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0475955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 复习资料古代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一、 唐代诗歌繁盛的标志 1、 作品作家数量多 2、 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3、 题材完备,艺术完美 4、 出现了“李杜”与众多优秀的作家 5、 其影响较大 二、 唐诗繁荣的原因 1、经济繁荣,国力高涨 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提高了弥足自信心和自豪感 2、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相对自由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唐诗的四分法) 1、初唐(开国玄宗前) 2、盛唐(玄宗、肃宗时期)(前期李白、后期杜甫) 3、中唐(代宗宪宗、穆宗、敬宗),50多年 贞元元和 4、晚唐(文宗唐亡),80多年 四、宋诗与宋词发展状状况 1、宋诗 北

2、宋:白体诗(徐铉、李昉) 晚唐体(九僧诗人和潘阆lng、魏野、林逋b、寇准) 西昆体(杨亿、刘筠、钱惟演、学习李商隐) 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 江西诗派(黄庭坚、学习杜甫) 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后期:四灵诗派,贾岛、姚合 江湖诗派(江夔ku、戴复古、刘克庄) 2宋词发展状况 、北宋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 、北宋中期:素食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提高了词的品味 、北宋后期:秦观、周邦彦 、南宋前期:李清照、辛弃疾 、南宋后期:姜夔(清空高雅)吴文英(典雅隐秀) 五、咏柳比喻的巧妙之处。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丝绦,有生命的比喻称无生命的,体现诗

3、人的情感特征。 2、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矛盾与统一,柔和的春风锋利的剪刀 裁剪之妙:妆裁剪 无心有心 六、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内容。 1、长江中下游春夜的美景与离愁别绪。 一为赞美欣赏春江月色,而是抒写游子与闺中思妇的相似离别之情。两方面在诗中交织在一起,但是有主有次。 1 / 9 2、 春江月色的魅力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人在完美的景致跟前的惆怅与孤独。宇宙的生机、完美自足的境界、惆怅; 、生命本身的短暂与虚幻,但仍充满期待; 、在离别的生命体验中感受着温情。 七、春江花月夜中突出的艺术特色。 1、构思:月亮 写景的角度,随着一轮明月转移。 抒情的角度,在写景的基础上展示对宇宙和人生

4、的遐想,更深入的多方面的初触及思妇的生活和情感。 2诗情、画意和哲理水乳交融 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人间纯净美好的爱情;对于人生哲理、宇宙奥妙的种种遐想和探寻。 3、章法整齐,有民族的特色,又有文人诗的特点。章法要整齐取决于所写的景。 句法:有排比和对偶 修辞:双声叠韵,顶针 八、带有文化气息的游山西村。 中国传统文化。“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古风”,夜叩门。 九、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析。 1、从语言看,对仗,上下句,句中对和流水对; 2、意象丰富,准确的写出春天的色彩; 3、心境写出春游中人的心境变化。 4、诗情与哲理并茂。 十、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

5、景物的组合之美 2、词序组合 3、动静关系的处理(生活美、风俗美) 4、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动静相衬,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视听结合) 十一、山行,比喻远取譬。 是从空间举例来说,为了求新,不在人身近处,而是在人身远处,在人的想象遥远的,为流行的传统的想象的所忽略的空间展开。 时间上,秋天到春天,心理上,秋天的叶子比作花,是被人们心理上遗忘的。 本体(叶)和喻体(花)之间,用“红”字联想的起来,本体(叶)和喻体(花)之间隐含的联想的意味相似。 十二、山行极其凝练的语言。 “远上”点题、山之远 “寒”肃杀凋零 “生”与“深” “有人家” 十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 取喻

6、新颖,比喻中含有广阔的想象,字里行间透露出无边的春意。“忽”“千树万树”等词语恰当运用。 十四、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情景交融的特色景中有情、赋中有比兴(第二联,赏析)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景中之情,境中之意,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2 / 9 十五、蜀道难的主要内容。 1、描绘赞美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险壮丽的山川,也寄寓了诗人的对形胜之地,易于割据的深沉的忧虑。 2、蜀道难就是蜀道赞,蜀道颂。也表达了作者对艰难、悲凉、恐惧的蜀道的迷恋与对视,是对生命意志的颂歌。 十六、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7、 1、自然的人格化。追求神似,雄奇险峻,奇险壮丽 2、各种浪漫主义手法的综合运用。融合夸张、想象、神话传说写蜀道山水。 3、回环往复的抒情。有气势,不平直抒情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反复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三次感叹感情的爆发,延伸和收束。 十七、望庐山瀑布的艺术特色。 1、发现美的眼光,发现美的能力。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带有谪仙人的特殊色彩,心胸开阔、豪放不羁。 2、极度夸张又极度自然。与李白天真浪漫,豪放不羁的性格有关。通过前面的铺垫过渡之后才让最后一句警句出现,既是说末句的警句是和前三句的生动描写是密切相关的。 十八、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 1、比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之处。 共同本质:具有天然的美得资质,不靠人为的修饰,内在美和形态的多样式统一的。 2、比喻富有哲理。 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如此。 诗人之所以这么比喻,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而且二者同处吴越地区,所以运用这个比喻。 十九、登高咏怀诗体现的传统文化。 登高诗的内

