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范文

上传人:贵13****忠志高 文档编号:204901873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田军号观后感(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先辈足迹 2022年8月5日与同事一起观看了影片古田军号,为表达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并以史为鉴,古田会议的很多情节置于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与大家分享四点感想。 一、探索方向:任何起航需先定航标 1929年的古田有着浓浓的火药味,建军不到2年的队伍从井冈山辗转闽西,被各路反革命武装逼入绝境,危机四伏。另一方面外患未解,又生内忧,毛泽东与朱德是风雨同舟的战友,为革命的初衷与建党、建军的方向问题发生激烈争论,那是为理想与信念的争吵辩论,面对党的内部矛盾。“拍案而起”并不是为了个人,而是集体路线的原则

2、性问题,是大家对自己革命理想的探索与执着。 再现历史,这是一部回望初心的影片,对我有着多样的教导,争吵背后,毛泽东与朱德一起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方向,寻找到信仰的初心。历史的发展事实证明苏联革命的成功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没有照搬照抄的成功,二位领导人“红脸扯袖”的论证之后,在绝境中历经艰难探索真理,开辟中国革命成功之路,找到党航行的新方向,是何等的担当与使命感。这种敢为天下先、不墨守成规的探索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在红色历史中学习、传承的。 二、统一思想:先民主征求意见,再集中统一思想 回忆历史,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没有政治观念与方向,就是一盘散沙。在斗争环境极其恶劣,危机

3、四伏的情况下,毛泽东依然坚持整顿统一思想,认为队伍不整顿,拉出去也是死路一条。 秉承苏联革命信念的刘安恭则坚持军事训练为主,认为思想教育可以先放一放。而事实证明先民主征求意见,再集中统一思想,才能不断团结大家的力量,推进历史的脚步。 三、革命的初心: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作为建国70周年和古田会议90周年的献礼片,影片毫不回避的描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9个月矛盾与争论的细节,最后才进行的历史上的著名的古田会议。 红四军中的少数人“军阀主义”,谋取私利,甚至吸食大烟,在治军上朱德对子弟兵的管理七分严惩,三分情分的处理方式,而毛泽东坚持不谈情感,损害百姓利益严肃处理,党的部队来自人民、依靠

4、人民、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一次次胜利,党的领袖对百姓的“鱼水深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井冈山会师后的军纪管理更加严明。 我们何时何地都应牢记革命者的初心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时朱德军长的红四军多是子弟兵,有军阀的惯性思维和利己主义的影子。 我陷入了沉思:自己作为一线提拔上来的干部在工作中是否也有惯性的袒护大家的行为,管理中是否做到一视同仁,严格公正。应当牢记“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养财、善不为官”的规则,规则、原则的设立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仁慈与义气害人害己,害集体。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实际上古田精神已经奠定了我党的严明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当

5、奉公清廉,利益面前端正态度,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作为党员永远坚持“愿留清史在人间”的傲骨与作风。 四、体会人民疾苦: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影片中细腻的描写了小号手、老裁缝、造纸厂厂长、女学生等人物,他们都是革命队伍中的“小人物”,革命伟人关心群众,体会民情,军民“鱼水之情”让我受益非浅。 毛泽东体会人民疾苦: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连“小号手”的衣服尺寸都细心记着,能在与百姓的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平时期也如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工作中任何的科学技术的钻研,都离不开基层与一线,社会发展的标准化、现代化旳速度飞快,深入基层,再统计分析,验证试验一切判断即为创新过程,与大家情感与工作真正融入,才会有技术更新和不断改进。 通过影片观看,我们应不忘初心,忠诚担当,在红色道路上继续前行,因为学习没有休止符,钻研没有完成时,勇于变革,永不停滞,钻研的中华儿女永远在路上.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