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论文之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浸透 唯物主义浸透生物学科是一门描绘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堂上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进展剖析,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加强学生对本身的客观认识,对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构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通过高中阶段的有关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人体的最根本组成不过是20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人体在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敷衍后代、衰老死亡,最后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等)分解,因而这个生前或高贵或卑微的人就此解体,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方式返回生态环境,成为一棵小草或一棵小树成长的营养,从而开场新一轮的物质循环如此的一个知识体系教育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科学根据2、 挫折教育浸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如此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教学中老师能够结合课本知识协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例如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能够用语言鼓励学生:“父亲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的游向母亲的卵细胞,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构成受精卵,这确实是最初的你和我,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本人:我是最棒的!”通过如此的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再如讲到动物的胚后发育中蝴蝶的变态发育时,给学生讲了如此一个事例:“不起眼的毛毛虫要蜕变成翩翩起舞的漂亮蝴蝶须通过无声的蛹化和困难的破蛹而出,有好心人看它挣扎得悲伤,便帮它剥开了束缚的蛹壳,不想这只蝴蝶却如何也飞不起来了,在颤颤巍巍中死去。
以此让学生深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财富,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3、 人文关怀浸透“人文关怀”是近几年比拟流行的一个词汇,简单的说确实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即关怀、保护、尊重其别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认识提高的反映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这一词汇也许会更深入:物种内部关系即种内关系,通常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在理解种内互助这一概念时我举了如此一个例子:森林里着了大火,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呢?成千上万只蚂蚁会抱成一团裹成一个大圆球,由高处朝低处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最外围一层的蚂蚁被大火烧死,内层的同伴却迅速滚出火灾现场,少数蚂蚁的牺牲换来整个种群的保存,蝼蚁尚且如此,况且人乎?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对四周的人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对弱势人群少一分鄙视,多一分尊重;对生疏人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怀 ……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了如此一种关系,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和谐整体二、关注时事,在热点中寻求德育共鸣点人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必定会遭到环境的妨碍,其中有积极正面的陶冶,也有消极负面的妨碍因而老师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有必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关注社会时事,并在有关知识点讲授时将热点人物和事件插入课堂,组织学生进展的讨论和反思,去伪存真,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优良道德质量的构成。
1、学会感恩 如今的小孩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来自父母和社会的一切无私给予,然而,在他们的字典里非常少有“感恩”一词,在高二下册遗传病类型介绍中有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叫进展性肌营养不良,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病的病症,同时建立“感恩”认识,我给学生播放了如此一则图文材料:黄舸,今年18岁,7岁时诊断出患了进展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在成长过程中黄舸遭到全国各地许多好心人的协助,他和父亲将这些好心人的姓名和地址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2003年,15岁的黄舸不顾本人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跟父亲说希望在生命完毕之前能找到这些好心人当面向他们道谢,为了满足儿子的这个愿望,从2003年5月开场父亲黄小勇带着早已失去行走才能的儿子骑着人力三轮车开场了他们困难的感恩之旅,三年来,他们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协助过他的人们当面致谢,在人情淡薄的今天,黄舸父子俩将“感恩”两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因而成为2006《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借用晚会的颁奖辞:“黄舸就像一截被人抛弃的蜡烛,好心的人点亮它,它便藏起眼泪,照亮和暖和整个世界!”在材料播放过程中,教室里万籁俱寂,学生们都沉醉在黄舸带来的这份感动中,因而我趁热打铁:“感恩是人类一种美妙的情感,它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它浸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所有协助过你的人,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妙。
2、老实守信2005年底,韩国“黄禹锡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于2005年5月,在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其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韩国政府授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荣誉但是,好景不长,2005年年底有人指出他论文中有造假成分,首尔大学随即展开调查,结果证明黄禹锡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与其2005年发表的论文同属造假, 2006年1月,韩国政府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黄禹锡一下从民族英雄沦落为人所不齿的骗子,“黄禹锡神话”从此破灭联络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这一知识点,我将该事件引入课堂,并要求学生对这一事件发表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如此一个道理: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做事先学做人,只有遵守老实守信的根本道德标准,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成绩才能获得别人的确信和尊重 3、敬业奉献 当代的青青年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立的接班人,学校教育有义务有必要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例如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在教学中我结合杂交育种这一知识点,就李振声院士的事迹给学生做了材料展示:50年代初我国黄淮流域和北方冬麦区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小麦严峻减产,望着颗粒无收的麦田,年轻的李振声把目光聚焦在远缘杂交育种上,通过20多年潜心研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终于培养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使我国的小麦产量年增长数百亿公斤,极大程度处理了我国粮食短缺咨询题,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起被人们尊称为“南袁北李” 。
6月正午的太阳照得人眼花,几个年轻人都躲在树荫下可李振声戴着一顶草帽,从一大早就在田里查看麦苗,蹲下、起来,换个地点再蹲下、起来……整整一上午三四个小时就如此重复做蹲起运动谁能相信,同行用这段文字描绘的李振声,已近八十之龄! “社会培养了我,我应该向社会做出报答”——确实是这种朴素的感情,支持着李振声在55年的科学生涯中为中国人民“吃粮”咨询题而奔忙李振声的“小麦人生” ,沉甸甸,亮闪闪通过这段材料描写李振声一心为民的精神让学生们肃然起敬,也在他们年轻的内心播种下“敬业奉献”的种子三、润物无声,在教学中树立德育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是学生的行为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深远妨碍,这就要求老师应该站在热爱教育事业这一基点上,严于律己,标准本身行为,具备优良的道德质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真诚 一个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老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给学生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多一些真诚的人文关怀,充满真诚的教学,才能给学生以暖和的感受,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热情公平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唤起学生学习自信的前提,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中,体会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主动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智慧,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宽容 宽容不等于纵容,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涵养,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对学生的宽容洋溢着老师人格的魅力,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不恭,宽容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幼稚, 在这种宽容的气氛中,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宽容严谨 教学中老师课前认真研究精心备课;授课中语言表达完好、精练、正确,板书有条不紊,书写标准;课后积极反思,细致修改作业,以本人的言行时时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体会到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深钻细研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