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大众文化的研究意义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50KB
约20页
文档ID:204628839
一、大众文化的研究意义_第1页
1/20

第一章大众文化一、什么是大众1、大众 异质性与同质性的统一体(1)异质性: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化,高 度的专业化使得每个人的存在都依赖于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以 往更密切,合作程度更高但是人们在这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中,并没 有形成…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而是“出现了大量隔绝疏离的个人, 他们以各种各样的专业方式相互依赖,但缺少中心统一的价值观和目 的社会由此形成了一个由松散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在这里,人 与人之间的传统关系(如血缘关系、人情关系)被极大地削弱,代之 而起的是契约关系,而契约关系的暂时性和松散型,直接导致了大众 之间关系的短暂、松散与疏离美国学者德怀特-麦克唐纳一一“原子化大众”:大众像原子一 样,与其他成千上万的原子一致无异,原子化的大众之间缺少任何有 意义的或道德上的紧密联系,个体越来越各行其是,相互疏远法国学者莫斯科维奇则以“群氓”称之:他们像是一堆码好的砖 块,略经风雨就会坍塌,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把他们粘合起来瓦尔特•本雅明对城市大众的这种心理的描述和分析尤为精彩 在本雅明看来,在前现代社会中,朋友、亲戚或熟人聚在一起,有着 一定的血缘和亲情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互不相识、互不 攀谈,但又必须聚集在城市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这就使人产生了 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在空间上相互接近,但有在心理上相互疏远, 甚至相互戒备。

大都市的人际关系鲜明地表现在眼看的活动绝对超 过耳听,导致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汽车、火车、 有轨电车还没有出现的19世纪,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人与人之间不进行交谈而必须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彼此相望正是 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个体每天都面对许多素不相识的人,而每次的 相遇都需要个体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以便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这 就使得“大都会居民的眼睛过度地负担着戒备的功能”,正是这种“戒 备”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冷漠同质性: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 特在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大众的反叛》提到“平均的人”这一概念, 形象地指出了大众的这种同质性的特点:“不能把大众简单地理解为 或主要的理解为劳动阶级,大众是平均的人从这一点来看,纯 粹的数量概念 大多数人、群众 就转变为一种质量上的限定:它被用来指一种一般的社会属性,这种人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但 在他身上却再现了一种普通原型……大多数人、群众的形成往往意 味着组成群众的个人欲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大众是异质性与同质性的统一体2、大众的特点:从人数上看,数量巨大,超过其他的社会群体或集团;从存在形态上看,具有极强的分散性和异质性,呈现出一种原子化的存在状态;从行动趋势上看,大众又具有强烈的同质性,容易受到外部力量 (国家或权利精英)的操控和影响。

3、大众与公众的区分公众主要是一个政治学上的概念,一般指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 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 他们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是有理性的,因此,卢梭把公 众成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认为公共的意志一一公意代表了共同体的最 高意志,是不可摧毁的美国社会学教授唐纳-格伦伯格曾举例说明了大众与公众的区 别:地铁突然停电,50人被困,当这50人各自寻找出路时,他们是 大众;当他们彼此发现遭遇同样的困境后,共同设法求救时,即为公 众虽然个人提出的求救方法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可他们求救的意 愿和设法摆脱困境的意见是一致的简言之,公众有共同的目标,这 共同目标是通过共同讨论形成的,是一种理性行为,而大众则缺乏这 种理性4^大众社会大众社会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传统社会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是工 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大众 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大量异质的、分散的、原子化的个体,个体 之间缺少传统的稳固的联系而直接面对国家或权力精英,从而也就很 容易被操控;但大众社会高度的个体化,也使之带有很强的民主性和平民性,体现了大众社会的两面性二、大众媒介与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

书籍、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 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与大众社会的形成以及大众文化 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现代的大众传播手段,也就不可能有现 代大众社会的繁盛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 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 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专业化群体”指专业的或职业的传播者,包括报社、出版社、 广播台、电视台以及以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各种音乐、影响制作公司机构和技术”主要是指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如印刷媒介和 电子媒介)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为数众多的、不确定的受众,即大众受众的 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力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大众传播作为生 产信息产品的产业,其价值是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的,人们获得信息都 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人们对信息产品的消费主要是精神内容即意义的 消费。

