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8574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楼集群建筑研究文献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工科教学楼集群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文献综述-XX.冃IJS冃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深刻改革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高 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与职能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旧的 教学建筑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新时期的发展,高校对担负主耍教学功能的 教学类建筑提岀了许多新的耍求。为了顺应这种新的趋势,于是一种可容纳多种 专业,并使其得以交流与紧密联系的集群式教学楼群的便应运而生。本文着重从大学集群现状、教学楼的空间形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要 涉及建筑楼群的空间设计,建筑的造型设计、校园空间规划以及建筑周围环境设 计。M 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了自己的调研结果和

2、相关资料的解析, 得岀相关结论。一、大学集群建筑的现状集群建筑定义为在同一场地由一群明星建筑师进行的一次带有试验性的建 筑表演展。“集群建筑”重新定义和定位,既是现实国情的客观需求也是学科发 展一种必然选择。城市本身是一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相互共生的,不断变化的复 杂环境。而大学则是城市的一个缩影。当前,集群概念逐步出现泛化现象,即将 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与原理延伸至非产业领域。己有学者开始注意到高等教育集聚的现象,并认为高等教育集聚的主耍原因 有:(1)实现硬件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2)人才 和智力的共享;(3)强化了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实力,形成良性互动;(4)有利于

3、 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对此我认为大学集群是以若干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相互关联的学校及其支撑 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以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高校集聚的区域内除 了存在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Z外,还包括各种层次的学校;同时,还有各种支撑 机构,如研发机构、高科技产业,还要有重要的公共设施和共享空间等。大学集群是传统意义的特征与现代意义的知识创新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具体 讲,一方而大学的集聚和形成大学集群具有传统的原因,如因经费不足而对硬件 资源的共享的耍求;另一方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高智力人员的集合体,是培 养人才,生产、传播、创新知识、创新思想的重耍基地,大学的产品主耍是具有 创新潜

4、质的人才和科研成果,知识的创新、生产与转移是大学集聚并形成大学集 群的根本H的。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年轻人集会在一起自由相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教他们, 他们肯定也会相互学习,一天天地自己获得新的思想和观点,新鲜的思想素材, 以及判断和行为的确定无疑的原则。”其实交往是大学生最重耍的需要Z-O在 我所研究的课题中,在大学教学建筑集群内的交往空间承载了各类师生的交流活 动,成为契合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索的多元、复杂的人性空间,是交流学 习、传递信息和增进友谊的场所。集群建筑Z间的交流空间,作为教学建筑的重 耍组成部分,具有高校特有的空间品质和环境特点。二、教学楼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筑的空

5、间设计随着社会进步及时代发展,高等教育理应融入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当中。在我 们的校园建筑设计上,如果我们设计时忽视这个原则,我们就很难做好校园建筑 设计。我认为,在校园建筑设计上要注重两点,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实验与科研 建筑应统筹考虑,不能割裂开來单独考虑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 该放在整个学校,整个高校园或大学城,使建设的项冃能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 效益;同在一个园区,各高校Z间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课程可以互选,场所 资源可以共享,从人力、物力、财力齐方而来说,都可以获得最佳的效益,真正 体现高校园或大学城的综合优势。除了集群建筑的规划外,建筑本身的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Z-O教学楼

6、是校园主体建筑,是知识传授及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良好的通风、采光、便捷的交通组织,以及最佳的视环境及声环境的创造是 最根本的耍求。除此Z外,尚需注意以下儿方而问题:公共教学区与专业教学 区既耍有方便的联系,乂耍合理分区。公共教学区主耍承担基础课及公共教学课 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对象为低年级的学生;专业教学区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 业课教学,从使用对象及教学方式两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建议将公共教学集中 形成基础教学群楼,将专业教学分散至各学科组群的建筑中去,各学科专业楼群 应毗邻基础教学区,使Z各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交往及交流耍顺畅;现代 化教学手段对教室布置的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

7、语音室、以及远 程教学等,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室的平面尺寸、层高、采光方 式、家具及设备的布置、灯光照明以及室内的声环境都有很大变化,设计应结合 具体内容认真考虑,经济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交通空间的功能在变化。为适 应学习方式的变化,门厅、过厅、走廊等交通空间应增加展示及交往功能,走廊 的空间除满足交通功能外,丿应适当加大,使走廊侧而能布置展示内容,门丿丁及过 厅除展示内容外,尚要增加休息及交往区域,如果是内走道,其两侧应设高侧窗, 以解决走廊中间的采光问题;增加必要的交往及休息空间。除必要的管理及教 师休息室、门厅、过厅、过道增加展示和休息空间外,应该结合建筑的体型变化, 因地

