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本学科是从车用发动机专业开展起来的,始建于1953年,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作为发动机专业的根底一直伴随着发动机专业的开展1981年首批获军用车辆工程〔含内燃机〕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单独获“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里以及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0人,其中教授19名〔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28名、讲师、工程师和实验师13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构造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汽车排放质量监视检验中心〞和“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达5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开发系统、先进的试验研究开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动力传动一体化设计技术: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总体设计、一体化动力系统理论和技术、动力系统协同仿真技术、动力系统优化与匹配技术、动力装置辅助系统技术等 2.动力机械构造强度与系统动力学:内燃机零部件热疲劳寿命试验与预测技术、内燃机传热与隔热技术、内燃机可靠性测试技术、可靠性优化设计技术、内燃机复杂零部件的CAD/CAE/CAM集成应用技术、摩擦磨损技术 3.动力装置与热能系统控制:动力传动一体化电子控制、柴油机高压喷射控制、清洁燃料供给系统控制和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匹配技术、热能系统控制技术 4.叶轮机械与内燃机增压技术: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叶轮内部流动理论与叶轮设计方法、涡轮与压气机内部三维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车用燃气轮机技术 5.内燃机燃烧与内部流动:高强化内燃机燃烧过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内燃机流动及其测试技术、新型燃料燃烧特性 6.清洁能源与排放污染控制:内燃机排放法规研究、内燃机排放测试技术、内燃机非常规污染物特性研究、清洁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7.流体机械与多相流体动力学:两栖车辆的水上航行特性与减阻技术、喷水推进系统与叶片泵的性能预测、空化与超空化流动、液力变矩器理论与技术、旋风与惯性除尘技术。
8.热能转换与制冷过程:太阳能高效接收与转换、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能制冷、新型制冷过程与制冷剂 一、培养目的 掌握坚实的热流体、燃烧学、水动力学、机械学等方面根底理论和系统的动力工程技术领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才能;可以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21-000001-001-09科学技术哲学5421、2考试全部必选21-000001-00*-0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理论3611、2考试21-000002-00*-13第一外国语(外语Ⅰ)54+5421、2考试21-080700-001-03数值计算方法5431考试21-080700-002-03高等流体力学5431考试任选三门21-080700-003-03弹塑性力学5431考试21-080700-004-03高等传热学5431考试21-080700-005-03现代控制工程3621考试21-080700-006-03高等工程热力学3621考试21-080700-007-03燃烧学5431考试21-080700-008-03高等内燃机学5431考试21-080700-009-03流体机械流动理论5432考试21-080700-010-03现代制冷理论与技术3631考试选修课20-080700-001-03叶片机械优化设计方法3622考试 20-080700-002-03内燃机热负荷与热强度3622考试20-080700-003-03热流体测试技术3622考试20-080700-004-03内燃机振动与噪声控制3622考试20-080700-005-03车用低污染燃料与动力装置3622考试20-080700-006-03动力机械电子控制3622考试20-080700-007-03内燃机增压匹配与控制3622考试20-080700-008-03燃气轮机原理3622考试20-080700-009-03动力装置系统动力学3622考试20-080700-010-03内燃机性能仿真3622考试20-080700-011-03新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3622考试20-080700-012-03计算传热学3622考试20-080700-014-03计算流体力学根底3622考试20-080700-015-03内燃机排放控制3622考试20-080700-016-03有限元法原理3622考试 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报告〔1学分〕: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详细的研究领域进展,一般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国际和国内在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开展趋势。
文献综述报告应不少于4000字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展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说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3.专业外语〔1学分〕:使研究生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如何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和进展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根据当前世界和中国在本学科方向科学技术的开展程度和趋势进展,选题要有理论意义或工程使用价值 2.发表论文:应满足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有关要求 3.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说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才能,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 五、课程简介21-080700-001-03数值计算方法3(54)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内容概要:误差的来源、函数的插值与逼近、数值积分方法、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的计算方法、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等。
参考文献:1.关治,陈景良.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冯康.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 21-080700-002-03高等流体力学3(54)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内容概要:张量与场论的根本知识;流体力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流体运动学;流体力学的根本方程;流体力学的重要定理;平面势流;理想流体的漩涡运动;层流流动;N-S方程的准确解;边界层理论;雷诺平均方程;紊流形式;理想可压缩流体的一维运动;理想可压缩流体的平面运动参考文献:1.张铭远等.高等工程流体力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周光炯等.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李忠华等.流体力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44.张兆顺等.流体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1-080700-003-03弹塑性力学3(54)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内容概要:弹塑性力学的根本假设,张量简介,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弹性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塑性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弹塑性力学问题的建立和一般原理〔圣维南原理、叠加原理〕,某些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变形体的虚功原理,最小势能原理。
参考文献:1.徐秉业,刘信声.应用弹塑性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黄怡筠,程兆雄.弹性理论根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3.王仁,黄文彬.塑性力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1-080700-004-03高等传热学3(54)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数学内容概要:概述;导热理论;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热辐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层流换热;湍流换热参考文献:1.王补宣.工程传热传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杨强生.对流传热与传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1-080700-005-03现代控制工程2(36)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高等内燃机学,汽车理论内容概要:MATLAB与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面向控制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模〔包括汽油机、柴油机、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包括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预测控制〕;应用实例介绍参考文献:1.〔美〕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庄继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1-080700-006-03高等工程热力学2(36)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内容概要: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及应用;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过程;化学热力学;变质量系统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参考文献:1.王思意.高等工程热力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2.苏长荪.高等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吴沛宜,马元.变质量系统热力学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1-080700-007-03燃烧学3(54)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内燃机学内容概要:湍流与混合简述;化学动力学根底;内燃机缸内流动;内燃机燃油雾化、蒸发与混合;着火过程;预混燃烧;扩散燃烧;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与控制;压燃式发动机燃烧与控制;内燃机的新型燃料;特种车辆高增压柴油机燃烧系统;内燃机燃烧测试;内燃机燃烧仿真参考文献:1.蒋德明.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2.岑可法.燃烧理论与污染物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严传俊.燃烧学.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