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审计方法相对传统的账簿基础审计 方法,现代 审计方法指内部控制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在我国审计传统方法与现 代方法交替时期,剖析传统审计方法的特征与现代审计方法 的继承、发展和作用,有助于审计机关结合国情正确认识、 创新 研究 和运用现代审计方法传统审计方法特征二十世纪前,受经济发展和 会计手段的制约,出于检 查错弊的目的,传统审计方法体现出两大主流特征取证范围主流特征——账簿审计受经济规模限制,会计 责任体现着财产管理和经营委托者与受托者的关系,因会计 业务简单和手工操作,会计数据处理和 计算 准确性成为审 计重点,因而从账务处理入手就成为审计取证的主要手段 不论是古代官厅审计、中世纪庄园审计,还是近代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或听证账簿或检查证账,大都采用账 簿审计,所以传统审计方法被称为账簿基础审计取证规模主流特征——详细审计以检查错弊为目的,为 确认会计数据处理和计算的准确程度,查证需覆盖全部证账 表,所以传统审计方法又被称为详细审计其中,英国审计 是详细审计的典型代表十六世纪,庄园审计拉开了详细审 计的序幕:受庄园主委托,审计人员定期检查庄园管家负责 的收支账户,审核开支原因,复算账户合计金额;十七世纪 后,随着城镇取代庄园、企业 取代行会,政府审计和行会 审计完成了由听证账簿向检查账簿的转变;十八世纪,公司 审计将详细审计推向高潮:公司监事或民间审计人员受股东 委托,审核公司所有的凭证,核对证账、账账和账表,复算 账户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
工业 革命确定了英国详细审 计在传统审计发展史中的核心地位,因而,详细审计又被称 为英式审计现代审计方法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法律 变化、经济管理手段电算化和审计 目的扩大,现代审计方法呈现了三大发展脉络测评内部控制,实施判断抽样审计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 代,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应运而生并得到推广十九世纪 后期,伴随股份公司发展,减少工作量成为审计发展的内在 需要二十世纪初叶至中叶,美国民间审计组织使减少工作 量的需要变为现实世纪初,企业多向银行举债,为确认企 业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和负债真实性成为审计重点;二十年 代末,受世界性经济危机 影响,企业纷纷倒闭,为证明企 业赢利能力,以损益持续性为主的财务报表公允性成为审计 重点相比之下,在审计目的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退主为 次,因此,账户余额抽查取代了账簿详细审计在资产负债 表和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对账务处理的作用被审计 理论 界和实务界认识并利用:内部控制设置合理、执行有 效,账务处理错弊少,反之账务处理错弊多,因此测评内部 控制成为判断账户余额取证规模和类型的基础内部控制基 础审计方法以其优势在美国得到推广且被许多国家审计机 关采纳二战期间,因审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 法在美国迅速普及;四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在政府财务审 计领域运用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继后又将之运用于政府 及小审计领域,并拓宽了内部控制测评范围;四十年代、七 十年代,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审计机关先后采用了内部 控制基础审计方法。
与账簿基础审计方法相比,内部控制基 础审计方法有三大发展:取证范围从会计数据处理领域扩展 到会计数据处理的控制领域;取证规模从全部证账缩减到部 分证账;提岀审计可靠性模式:会计数据审计可靠程度=1-(1- 会计数据控制差错程度)X(1-检查会计数据差错程度),据以 估算、计划取证规模扩大评估风险范围,引进重要性原则,进行统计抽样审计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部分国家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组织先 后改进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形成和发展了风险基础审计 方法,并使之运用在绩效审计领域七十年代,英国和加拿 大政府绩效审计比重逐渐加大,合理利用审计资源和满足财 务报表使用者要求成为国家财务审计管理的新起点因而在 吸纳内控基础审计方法的同时,扩大评估会计业务风险,引 进重要性原则,提岀审计风险模式:审计风险二会计业务风 险X内部控制风险X分析性检查风险X账户余额检查风 险,根据会计业务风险程度计划审计风险程度,根据审计、 会计业务、内部控制和分析性检查风险程度,确定账户余额 检查风险程度与取证规模和类型,根据检查风险程度和重要 性标准调整账户余额证据检查的规模和类型八十年代初, 审计市场竞争激烈,诉讼审计人员案高居不下,降低审计成 本和风险成为美国民间审计组织生存的需要。
因审计目的变 化和审计职责及法律责任的扩大,突出审计重点和控制检查 风险成为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的突破口大量诉讼案表明管 理人员运用会计原则舞弊现象突出;审计职责和法律责任要 求审计人员对重大影响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应进行适当的 技术处理和职业关注并对审计失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会 计、审计手段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准确程度和审计速 度,面对现实,从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益和规避审计职业风险 角度出发,为揭露管理人员运用会计原则舞弊和防止重大审 计失误,会计事项的计价和披露与财务报表公允性的并重成 为审计重点,控制检查风险成为审计管理重点因而,在测 评账务处理控制基础上,扩大了评估会计业务性质和环境与 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原则运用错弊的影响程度,引进了重要 