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6岁幼儿混龄教育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1.50KB
约32页
文档ID:204860914
3-6岁幼儿混龄教育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1/32

3-6岁幼儿混龄教育方案的研究与理论 童的梦艺术幼儿园 金露茜 何敬红一、 问题的提出(一) 国内外混龄教育文献综述1、国外混龄教育文献综述混龄编班教育形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尝试和研究,既有教育理论上的阐述,也有理论上不同程度和深度的表达与运用 二十世纪初期,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太梭利是运用混龄编班形式施行混龄教育的先行者蒙太梭利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根底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其混龄教育形式为其理论根底的显著特征之一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经过蒙太梭利学者和教育理论者的不断继承与开展,蒙太梭利教育法派生出了许多的流派,但无论那一种学派都保存了混龄这一组织形式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兴隆国家的学前教育出现了一种开展趋势: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倡导多元化的教育二十世纪后期,法国、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学者结合提出了符合世界学前教育趋势的几点建议,其中也强调了创设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与混合年龄编班教学的观点,以适应当代社会开展的趋势与将来人才的需求德国、丹麦、瑞典等国,他们有些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展混龄教育的,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法那么和内容以混龄的编班组织形式施行幼儿教育,并有相配套的教育目的与课程体系。

2、国内混龄教育文献综述1〕中国混龄教育状态的文献综述中国早期具有混龄性质的教育形式为复式教育复式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而后流行于日本,清朝末期光绪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复式教育就是将不同年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进展教学的形式,既有小学也有幼儿园国内这种形式的混龄编班主要出于以下原因及考虑:课题来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程研究人员: 金露茜 何敬红 余慧敏 马 琳 海小文 袁 萍 陈敏华 黄鸣乐 沈 洁 戴伟敏 顾红英 顾 青 王慧红 钱依茹 刘 勤 杨 青 陈兰芳 陈 华〔1〕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开展比较落后,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2〕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村落之间的间隔 较远,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入园;〔3〕受国家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以及职工下岗等原因,使一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出现了招生缺乏或师资缺乏的情况从以上可看出,中国的混龄教育形式具有其时代特征中国混龄教育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各种教育理论和形式的纷至沓来,开阔了教育者的视野,也对自身的教育形式进展了考虑近年来,在我国当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时,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和广阔家长的考虑,为此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幼儿园也在理论层面上进展了类似于混龄教育的一些研究,主要有社会性教育、入园前的适应性教育、认知、运动等方面的混龄教育研究。

〔1〕我园的混龄教育研究我园从1999年开始进展混龄课题研究,并经历了两个研究期探究期:主要探究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编班形式及幼儿社会性开展研究结果说明: * 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体验了从被爱到关爱的全过程 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了合作意识 混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向最近开展区靠近 混龄教育形式是对同龄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但发现——*3个年龄段的编班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幼儿比较完好的认知开展 托班与小班两个年龄段幼儿不宜混龄编班 在两种年龄段组合的编班过程中,幼儿在角色转换上容易造成概念的模糊开展期:在探究期研究的根底上,施行三个年龄段的混龄编班〔3-6岁组合〕形式和探究家长工作“四步分段法〞以及对混龄幼儿认知开展进展研究研究结果说明:* 混龄幼儿之间形成的最近开展区不仅超越了自己的原有程度,又反映出了力所能及的最高程度 混龄学习活动中,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拓展了幼儿的信息渠道,促使混龄幼儿在经历分享、交流中,差异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混龄教育为大年龄中才能较弱的幼儿提供了展示平台 * 三个年龄段的混龄编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组合形式 合理的组织形式,为混龄中大年龄幼儿的认知开展提供保障。

家长工作施行结果* 在家园互动平台中,家长逐步走出混龄教育会对大年龄幼儿产生滞后影响的误区 家园双向评价,促使家长的满意率不断上升,混龄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综上所述,这些研究与尝试,为我们继续深化进展混龄教育的研究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混龄幼儿社会性开展研究近年来,天津、广州、杭州、上海等地一些幼儿园进展了混龄社会性教育研究混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像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员,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共同来经营这个“家〞研究结果说明:混龄活动促进了幼儿亲社会力的开展,他们学会了合作、分享、同情、助人和宽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体验了从被爱到关爱的全过程幼儿的自信心、规那么意识和责任感得到增强〔3〕混龄幼儿入园前适应性教育研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由于环境的陌生与别离焦虑的原因,有些幼儿园通过设置家庭式的气氛和混龄形式,对刚入园的幼儿进展适应性教育混龄编班形式, 促使混龄幼儿集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儿童社会群体,小年龄幼儿可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心和鼓励帮助,减缓了与家人别离焦虑的心情, 促使小年龄幼儿对家人的依恋情感迁移到大年龄幼儿身上。

