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社方言“子”尾研究|山西榆社方言 摘 要:山西方言中“子尾”的涵盖面广,大部分县市中都有“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其他形式子”尾语音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舒声,有入声,有轻声,有音变,并且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富有特色本文将从语音特点、语法结构以及语法意义三个方面,讨论榆社方言中“子”尾的特点 关键词:榆社方言 “子”尾 语法结构 语法意义 “子”尾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构形后缀但在不同的方言层次里,“子”尾的读音和功能又往往各具特色,千差万别因此,“子”尾又是研究汉语方言的重要语法材料在晋方言区,“子”尾是普遍存在的对此做过研究的有: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其中对平遥县的“子”尾进行了研究;乔全生的《山西方言“子尾”研究》对山西方言的“子”尾进行了概述;吴建生的《万荣方言的“子”尾》对山西省万荣县的“子”尾现象做了研究;沈明的《山西方言的小称》,指出山西方言中的“子”尾有小称的作用 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麓,晋中地区中南部,属于并州片方言,本文将从语音特点、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同普通话的比较四个方面,讨论榆社方言“子”尾的特点 文中同音字下加“_”,有音无字用“□”表示。
一、榆社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 榆社方言“子尾”在语音方面主要表现在有两种读音:一种读t0、另一种读n0,出现不同的条件是:阴声韵和入声韵音节后的“子”尾读t0,阳声韵音节后的“子”尾读n0,均是轻声 例如: t0尾:拐子ku312t0、被子p312t0 n0尾:状子uu45n0、凳子t45n0 晋方言并州片大部分方言的“子”尾都读t0,榆社话最初应与并州片一致,不论阴声、阳声均读但是由于榆社方言丢失阳声韵鼻韵尾,所以在阳声韵的子尾中保留了鼻音声母n0 二、榆社方言“子”尾的语法结构 榆社方言的“子”尾最主要的作用是构成名词的后缀其形式是名词加“子”尾,有些动词、数量结构也可以带“子”尾构成名词 (1)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 ①单音节名词加“子”尾例如: t0尾: 爪子u312 t0 果子ku312 t0 耙子p22 t0 猴子xu22t0 对子tuei45 t0 茅子mou22t0 瞎子ia22 t0 腰子i22t0 痘子tu45t0 胡子xv22t0 席子i22 t0 锁子su312t0 n0尾: 身子s22 n0 羊子iu22 n0 刃子z45 n0 金子ie22 n0 盘子pa22 n0 n0 银子ie22 n0 ②双音节名词加“子”尾。
例如: t0尾: 玉茭子z45 iou22 t0 澡堂子ou312 tu22 t0 秤盘子 th45 pa22 t0(公狗) n0尾: 冷蛋子l312 t45 n0(冰雹) 洋钉子iu22 tie22 n0(钉子) 菜园子45 ye22 n0(菜地) ③多音节名词加“子”尾例如: t0尾: 下巴颏子i45 p22 k22 t0 洋辣椒子iu22 l22 ia22 t0(柿子椒) 指头肚子22 tu22 tv45 t0 n0尾: 炭火盆子ta22 xu312 p22 n0(火盆) 鸡毛掸子22 mou22 ta312 n0 挽麦旋子va312 mia22 ye45 n0(头顶上顺时针方向的旋子) ④方向名词加“子”尾例如: 东半子tu22 pa45 t0(东方) 西半子s22 pa45 t0(西方) 东北半子tu22 pi22 pa45 t0(东北方) 南半子na22 pa45 t0(南方) 北半子pi22 pa45 t0(北方) 左半子u312 pa45 t0(左边) 右半子iu312 pa45 t0(右边) 有的方位名词后已经加了后缀“头”,不能再加“子”尾。
