人在近代曾大规模地向全国“输出”,尤其是向北发展,出产了一批批政治、文化明星。
湖南在地理上还有一个优势,即它接北承南,是东南沿海与北方往来的必经之地故湖南人北上南下都非常方便改革开放肇始,湖南人得风气之先,大举南下深圳和海南,既有现实原因,更是传统基因使然 湘菜改变了深圳人的口味 深圳是全国人民的深圳,全国人民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口味,于是各地菜式在深圳争奇斗艳,争风吃醋一番比拼之后,菜式上的梁山座次于是开始排定:粤菜、湘菜、川菜……这种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还看不到洗牌的征兆 湘菜打败川菜位居老二的地位,也就是近两年来的事人们走在街上,忽然发现湘菜馆出奇地多了起来什么三湘人家,湘江老厨、毛家饭店、湘鄂情、小芙蓉、乡村发现、湘攸大碗菜、湘菜时代……以及它们的子店、孙店 有统计显示,深圳大大小小的湘菜馆已有近1000家,且家家人声鼎沸,有的餐馆甚至出现了就餐必须排队等候的场面湖南人从深山沟里搬出来的钵子菜、瓦片菜、石锅、吊锅菜,一个接一个地大闹江湖 罗湖某办事处副主任陆纪是广东博罗人,单位附近的红桂路上有一家叫宝庆府的湘菜馆,“那里的菜真好吃,我每个礼拜都要去三四次 宝庆府是一家地地道道的邵阳餐馆,三四年前,它还只是红桂路上的一间小店,毫不起眼地偏居一隅两三年的时间,它先是并吞了隔壁比它大两倍的一家陕西餐馆一半的面积,继而又把整个陕西餐馆吞掉,进而又吞下隔壁一家广东餐馆,最后向上扩张,整个楼上一层变成了他的包房。
广州某报驻深圳记者站站长,是江西人,每当站里请老记们聚餐,他想都不想就定了:“湘菜馆!”为啥?湘菜便宜,口味大众,点菜不费思量 湘菜成为深圳人的家常菜,湘菜馆成了深圳人的厨房,它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就改变深圳人的口味湘菜到底有啥魔力? 湘菜之辣天下闻名辣得张嘴咂舌,辣得浑身冒汗,辣出了味道,辣出了境界比起不咸不淡、中庸平和的粤菜、东北菜、江浙菜,湘菜给人带来了酣畅淋漓的体验为迎合广东人的口味,湘菜在辣中加香,成为“香辣”,并有意降低辣度,到粤人能忍受的程度,这一招立竿见影,诸多粤菜“粉丝”纷纷倒戈 湘菜不同地方品味的地方菜和风味菜多达800多个,这些乡土风格的家常菜迎合了都市人的怀旧、恋乡情结加之湘菜不贵,特适合家庭、个人及朋友小聚小酌比起价格稍高的粤菜、徽菜,湘菜的竞争力难以抗拒 攸县的哥,从辉煌到困惑 2022年8月,25岁的刘超荣怀揣500元从株洲攸县出发,乘火车来到深圳他姐夫在里告诉他已经安排了路子,帮他在深圳找了一份开出租车的行当 刘超荣姐夫在攸县就是司机,早几年来深圳,开过公交车、长途客运车,最后发现开出租车很有赚头,就在深圳开起出租车他是最早在深圳开出租的攸县人之一。
刘超荣来的时候,姐夫已经帮他打点好了一切,包括以26万元的租金租下一辆捷达出租车那时候的钱好赚,一个月差不多能赚八九千,手气好上万元也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深南路上载客率最高,很少有放空的刘超荣沉浸在对当年的回忆之中半年时间,他跑破了两双鞋 此后来深圳开的士的攸县司机呼啦啦多起来早几年在深圳8000多辆的士中,近6000辆归攸县人所有,占深圳的士总量的七成 就像大多数“攸县的哥”一样,刘超荣也住在位于福田区的石厦村,深圳5000多“攸县的哥”大部分居住在这个被称为“城中村”的地方加上他们的亲属和住在这里的亲友,这地方据说有10000多攸县人,形成一个“攸县部落” 刘超荣在这里住了7年,老婆也常年跟在身边给他做饭,两个孩子则留在老家上学寒暑假他们就过来与父母团聚春节他们一般也在深圳过刘超荣感叹现在的钱不再如以前好挣,“每月到手3000块就不错了他说以前出租车少,私家车也少,运营成本低,路也没有现在堵,还有一点是,以前根本就没有蓝牌车,所以前几年的出租车开得更舒心 刘超荣承认,在深圳,攸县的哥的辉煌期已过,现在“攸县的哥”只占深圳出租的三成不到,很多的哥纷纷改行有的开起餐厅,深圳60多家攸县大碗菜基本都是的哥开的:有的买起了挖掘机,开始进军深圳的土方工程:有的改行开大货车:有的开士多店;有的到全国各地投资小煤窑。