大年龄幼儿那么在关爱弟弟妹妹的过程中, 享受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4〕混龄幼儿认知方面的研究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幼儿园,在2000年9月,打破了传统的同龄编班形式,开设了两个混龄实验班,开始了混龄教育研究历程其研究结果说明:混龄教学在促进幼儿认知方面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开展,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5〕混龄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上海市闸北区永和幼儿园对2-6岁幼儿混龄四个年龄段幼儿的体育区域活动进展了研究研究说明混龄幼儿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程度与运动才能指标高于同龄幼儿指标从国内混龄教育研究的文献来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对混龄教育形式给孩子开展带来的有利影响,并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做了不同程度的讨论,获得了一些不同层面上的研究成果但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创设更加丰富的混龄教育环境,形成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不同组织形式下相应教学内容的研究以及在混龄教育研究的系统性方面还不够深化为此,我园在二期课改理念引领下,在“2-6岁幼儿混龄活动的潜能开发研究〞课题获奖的根底上,运用我园和借鉴国内外混龄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构建“3-6岁幼儿混龄教育方案〞,并将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根据混龄幼儿开展程度, 设计教育活动的专业程度,作为我园混龄教育第三个研究期——整合期的研究目的。

〔二〕概念界定1、教育方案 简言之即是设计的教育方案, 教师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精神,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预设与生成两个途径,创编符合幼儿开展程度的、具有活动目的、内容、组织形式等的教育方案 2、混龄教育方案 教师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精神与教材以及本园的实际,利用混龄编班形式以及混龄幼儿的特点,通过教师预设、幼儿生成两个途径,创编符合幼儿开展程度的、具有活动目的、内容、组织形式等的教育方案 3、3-6岁幼儿混龄教育方案 是指将3-6岁幼儿按活动的需要、各自不同的兴趣、才能等,采用小班化的混龄组合形式编班教师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精神与教材结合本园的实际,利用混龄编班形式以及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教师预设、幼儿生成两个途径,创编符合不同年龄幼儿开展程度的、具有活动目的、内容、组织形式等的教育方案〔三〕研究意义 随着我们对混龄研究的不断深化,从理论与理论两个方面,对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的开展有了理性的考虑与感性的认识从混龄教育方案建立的角度出发,其意义表达为:首先,混龄教育方案的研究旨在更好地表达以幼儿开展为本的理念其次,混龄教育方案研究与施行能更好地促使不同年龄幼儿全面协调的开展。

第三,混龄教育教育方案的研究与施行能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第四、混龄教育方案的研究与开发,其一,可以为一些幼儿园施行混龄教育提供可借鉴操作的形式其二,在同龄占主体的幼儿园教育中,混龄教育形式更能表达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二、研究方法(一) 研究时间2004.1----2007.4〔二〕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对象为本园幼儿,我们采用混龄组和同龄组的方式进展,混龄组按混龄教育形式进展,同龄组按同龄教育形式进展混龄组:N1=90人;同龄组:N2=90人被试幼儿布局对象人数3岁幼儿4岁幼儿5岁幼儿混龄组90303030同龄组90303030参与研究教师背景名称学历分布职称分布教师年龄分布本科大专幼一幼高20-2525-3030-3535-40以上混龄班44350341同龄班24331221〔三〕研究假设通过混龄教育组织形式,以3——6岁年龄跨度进展混龄编班,遵循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开展规律与特点,通过合理地制定一日活动时间,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活动等方面,对混龄幼儿施行以混龄教育为主,同龄教育为辅的交织式教育形式,并在研究理论中进展反复理论与论证,建立起与混龄教育方案相匹配的混龄教育环境创设、混龄教育设计与施行、混龄教育管理等,从而使混龄教育在有效利用不同年龄幼儿间差异性资源和重视个体开展实际程度的过程中,进一步凸现“以幼儿开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一位幼儿获得更好地开展。

〔四〕研究目的在“2-6岁幼儿混龄活动潜能开发研究〞成果的根底上,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引领,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混龄教育方案的根本框架,组织与施行混龄教育方案,探究混龄教育环境的创设以及研究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指导策略,实现师幼双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幼儿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个体身心和谐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五) 研究内容1、研究混龄教育方案含义、构成要素2、研究混龄教育方案的理念、总体性目的 3、研究混龄教育环境的创设4、研究混龄教育的一日活动安排5、研究混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施行〔目的、内容、形式、教育策略等〕①根据本园混龄教育的特点,通过预设、生成两个途径,一学年确立8个主题,并创编与之相匹配的混龄教育活动②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混龄组织形式的研究,包括混龄个别、同龄小组、混龄集体③区域活动中混龄幼儿互动的研究,主要研究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④混龄幼儿不同学习方式与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6、3-6岁幼儿开展性评价指标的构建与施行〔六〕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七〕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1---2004、8〕 成立课题组,在前期课题总结的根底上,查阅资料理解有关的国内外混龄教育研究动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学习、内化二期课改的理念;对3-6岁幼儿开展程度现状进展测查与分析;研究混龄教育方案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对混龄教育主题活动进展预设、讨论与调整。

第二阶段:施行阶段〔2004、9---2006、7〕 1、2004、9---2005、8 根据混龄教育方案的框架流程以及要求,对混龄教育方案进展设计与理论,采用全息式摄录法、观察法等进展及时评价、研讨,不断修正和调整混龄教育方案;进展阶段效果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