意义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地文化属性这里的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社会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 宗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2大众媒介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大众媒介与大众传播又 紧密相关大众媒介,是指大众传播得以进行的专业机构和技术大众媒介 通常包括两类: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机械印刷媒介是由印刷机 去印制文字和图画等的媒介技术,如报刊、书籍、杂志等电子媒 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广 播、电影、电视和网络四种形态3、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媒介即讯息”明确 地指出了媒介传播对人和社会的重大影响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任何媒介(即人 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 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 种新的尺度疽’ 理解:任何媒介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个承载内容的“形式”或载体, 它本身也会对人产生“内容”方面的作用,使人产生或形成与媒介相 关的行为方式与行事标准,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而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带来的,而就是媒介本身的性 质决定的。

因此,从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 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 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说:“正式传 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一一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一一 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广播、 电视等,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拿铁路做比喻指出:“铁 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 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 暇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运转,都发生了这样 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或内容时毫无关系的” 、电报、互联网的出现都曾经极大地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 理论评价:媒介即是讯息这一理论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它的理论突破在于:第一,它突破了人们对媒介的狭隘的认识,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围 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对人类科技、社会活动和人类使用工具的性质 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它们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独特的角度进行了 分析第二,它重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的自身的作用,把 媒介的内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传统上对媒介的功 能和作用的认识主要局限在对媒介内容和媒介使用上,即“传播什么、 怎么传播”等问题,而忽略媒介本身作为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个 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性质和特点,媒介对 社会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媒介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人类的 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这种超越传统的对媒介的理解开阔了人们 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世界的认识方法三、大众文化的定义及与其他文化的区别(1)定义我们这里所指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概念对 应于英文"popularculture",有时也被翻译为“流行文化”、“通俗文 化二约翰•斯道雷在书中对“大众文化”归纳出了六种不同的定义:1、 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强调在数量上的绝 对优势,但它的缺点是量的标准不好把握)2、 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后所剩余的 文化这里注重它与高雅文化的区别,但是忽略了两者间的复杂 关系3、 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大众为主要受众的文化这种观点主要从批判或否定意义上理解大众文化, 无视它可能的积极意义4、 大众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种定义强调大众文化是“人民”自己创造并为人民 服务的,相似于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化”)5、 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 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这种定义把大众文化不是理解为一种文化实体, 而是这种文化力量“交战的场所”)6、 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high and popular culture)之间界限的文化这里突出了大众文化与高雅 文化之间的相互融会、渗透,但有可能因此而抹杀其差异性这些不同的理解角度表明了界定“大众文化的多种可能性以及 其概念的丰富性同时,它也表明,如何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常常 取决于研究者的角度和立场它主要是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 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 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一般包括流行小说、影视、流行音乐、广告文化等形态 由于大众文化在用法上存在种种歧义,不同的论者会有不同的考虑或 偏重,我们应该注意:第一,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并不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伴随的现 象,而主要是工业文明以来才出现的文化形态第二,它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电子媒介)为主要传播渠 道第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制作需要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第四,它是社会都市化的产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第五,它往往具有一种与权力斗争或理性沉思相对立的感性愉悦 特性。

第六,它不是神圣的或精神性的而是日常生活的2)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1、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区别民间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文化,因而也可 以说是自然产生的文化,是民众完全自发地、没有任何功利性创造出 的文化,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便说明了民间文化的产 生历程民间文化是从民众中间自发产生出来的,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结 果;大众文化则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工业化生产模式,是少数人利用 现代技术合成的产物;民间文化没有功利性,完全是民众对社会及自身生存状态的表 达,而大众文化则有强烈的商业化和功利性,通过取悦大众而追求利 润的最大化;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与大众文化不一样,民间文化主要通过口头 语言和人际关系传播;民间文化的历史性、悠久性乃至民族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