“明年我也将转行,想买一辆蓝牌车虽然挣了些钱,但那都是血汗钱,不敢轻易投资刘超荣显得有些困惑 陈宏:找一个留在深圳的理由 陈宏,生于1973年,湖南缓宁人深圳著名的“网络四剑客”之一先后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曾任某中央级大报负责深圳新闻记者出版有《1979-2022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等著作 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是湖湘文化的内核自晚清及近代以来,从写《海国图志》的魏源开始,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来,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是其中个性最为鲜明的代表 湖南人一般有思想、重理想,言政是湖南人的传统,但言政而不干政为了理想,大则舍得生命,中则舍得声名,小则舍得钱财,湖南人的精气强悍而执着湖湘文化的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深圳的湖南人身上 比如在深圳舆论界,存在一股以“网络四剑客”为代表的民间力量,他们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为深圳的发展建言献策四剑客”,即呙中校(我为伊狂)、金城(金心异)、黄东和(老亨)以及网名为“夜郎锅王”的陈宏其中,黄东和和陈宏两人是湖南人湖南人心忧天下、言政而不干政的传统在他们血液里流淌不息 陈宏最近出版的《1979-2022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引起了各界的极大关注。
本刊记者为此对陈宏进行了专访 陈宏把采访的地点约在莲花北的一个茶楼里这里离他工作的单位很近他是直接从单位的会场走进茶楼的 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是他多年来的生活状态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第一个报道深圳那起震惊海内外的假外商特大诈骗案,此后他又连续写出几篇令高层震动的内参而名动一时,而后却又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他辞去了记者的工作,选择躲进一家大型国企,选择成为一名自由学者,选择脱离公众的视野他说完全是为了写作《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这本书,他认为这样有利于保证对于历史观察的民间立场 “我们正在拍摄一部反映两万转业工程兵在深圳的记录片,名字叫《我和我的兄弟连》已经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签定了播出协议谈起深圳,他就会变得滔滔不绝,他说话中气很足,看上去精力过人普通话里流露出方言的味道 写作上他是快手,一天一夜能写两万字,并且是一次成活,基本不用修改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是他夜晚最美妙的音乐写累了,或者卡壳了,他就骑着自行车在深夜的深南大道恣意狂飙2022年他还出版了一套5卷本野狐禅式的英语教辅书,至今居然年年再版,已发行5万套 他每年都要回湖南老家,尤其是在身心疲惫的时候。
他把家乡当成了心灵的疗养院,涤荡着大都会带来的烦恼和尘垢 在深圳,他有三个必去:同学聚会必去,老乡聚会必去,志趣相投的同道聚会必去,其他的应酬能推则推 听听乡音,吃吃湘菜,在深圳是他最大的享受 明年再版,书名将有改动 记者(以下简称“记”):《1979-2022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自2022年1月出版、3月再版以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在你的预料之中吗? 陈宏(以下简称“陈”):各方的反应没有超出我的预料官方没有封杀它,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书出来之后,深圳官方持相当欢迎的态度一些文化宣传部门还积极购买,并把它作为重礼送给客人这再一次验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开放和自由读者的认可度也没出乎预料,首印3万册,不到一个月就卖光在2022年北京的全国书展上,征订量超过3万册,成为书市上第一大黑马全国大量的读者,包括深圳的文化研究者通过、邮件以及网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