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602058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性,就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个 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 方面是并存的。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 “快,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 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显然,这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一)设情境所谓“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 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 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 求思考问题。由

2、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 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与该 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 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例如,七根火柴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当讲到无名战士把卢进勇招呼到近前,伸开一个僵直的手 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时,教师对学生说:“无名战士为什么小心翼 翼地、一根一根地拨弄着火柴,口里还要小声数着一,二, 三,四呢?因为奄奄一息的他,要抓紧自己生命中的 最后时刻,向战友倾诉自己的心愿。可是,此时他已经没有 气力把这些话说出来了。他只能通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

3、 拨弄火柴这个动作和慢慢地数火柴的微弱声音表达自己的 心愿。此时,他有多少话语要对战友说啊,可是他已经不能 说出这些话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位无名战士,此时此 刻,你对战友说些什么呢?请你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教师的这一番话,已经把学生领入了这个特定的情境之 中。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思考着,并且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 言。学生的发言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1) 这七根火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安危, 千万不要小看它呀。(2) 这七根火柴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它是我用 生命换来的,千万不能损坏呀。(3) 请看清楚,这一共是七根火柴,一根也不能少了 呀。(4) 我已经不行了,把这七根火柴交给部队

4、,这任务 就拜托您啦。(5) 在前进的路上,不管多和艰难,多么困苦,您可 一定要完成任务啊!学生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对这样一个并非浅易的问题 获得如此的认识呢?这是因为他们迅速地开动了脑筋。学生 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开动脑筋呢?这是因为教师给学生设置 的情境,既促使学生迅速地思考,而又便于学生思考。这样 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求速度所谓“求速度”,就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 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 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 到的速度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 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

5、他们思维 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例如,教师讲授语法时采取口头练习的形式。词、短语、 句子的练习都可以这样做:教师口述题目,学生做出语法性 质的判断或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句子的练习为例:开始时,教师口述一个单句,重复 三遍,然后由学生指出句子的主干。几天后,学生熟悉并掌 握了这种训练形式,教师再口述题目时就改为口述两遍,进 而再改为口述一遍。当教师口述一个单句,在只说一遍的情 况下,学生已能准确而迅速地指出句子的主干之后,教师再 逐步提高练习题的难度。从要求学生指出句子的主干,到分 析句子的六种成分;从一般的单句,到复杂的单句;从单句 到复句;最后,教师口述一个句子,要求学生判断其是单句 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还要分析句子成分,如果是复句就要 指出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这样,逐步缩短时间,逐 步提高难度,就会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日渐提高。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释语言现象能力的提高,有 效地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质量,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 性也大有裨益。(宁鸿彬 选自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