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204589009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左右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奉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堪称理学的精髓所在,而在数百年后将其贯彻至今的却是一名不喜理学但却足够宏大的清代官员。虽然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不讨人宠爱,但他却无愧于RM,无愧于GJ,无愧于民族,他便是曾国潘。 近日读了由萧一山先生呕心沥血所创作出来的曾国潘传后,令我感慨万分,对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刮目相看。

2、此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进展以及影响,同时也概述了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进展和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萧一山先生还在这本书中具体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受和主要事迹并重点记述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过程,同时还系统客观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历史著作。 那么曾国藩到底何许人也呢?曾国藩在1811年出生于双峰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喜爱书文,后来只身一人进赴考,凭自己的才华斩获进士之名并且在师任职,年仅37岁便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留下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美誉。在我看来,陆游的这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便是对曾国藩一生最好的评价

3、了。本是胸怀大志的一代鸿儒,却因硝烟四起的国土毅然选择了弃笔从戎。当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肆虐华夏大地之时,心怀天下的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战斗中磨炼自我,逐步把握了用兵的精髓所在,最终得以崛起,为平定动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样兢兢业业的他却被皇上所猜疑,借口曾国藩汉人身份而将已然许诺的王位贬成了毅勇侯,他忠实的将士门为其抱打不平,甚至一致拥护曾国藩独立为王。熟读史书的曾国藩焉能不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呢?但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已然融入了曾国藩的骨肉之中,他的内心不准许他作出这样违反道德的事情。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权力诱惑之前,他始终不忘初心,不存半分怠慢之心地服务于

4、当朝圣上,可谓是无愧于GJ了。 而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如此令人侧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严以律己的高尚品质。而除了对自己严格之外,曾国藩对于自己的后辈更是有着诸多期望和劝诫。他所作的家书中不仅有着: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散,一国之中,廉则兴,贪则败。这样的话语,更是有着: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这样的教导。他让我了解了为人处世的三个最重要的地方,一是读书之勤唯有专注才可以有所作为,富功名只是过眼烟,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是最为重要的;二是为官之廉要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作为为人处世之道,将廉字时时自惕;三是做人之谦天地间唯谦谨是载富之道,要时时刻刻将谦这一字牢记于心,鞭策自我。可以毫无夸大地

5、说,他用他一生的积存教会了一代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得不说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就,他对于GJ,对于民族都有着不行忽视的教育意义。他的家书不止是对其后辈有着深远影响,更是令我们这代人振聋发聩,警钟长响。MZ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治学为官以及齐家治国等方面成就斐然了,让宏大的MZ都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而ZG作为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很多祖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的精神财宝,而曾国藩便是其中的宏大人物之一,他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人生哲理,可谓是给我的前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很是感慨。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在上读了曾国藩传。

6、 这篇文章令我感动的是:曾国藩的一生好学和他的忠诚。曾国藩一生忠诚勤俭为根本,敏捷多变的处世看法。 曾国藩 出生于长沙 府乡 荷叶塘白杨坪(今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天坪村)的一个一般耕读家庭。他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孩,但他讲究学习方法。他要求自己遵守克己之道,不断地自新和反省自己。最终成为有名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提倡洋务运动 ,创立军 。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我们在生活上要学习他的 勤俭作风。在学习上要学习他的擅长积存阅历和教训,日日不断地反省自己。正如他所说:人要无一日不读书。正是他的一生好学,忠诚的品德,造就了他成为ZG近代史赫赫出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传读后

7、感范文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好像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GJ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个置民族的安危、RM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尽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当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确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受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军、坐困、决战安庆、攻陷天、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受。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

8、读,在学术上向许多当时出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慧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和举荐。或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时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期间到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久垂于有预备的人。

9、再次,军攻陷天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阅历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终,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舞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胜利,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高中时候很惊奇书店里摆的那么多

10、国贼的书,真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犹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始终没有想过要读。 后来慢慢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满清族更加可怕。慢慢转变了看法,或许曾国藩是个值得了解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这本马东玉教授所着的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中进士,勤学不辍,有人称曾国藩是ZG历史上最终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在颇着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假如没有官以后的对抗太

11、平军,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军是团练武装,打出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ZY二品大员,但并无地方实权,粮饷兵源处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忧他权力过大到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峻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决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怀国事,留心民情,因此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

12、,十年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 ,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后通过阅读道家的着作,大有感悟,发觉: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见直率、老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见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见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觉察自己到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外表上痛快干脆,好像是强者,结果到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到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到处是障碍。过去也知

13、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始终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里,曾国藩犹如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觉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 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胜利的必修课。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刻启迪。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觉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

14、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D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胜利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一个名垂史的重量级人物!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慧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进展。这或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表达了出来。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够忍辱负重,否则将不能成为真

15、正的全国的管家。 有名表演艺术家英若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盼望看到大家着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留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今他宣誓:肯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ZG文化的集大成者,根据ZG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终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我从中发觉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日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育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平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对工作、对伴侣、对亲人只一个诚字,不欺暗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