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4796220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唾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 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并通过匹兹 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来评估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睡眠 参数评定结果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差异 明显。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心理干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且多数睡眠障碍的发生和 持续与心理

2、因素有关,如果这种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导致唾眠障碍迁延 而形成慢性失眠1。因此心理因素对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不容忽视。木 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了心理治疗,旨在观察其对脑卒中后睡眠 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入组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 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既往无睡眠障碍、意识障碍及言语障碍; 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总分7分。共 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1 82岁;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对

3、照组40例,男26例,女47例, 年龄52-80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1. 2.1睡眠质量评定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 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 参与记分,组成7个成分,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 眠效率、睡眠困难、睡眠药物、口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3分等级 记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T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 明睡眠质量越差。判断标准: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1.2.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心理治 疗,

4、1次/d,疗程4w。方法: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对患者存在的错误认 识和不利的应付方式从心理上给予疏导、安慰、支持、鼓励等,以减轻或 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信心;渐进性放 松训练:包括抗阻等张收缩、无张力活动和等长收缩,使患者感知到紧张 的存在,随后鼓励其逐步放松,促使自律神经活动向着有利于唾眠的方向 转化并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1.3统计学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 睡眠质量。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评定参数比较,见表1。表中数据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睡眠参数评定差异明显, 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

5、比较睡眠参数评定结 果变化不明显。3讨论脑卒中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脑卒中损害的部位有关:目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 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 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2。如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上述结 构即可出现睡眠障碍;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 色胺和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功能或其受体的功能下降;社会心理因 素:脑卒中并发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症状,脑卒中后伴发的抑郁情绪与 睡眠有较大的关系3。认知理论认为,造成人类情绪困扰的来源并非事 件或刺激本身,而是人体的认知历程如何来解释这个刺激

6、或事件。每个人 的情感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认知世界以及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决 定的。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其内心的体验和反应,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 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认知疗法就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行为和理论的 假设,改善不良认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心理疗法,其目的是协助患者找 出僵化、偏颇、悲观的思考方式,提供多样性的、较为切合逻辑的思考方 式来处理事件、改变情绪,进而消除情绪的困扰。行为治疗技术实际上是 获得、消除和改变行为的学习程序。为了改变患者“只要一躺床上就想事 情、情绪低落”这一程序性知识,就需要运用放松训练。放松反应是下丘 脑的基本反应,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使耗氧量、心率、呼吸

7、节律、 动脉血流速度及骨骼肌血流量降低。本结果显示,治疗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后,睡眠参数评定差异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睡眠参数评定结 果变化不明显,表明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唾眠 障碍,与国内外研究一致4。国内外很多精神科专家研究发现,入捶前 的心理生理唤醒会提高患者在整夜间的基础代谢率,出现更多的片断性睡 眠,使患者不能保持正常的唾眠。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 除不以情绪影响,减轻焦虑,促进睡眠。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会促 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减少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发生。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 者应重视睡眠质量,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使肢

8、体功能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 王萱,宋景贵,籍玉红.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 13 (4): 342-344.2 苏文智,彭方,陈森福.90例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 (11): 22-23.3 于晨,刘欣娟,黄菊,周宇彤.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 11 (06): 670-680.4 李幼耐,王玲,孙祖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 (15): 2588-2589.编辑/成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