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994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摘要: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代写论文的主题是加强能力培养,实现人的 发展。清华大学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 伟目标,在第22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了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 题,并在文科教学中实施实践教育,力求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清华人学;实践教育;文科教学1993年清华大学拟定了有限期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清华 大学在第一阶段的“调整结构、奠定基础”目标落实以后年进入建设世 界一流大学迸程的第二个阶段,其目标是“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毫无疑问,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清华大学跻

2、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面对如何提升教育 质量和完善人的发展这个尖锐而持久的问题,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讨论会提出 了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题,希望以此为契机,力求在人才培养 机制上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一、实践教育的内涵1对实践教育的理解早在1958年我国就提出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它适应 了我国当时建设初期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历史条件,但是在落 实过程中人们的理解 庸俗化,仅仅强调知识分了参加体力劳动,而忽视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清 华人学提出的实践教育从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出发,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洪堡在1810年创建柏林大学时就指出:“国家不能使大学仅仅

3、为它的眼前利益 服务,把人学看成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古典专科学校,而应该从长远利益考虑, 使人学在学术硏究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从 大学的角度出发,实践教育就要通过硏究工作來体现,使学生身体力行逬行科学 硏究。实践教育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让学牛参勻整个教育过程,这就对教师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要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识。只有处理好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术实践,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从微观上讲,实践教育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学术实践的训练上, 以及课堂外学生参加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学校的社团

4、活动等等。20世纪初期,严复、梁启超先生就把学和术分得很清楚,学就是纯学理的, 术就是实用型的,两方面都是不可偏废的。学就是学理的实践,不一定和它的实 用价値结合在一起,而术就是实用学科,它就和当前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 从学科的角度出发,不同学科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不能拿一个 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来要求各个学科。综上所述,实践教育是教育者秉持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无论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都应该面向中国社会现实,关心民 间疾苦,努力使自己具有崇高的道德和高尙的人格。同吋学生还应该关注最新的 科学前沿问题,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

5、起来,在学术训练中增强 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具冇专业技能的良好公民。2实践教育的意义我国拥冇完善的应试教育体系,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会考试,“眼 高手低”。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也表现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因 而他们适应社会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大学的教师对实践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 视,所以实践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听、教师讲传统模式的 一种冇益探索。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第22届教育讨论会上的报告抬出:“实践教育既包 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 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

6、能力而开展的硏究 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 宗旨的社会实践。”所以,通过实践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 动手协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一既让学生从做事 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又让他们从中明白如何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二、清华大学文科实践教育实施的成功案例我们通过对清华大学文科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探索实践教育的实施途径 过程中有两门课的经验値得借鉴。1 -历史学科以历史专业的大一新牛-硏讨课为例,选修的学生一般限制在15人以内,真 正实现seminar的教学形式。老师把一周的教学大纲、应该阅读的材料提前发给 学生,让

7、学生思考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自己想问的问题,大量的准备活动 需要在课前完成。课堂上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引导者,用一半的时间讲述问题背景, 另一半的时间让学生来讨论,教师参勻抬导。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希望学生提出 各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比较哪一种看法更能够说明问题,将來学生会从不同的角 度来思考问题,答案绝对不是仅从教科书上就能得到的。学牛-才是课堂的主人, 他们冇充足的时间巧老师、同学共同讨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历史学科非常注重专业实践,开设了文献查询这样的基本功训练课程。这些 课程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比如 老师会让学生花很多的吋间在档案馆、博物馆收集

8、资料,练习扎实的基本功。历 史学科的教育理念是,从基本训练开始,使学生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有 用的信息,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筛选信息,进而再运用一定的方法把信息组织起 來,放在历史的脉络里,呈现一个历史的画面。另外他们也安排一些实地的参观 和调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此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国家安全槪论课国家安全槪论课是与国家发展的实际、国家的决策以及国家利益等重人国家 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清华的学生如果进一步树立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槪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学习本专业的动力会更强,起点会更高,视野会更宽,这 也是培养治国人才所需要的。这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选修课

9、,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家安全的槪念要倚世界发生的种种事件结合 起来;第二个结合是国家安全槪念要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国家安全问题涉及到任 何一个领域,学生中有学电子的、学生物的、学精仪的,他们的专业都跟国家安 全冇关,抓住这两个结合对教学是有指导意义的。对于硏究型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及早参与学术实践。就这门课而言, 学术实践要体现现场感、成就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利用考试达到教学的目的。 考试时模拟国际硏讨会,完全按照国际硏讨会的每一个细节和程序来组织考试。 考试的题目就是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对策战略选择。扌巴班里的同学分成四 个组,即四个代表

10、团:中国代表团、日本代表团、美国代表团、俄罗斯代表团, 每个代表团只允许1-2个人发言。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可以锻炼他们的 团队精神。团长组织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全团发言,其他团对他的发言进行评 论,团里的同学帮他去回答,形成全班互动。凡是参加国际硏讨会的同学每次必 须都到场,每个同学不管是否发言都要提交会议论文。要求会议论文争取达到能 够出版发表的水平。学生对这种考试形式非常满意,他们经历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他们体验 了一次国际会议,把论文拿到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课件的形式做论文介绍, 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现场感。不难发现,这两门课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成为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

11、信息互动,把生生互动、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把教学建立 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 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于我们了解实践教育的实施途 径,具冇重耍的参考价値。三、当前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实践教育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基层的教师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许 多教师仅仅把实践教育理解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比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工科 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文科学生搞社会调查等等,显然没有把实践教育这种贯穿 学校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理念彻底领悟,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二是即使是寒暑假社会实践,在许多情况下也只是流于形式,为了

12、实践而实 践,学生并未从中真正受益。一方面学生把社会实践当成旅游观光的机会,另一 方面教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不够深入,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三是资金得不到保障。很多实践教育机会的经费有限,或者需要从老师的科 硏经费中拨付,或者需要接待单位承担,经费的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使实践教育得 不到真正落实。比如近代史这门课需要学生去卢沟桥实地参观考察,全校3000 多本科生选修这门课,门票、路费如何解决,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学校应该按照 学科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見要和基地形成双赢关系,否则也难以长久。四是实践教育的评估问题。毫无疑问,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评价实践教育是否 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显然仅仅根据毕业论文

13、、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來判断是不 够的,但是如何判断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目前还是一个难题。四、硏究建议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人才培养 的质量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耍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的宏伟冃标,必须抓住此次教育讨论会的契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 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学校领导要在全校提倡一种加强实践教育的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 并延续下去就会变成一种传统,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其次,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开 展冇特色的实践教育。提倡公民教育和学科交叉,体现创新性,在“知行”观上, 更要注重学生“行”的培养。通过实践教育将“行胜于言”落到实处。再次,大学生选修的课太多,硏究型课程课时不应该太多,但要提高学分的 含金量。在硏究型课、讨论课的准备工作方面下工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应该建立一个组织,使学校、家庭、社会能够很好的沟通,家庭、学 校、社会共同参与到对学生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