性原则,提出审计风险模式:审计风险二会计业务风险X内部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据以计划审计风险、确定账户余额 的检查风险程度与取证规模和类型、调整账户余额检查规模 和类型、控制检查风险在审计实践中,民间审计组织完善 了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一些国家审计机关扩大了风险审计方 法的运用领域1992年,美国防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 的赞助组织委员会拓宽了内部控制要素;2003年,国际会 计师联合会突出了环境对财务报表编制错弊的影响,调整了 审计风险模式:审计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调整 后的审计风险模式主要是:合并会计业务风险、内部控制风 险和风险环境为重大错报风险,在检查风险中排出审计人员 误认财务报表存在风险的因素。
近几年,澳大利亚国家审计 机关在政府绩效审计领域运用了审计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基 础审计方法有三大发展:审计取证范围从账务处理控制扩大 到会计业务和环境与内部控制环境领域;审计取证规模从减 少各账户余额取证规模到以分析性检查取代非重要性账户 余额抽样审计、进一步减少重要性账户余额取证规模;以控 制检查风险为中心,引进重要性原则,运用数学、数理统计 方法,从量化审计计划工作要求到量化审计执行和报告工作 要求现代审计方法的继承从审计质量和效益角度出发,现代审计方法在取证中部分承袭了详细审计手段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不排斥详细审计在减少审计工作 量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和 审计成本效益原则,对下述情况进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内 部控制设置、执行不能防止会计数据处理和计算错弊发 生的;基于内部控制测评基础的账户余额抽样审计大于直接 进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工作量的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也不排斥详细审计在减少审计成本的 基础上,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本着风险成本平衡和重要性原 则,对以下情况实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内部控制设置、执 行不能防止会计业务处理和计算错弊发生的;基于风险评估 基础上的账户余额抽样审计大于直接进行的账户余额详细 审计工作量的;重要性标准以上的审计事项;不经常发生的 业务。
现代审计方法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审计方法的运用,不仅推动了审计管理的 发展,也 促进了经济 管理和 政治 文明的进步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是审 计管理的核心,而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和计算的准 确性保证,会计业务性质和环境 影响 是形成会计原则运用 错弊主要原因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以账务处理控制效果 确定余额取证的规模和类型,既通过减少账户余额审计与账 务处理控制的重复性工作,克服了详细审计工作量大的缺 陷,又通过体现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防止了账户余额抽查 结论以偏概全的风险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以会计业务风险程 度、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和重要性的标准确定账户 余额检查风险程度与取证规模和类型,既通过调整 分析 性 检查、账户余额检查与主要账户间检查的工作量,克服了内 部控制基础方法平均分配各会计项目和账户间审计资源的 缺点,又通过调整账户余额检查规模和类型控制检查风险, 防止了审计结论的重大失误,还通过评估环境对会计原则运 用的影响,克服了内部控制不能制约管理层舞弊的缺点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推动微观经济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现代微观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设置、执 行内部控制和进行风险管理是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责任。
审计人员将内部控制测评中发现的问题 及建议,向被审计 单位管理部门反映,并检查其改进结果,促使被审计单位改 善内部管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伴随着民间审计组织运用 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企业管理界对内部控制技术提出 了更高要求:用更成熟的技术及时反馈错弊、分析资料和保 证业务控制的实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英国,因国家审 计机关开展会计业务领域的风险评估,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 陆续建立和不断改进了风险管理机制易发生错弊的经济业务领域和设置、执行不力的内部控制 环节是经济腐败产生的条件因而,在高涨的国际反腐呼声 中,现代审计方法发现和预防腐败的技术作用日益突出并被 国际社会认可1998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十六 届大会肯定,国家审计机关确定高风险审计领域,以对腐败 迹象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督 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管理,以预防腐败发生论文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