8、制宜地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交往休闲空间,方便师生的交流及交往,创造富 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停车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高校师生主耍交通T具自 行车的停放以及发展中的小汽车停放应有合适的场所,建议教学楼地面层适当架 空以解决停车及设备用房的。建筑外观是依附于内部结构建造的,可以看作附加内部结构体系上的覆盖 物,但外观与内部结构有紧密的联系,外观不能超越结构而独立存在。(二)建筑楼的造型设计最初阶段建筑外观在功能性设计时,更多的是突出建筑外观的色彩变化和形 态变化,这在建筑外观的功能设计上的重点是通过颜色变化和建筑外形结构比例 变化來体现。随后随着人们审美和建筑品质结合层次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建筑外 观

9、的需求从建筑的视觉享受开始向文化层面过渡,1次I此具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 外观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文化韵味。而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则 开始体现科技的元素,尤其是通过一些科技元素将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融入建筑设 计中。建筑造型方面教学楼在立面处理上主要从造型元素及材料色彩处理两方面 来考虑。在合理组织功能空间的前题下,力争使建筑造型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变 化中求简洁,创建淡雅的外部形态。形体既是内部空问的反映,乂是形成外部感 觉形象的构成耍素,它包括实体体量的推敲和建筑形式美的创造。因此,诸如统 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协调等法则。则成为 建筑形体设计中应考虑的

10、方面。当今世界,科技,文化艺术Z间的相互交流、渗透口益加强,人们的审美情 趣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在近、现代世界各国新建的人学校园,建筑艺术形象异彩 纷呈,我国新建校园也是如此。多元取向开拓了建筑艺术创作的广阔地,大地丰 富了校园的建筑形象。多元取向、兼容并蓄乂应避免生硬模仿,尤其M注意从地区、地域中吸取灵 感,加以升华,再与外來的东西“碰撞,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与创造,在“趋同” 中彰显出自身的特色来。大学校园建筑,既是高文化的殿堂,乂是育人的摇篮。因此,从整体环境空 间的营造到单体建筑的处理,都应重在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体现学府的意 境。建筑的艺术构思和形体创造,宜简洁、朴实而乂不单调与刻板,

11、追求形象的 典雅与高品格而不是装修的豪华与铺张;提倡以符合功能为基点,以简朴的、有 力度的、多层次的虚实对比空间形式提高建筑本体的表现力度,不求刻意的“宏 伟”和做作,但求文雅与得体,符合校园高文化的品格。(三)校园空间规划好的建筑还体现在一个好的校园空间规划,诸如从功能性、人文性、生态性 及艺术性诸方而较完美的结合,寻求科学、理性秩序与人文、审美意境的统一。 其难点也在于此,需要设计师付出艰苦的努力,反复推敲并处理好各种矛盾,才 能创造出一个优秀的校园规划。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先进性首先应反映在符合现 代校园的运营要求,必须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并具有超前意 识,适应未来的学科的

12、不断调整、渗透、发展和更新的耍求。为适应大学生人数 的迅速增加及大规模建校的需求,设计、建造了不少典型化的教学建筑,以适应 通用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其具体做法是:将大学的教学、实验与科研建筑,根据共对建筑的功用、空 间及环境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归纳,形成各种典型空间。例如普通的小教室、 制图室;集中讲课的大、中型教家或讲堂;通用实验宅;空间较灵活的图书、资 料室及行政办公用房等。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 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Z间相互交融、渗透, 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木”的理念。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 映各口

13、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 结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 园环境。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 适应未來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建筑单体Z间丿应相互 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从校园 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 展中的一项重耍工作。三、教学楼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除了建筑的规划外,建筑周围的环境做应体现舒适、安全

14、、优美的一般要求, 做为校园生活的特点,校园室外空间具有“第二课堂”的意义,也就是说应为师 生提供休憩、学习、思考、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应特別注意环境规划尺度的宜人性,多层次性,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领域感、 归属感、舒适感和人情化。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儿点:(1) 注意校区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在规划中力求结合原有地形、 地貌,尊重已有的历史人文特质及发展纹理,使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更加有机地结合,从而共同构成此时此地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2) 注意校区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一般宜多种树,少种草。多 搞林阴路,充分发挥绿化的防晒、降温、防尘

15、、防噪声和改善与优化地区小气候 的作用。从总体格调方面宜朴实、宁静、索雅,不宜浓艳、喧杂。各种环境处理和小 品设计注意与提供“可坐性”结合,创造有利于读书、研讨的学术氛围,是体现 和烘托校园文化意彖的重耍因素。总结大学校园建筑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 殊性,好的建筑设计及规划不仅从上文所提到的空间造型、校园规划、环境等方 而。还包括设计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由此可见,第一,校园建筑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 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 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相对

16、较小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而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 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來,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 合体。参考文献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T业出版社,20072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宋泽方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李玉堂.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学报,20055 刘冬梅论集群建筑设计,王程建设与管理,20076 俞靖芝、孙桂荣高校建筑设计中的探索,建筑学报,2004 16-177 程彤.建筑外观设计初探,建筑学报,20018 郑华东新时期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39 王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特征浅析,山西建筑,2005 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