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82347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赫章县六曲河镇新店小学魏毅关键词:实验教学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主体地位 事半功倍 动手动脑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获 得知识,这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首要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 抓好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呢?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中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 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 乐知者。”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以兴趣为首要条件的,他们对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会主动去追求和掌握。由于小学科学中,很多实 验逻辑性较强,操作难度大,使学生

2、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实验教 学中,应适当降低实验难度,并耐心指导,尽量使学生实验成功,让 他们获得成就感,从“厌”做实验到“爱”做实验,并在生动活泼的 情景中,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 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活动的 主体,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应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 证结论。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 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 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

3、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浮力。这样,使学生总是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 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其实就是通过科学实验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 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其实,“动手”只是一种手段, 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而厌于动 脑。面对各种实验,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 看不到“门道”。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手脑

4、结合 的良好习惯,既让学生勤于动手,又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动手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 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即动手之前先动脑。要提醒学生手、脑、 眼、鼻、耳多种器官的综合运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得出 实验的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最后,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切记“等 同要求”、“一刀切”。部分生活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往往实验速度先于他人,效果优于他人,而一些学生由于参加实践的 机会少,因此实验速度较慢,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 让能力强的先行一步。能力低的,站稳了再前进,使全班学生都学有 所获,共同提高。总之,小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 每一节实验课,让每位学生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 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