例如: 上头su45 tu22 下头i45 tu22 里头lei312 tu22 前头ie22 tu22 后头xu45 tu22 外头v45 tu22 (2)动词性语素加“子”尾构成名词例如: 磨子m45 t0(磨盘) 筛子s22 t0 戳子ua22 t0(图章) 推子tuei22 t0(理发工具) 搓子v22 t0(把麻捻成线的工具) 唱戏子au45 s45 t0(戏曲演员) 刮洗子kua22-44 s312 t0(篦子) 讨吃子tou312-53 22 t0(乞丐) 打纺车子t312-22 fu312 22 t0(侧身翻筋斗) (3)形容词性语素加“子”尾构成名词 ①指人,不带贬义例如: 小子i312t0(儿子;男孩子) 尖子ia22 t0(成绩优秀的学生) □子312 t0(女孩子) ②指带有某种生理特征或性格特征的人,含贬义例如: 秃子tua22t0 瞎子a22t0 聋子lu22t0 愣子l45n0(傻子) 疯子f22 n0 死心眼子s312 ie22 nie312n0(老实人;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4)人名后大多可以带“子”尾,排行后也可以带“子”尾。
双音节人名后面可以加“子”尾,一般用来称呼熟悉的人或辈分较低的人,有表示亲切的意味在表示人名的时候,无论是在阴声韵、入声韵还是阳声韵音节之后,“子”尾一律读t0,不读n0例如: 平子pie22 t0 钢子ku22 t0 建英子ia312 ie22 t0 二子er22 t0 三小子sa22 xi312 t0 四□子s45 312 t0(家中第四个女孩子) 名字的全称后面不能带“子”尾,没有“王俊子”、“李英子”之类的说法如果用“小+名字中的一个字”的方式作为小名,后面则不加“子”尾如:小红、小丽,不能说成小红子、小丽子 (5)数量结构加“子”尾 在榆社方言中数量结构加“子”尾,相当于名词结构,可以做宾语,也可以做定语修饰其他名词例如: ①马吃了一捆子草定语) ②把这草给马喂上一捆子宾语) ③妈妈给孩子喂了一勺子饭定语) ④妈妈说这药一次只能给孩子喂一勺子宾语) 榆社方言数量结构加“子“尾常表示数量较大的意思,附加了“量大、量足”的语义色彩,可以和“大”连用数量结构中的量词重叠常表示数量少,附加了“量少、不足”的意义,常和“小”连用比较下面三组句子: ①小明抓了一把子奶糖。
量大) ②小明抓了一大把子奶糖量更大) ③小明抓了一把把奶糖量小) ④小明抓了一小把把奶糖 量最小) ⑤小明抓了一小把子奶糖不说) ⑥小明抓了一大把把奶糖不说) ①她的皮包被人划了一道子程度深) ②她的皮包被人划了一大道子程度更深) ③她的皮包被人划了一道道程度浅) ④她的汽皮包被人划了一小道道程度最浅) ⑤她的皮包被人划了一小道子不说) ⑥她的皮包被人划了一大道道不说) ①李老头打了一壶子老酒量多) ②李老头打了一大壶子老酒量更多) ③李老头打了一壶壶老酒量少) ④李老头打了一小壶壶老酒量最少) ⑤李老头打了一小壶子老酒不说) ⑥李老头打了一大壶壶老酒不说) 可见,①和②的意思是相同的,③和④的意思是相同的在榆社方言中,如果没有特别强调,一般是没有⑤和⑥的说法 但是,榆社方言中并不是所有的量词都可以带“子”尾,例如“只”、“匹”、“口”、“颗”等都不能带“子”尾 (6)重叠结构加“子”尾 重叠结构加“子”尾的现象在榆社方言里比较少见,并且重叠的大多是名词,重叠结构是否加“子”尾,意义不发生变化例如: 火圈圈=火圈圈子 水皮皮=水皮皮子 有些量词重叠后再加“子”尾,用在名词前面,表示某种状态和方式。
例如:条条子床单、袋袋子花生、盒盒子饼干 三、榆社方言“子”尾的语法意义 “子”尾在榆社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很丰富的,它不仅起构词作用,还起辨义作用 (1)“子”尾是构成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标记 “子”尾前面的语素,无论是单音节、双音节还是多音节,无论是动词语素、形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