9、容: 1、乡国之恋,2、思亲念友,3、怀古伤今,伤国家前途之未卜,个人命运之不济,4、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5、与自然界对比、较量。 二十、杜甫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指感的悲慨壮大;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客居他乡的漂泊之感,多年孤独的身世之感,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时不我待的焦虑不安、深沉、阔大。 缓慢。低沉、低回起伏、回环往复的,通过两联的景物描写将自己丰富的感情融入进去,五六句在结构上,则层层递进,步步转折,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 二十一、辛弃疾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 1、英雄的形象的自我展示,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意象群发生了转变。 2、苦闷忧患和对社会的理性批判,以文

10、为词和用经用史,风格多样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豪放而执着豪放旷达。 二十二、离愁别绪、家国之痛的古诗中要背诵的篇目、兵车行。 二十三、柳永与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 离愁别绪的感受画面性的境界,使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取景和谐统一。 点染是情景结合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词的特殊的抒情方式,是词学上专门的术语。 点:先点明一个事情,一个意思;染:点后用景物烘托渲染,染要选择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构成境界。 3 / 9 二十四、晏几道临江仙,赏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

11、“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二十五、贺铸青玉案,赏析“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第一、连续运用三个比喻(博喻) 第二、写景与比喻融为一体,显得更加自然浑成。 景物描写,烟草、风絮、梅雨这些具有地方、季节特征的迷蒙灰暗的景色,能够触发和体现作者的愁情。 第三、每个比喻都能体现其愁之多,还各有分工,能分别表现愁情之广,充天塞地(如一川烟草),愁情的纷繁杂乱(如风絮),连

12、绵不尽(如梅雨)。 二十六、长恨歌的主题纷争,那种主题最为合适? 1、隐世(事)主题 2、讽刺说 诗的前半部分写杨贵妃生前使他受惑,后半部别泽泻杨妃死后玄宗仍然受惑,讽刺玄宗迷于女色而不悔悟。 3、双重说 前半部分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后半部则写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她们专一爱情的颂歌。 4、爱情说 从主观动机到诗歌的客观效果都是对李杨悲剧给予同情,抒写有情人相思痛苦和不能常聚首的深深遗憾。 二十七、长恨歌的情节和心理描写。 1、完整的故事情节 李杨结合渔阳惊变玄宗思念方士寻觅贵妃致词 创造故事:浪漫的传奇色彩; 追求故事紧凑:始终抓住一个主线李杨爱情发展线索,凡遇到可能是爱情主线中断或松弛时

13、,就通过剪裁和语言上的承接联系,把这条主线拉紧。 2、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无止境的刻画,放在情结发展中,在关键时刻加以点画,着墨不多却细致传神。 心理描写:从“孤灯挑尽未成眠”开始,用了一大段,在借助气氛环境的描写,把唐玄宗的孤独寂寞思念写了出来,看到中国叙事诗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进展。 二十八、李娃传中李娃的形象(变化过程) 1、对郑生的难中相助,有情有义 2、不慕容华,不为私利 二十九、李娃传艺术成就(情节特点) 1、情节复杂曲折,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又符合生活和人物性格逻辑。 以合离合为主线 初次邂逅往访结合设局诈骗二肆竞技鞭子弃尸沦落遇救助生登第父子相见 合情合理,既符合生活和

14、人物性格逻辑。设局诈骗,存在生活基础。二肆竞技到鞭子弃尸, 4 / 9 表面上纯粹是偶然,其中又包含着必然。 2、叙事既善于铺张渲染、描写刻画,又妙于剪裁;独立、统一;将次要的情节一笔带过,一些必要情节在任务的对话中间接的交代出来。 3、善于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4、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典型的社会环境。骗局和二肆竞技大场面的描绘,展示了长安生活的斑斓画卷。 三十、将进酒的思想意义。 1、醉酒中包含着控诉; 2、局限: 缺少正面揭露,虽然本是思想感情基础是对现实黑暗的揭露,但是个没有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建的揭露。 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但不是诗的主要方面。内在的很深刻的思想感,无边的愁并没有埋没诗人的自信。 三十一、将进酒诗人的自我形象。 1、精神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极度自信,用一种强有力形式展开悲喜之情。 2、偏离了封建正轨,趋向叛逆。表现在:否定权贵,不愿效法圣贤;李白的痛饮狂歌,不仅仅是自我麻醉,还带有逆反、报复心理。 三十二、苏轼水调歌头,概括其旷达情怀。 三十三、李贺李凭箜篌引神奇想象的特点。 1、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