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821821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石林一中周红毅摘 要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很难 学,很难得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科学的方法, 尤其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鉴于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查 阅了相关书籍,归纳了六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1、全面分析法。2、 线索分析法。3、类比分析法。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法5、辩 证分析法6、政治派别分析法。经多次实践,效果比较显著,当然也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关键词问题分析方法举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可见,培养学生分析问

2、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 高中历史学习中,即使是高三学生,这种能力也十分欠缺。好多同学 都觉得该记的也记了,该理解的也理解了,可拿到题往往还是无从下 手,一筹莫展。但如果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就相当于拥有了 一把解题的金钥匙,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现在就一些历史问题分析法进行阐述,因能力有限,难免有不妥之 处,望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一、全面分析法全面分析法即常用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思想文化 科技分析法。它运用的全面的观点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这一理论 之上的。全面即是耍联系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常常 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

3、外交、文化等作为参照。例1对隋唐时期基本特征的分析。a、政治:政治安定,国家统一,革新制度。b、经济: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入鼎盛吋期。C、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和巩固。d、外交: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放,对外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 交流频繁。e、科技文化:科技领先世界,诗歌进入黄金时期,艺术多资多 彩,文化高度繁荣。例2对鸦片战争前的英国的分析。8、政治: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b、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开放的商品经济。c、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以久。d、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二、线索分析法中外历史各主要时期,都有一些贯穿历史发展的基

4、本线索,即我 们常说的第二轮专题复习,通常把中学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浓缩为 14个专题,用集点成线、连线成面、组面成体的方式,将凌乱、繁 杂的历史知识,组成了一个体系。这样,就理清了线索,解决了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问题。1、基本线索(1) IH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近代前期(1840-1919):主要包括以下专题:屈辱史、抗争史与探索史、经济史、思想史。(2) 新民主主义及共和国史时期(1919年至今):主要包括以下专题:党史、国民党史、国共关系史、外国侵 略史、经济史。(3) 世界近现代史:主要包括以下专题:生产发展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史、工人运 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2、举

5、例例1清朝晚期历史发展特点。(1) 屈辱史: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外反动势力日益勾结,使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2) 抗争、探索史:中国社会各阶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不断进行抗争与探索。(3) 经济史: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4) 思想史:“西学东渐”思想不断解放。例2、二战后历史发展特点。(1) 生产发展史: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2)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史: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 主

6、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工人运动史: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4)民族解放运动史: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 崛起。(5)国际关系史:两极化向多极化发展。三、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或问题进行 比较,以认识某一历史问题的本质,进而加深对历史现象或问题的认 识。1. 一般比较法首先必须找岀可比因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可以归 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概括出特点及规律。一般而言,不同点 就是特点,相同点的理论升华就是规律。两个事件的可比因素从常规上看,有以下一些方面:背景、目的、领导成分、斗争方式、纲领、经过、内容、结果、 性质、实质、作用、影

7、响、特点。例如,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比较可得出规律、特点等。 从背景上得出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经过上得出规律:曲折 发展;从背景上得出特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宗教性,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正向类比法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原因。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所 致。不同点,二战不同于一战的原因。a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了法西 斯道路;b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2) 性质。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 斯战争。(3) 影响。都使全世界陷入战争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 灾难;都使世界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

8、战后都建立了国际关系的 新格局;都导致了欧洲的衰弱,-战打垮了俄、德、奥、土四大 帝国,二战打到了徳、意、FI三个法西斯国家,重创了英法等国; 一战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打出了一批社会主义国 家;一战促使殖民主义开始瓦解,二战促使殖民主义逐步瓦解; 一战促使科技的发展,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3、反向类比法例:比较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 共同点。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 不同点。a背景:欧洲己处于资本主义前夕,商品经济高 速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同时期的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儒家思想束缚着人们,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远远不足以震撼封建统 治。b目的

9、: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阶级 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耍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主要出 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C 影响和后果: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与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 文化交流。但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 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耍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打破了世 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大规模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法此分析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 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1、

10、基本原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C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D内因与外因,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F现象与本质,本质隐藏在现象中,须透过现象看本质。G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2、举例(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运用 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2)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必须改变生产关系的程度。运用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3)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其运

11、 用的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4) 对国共两党既团结又斗争运用了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这一原理。(5) 国际格局不断变化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运用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五、辩证分析法 此法侧重于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但不能生硬 的理解为功过参半。“功”与“过”或“积极”与“消极”是有主次 之分的。例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工具;(2)培养了一批 近代科技人才;(3)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 一定程度 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5

12、)推动了西学的传播。消极作用:(1)由官府举办,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军事工 业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 工业问题,不能为社会求富;(4)经营管理腐败。评价洋务运动主要侧重于其积极作用。六、政治派别分析法此分析法常常用于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例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I大I。政治派别有:1、国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人民及民主党派。2、国外:(1)法西斯国家。(3)反法西斯国家: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4)爱国华侨。原因:(1) 国外。1) 国外法西斯国家不能协同作战2) 日本自身的原因3) 反法西斯国家及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2

13、) 国内。1) 中共的正确领导及军民的英勇奋战。2) 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3) 民主党派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总之,分析问题的方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是,以 上方法并非彼此孤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综合运用多 种分析方法。如果掌握了上述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学生 一定能拨开重重迷雾,享受灿烂的阳光,体会知识的乐趣,大幅度提 高高考文综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参考书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岳麓书社.2003.3 商继宗教学方法一一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4 陈风萍创立情境走进历史一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 中的应用读与写杂志.2007 (4).5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