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8537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大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大学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核摘要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文本,揭示了以修身为根本,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为一咻的道徳思想,这种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则 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而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隔阂, 达到合内外的精神境界。大学是的先贤们向人类社会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 髓,而为人类整体的道徳提升和和谐共生所作出的理论贡献,探讨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精 神内核,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大学 文化意义 精神内核 明徳 日新 慎独以大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从内心去 发掘自己内心的“

2、扪心自问”,是进行心灵的反省的“致良知”,是让人拿出 自己本真的知觉的精神醒悟与人格铸成。大学之道就是把礼社会的伦理内 化成内在的仁心和仁爱,乂把这种内在的仁心和仁爱变成一种外在可见可感的 君子形象。儒家并不鼓吹让人获得千千万万的财产之后才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 相反,儒家认为,颜回的高尚在于他于清贫之中对道的追求,清贫并不意味着 个体徳行(道)的低矮。因此,儒家思想还特别强调了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这一点对于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去供 奉一份公心平常心,通过对自我内在精神美徳的光大发扬,去做有利于这个世 界和谐发展的事情,当然有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这些都体现

3、出传统儒家思 想超越历史的不可泯灭的价值。概括-大学精神内核主要有以下儿点:一、明徳精神“大学之道”有三个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明明徳”是第一个纲领,主要强调的是自我启蒙。儒家找到了一种面 对世界的佳善方式就是“明明徳” O面对这四重天,去把自己内在的光辉发掘出 来。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当一个人通过良好的教化、修养、陶冶之后,能够 把内在清净无染的本性发展出来,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为了将人性内在的光辉 发扬出来,进而培养更光辉的人性,就要克服环境的恶劣侵蚀,这样才能把每个 人心里所有的光明徳行激发彰显出来。在我看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其实 就是以一种自我的启

4、蒙,去洗掉那些蒙蔽心灵的赘物和虚假的承诺,而把美好 的徳行开启光大出来。二、口新精神“汤之盘铭曰:苟U新,1_1日新,又口新。” “汤”指的是殷商王 朝的奠基人成汤,是一位很有作为很有德行的帝王,在自己的实践中很少犯错 误。这么一位很少犯错误的帝王,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或者说他的不犯错误是 因为他能够时刻警醒自己。盘铭之“盘”就是浴盆洗澡之器,“铭”是刻 下的文字。他为了不让自己做错事,天天给自己一个警告。在沐浴洗刷自己的 时候,在每天把自己变得清洁的过程之中,也提醒自己。“苟口新”,“苟”, 成也,也可以解释成假设如果的意思。如果每天都是新的,就像我洗澡一 样,“EIU新”,我经常地洗涤自己,

5、不仅洗涤身体,还洗涤灵魂,不仅洗涤 自己,还洗涤整个世界。“又U新”,如果一天能够革新的话,那么每口每刻 能够都可以变得更新,而且天天往前走,天天革新,这样一来,这个社会就可 以更加美好。三、自修精神“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领导人到一般老百姓都 有一样的规则,都应该把修养身心看作自己处事的根本。修身为本的“本”就 强调每个个体、全体民众乃至最高统治者都应该去修身,无分上下,这是超越 上下关系的人伦大本。只有这样,整个民族修养才能得到提升,全民才会有教 养,这个社会才会是一个文而化之文明知礼的社会。四、慎独精神“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有言:“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 慎

6、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 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 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 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 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 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而前,靠“心”把持住自 己一一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慎独,其实就是“慎 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 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

7、则无败事”意思是 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 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 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在大学看来,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私下 里,都应是堂堂正正的君子。正可谓:“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又往 往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广大民众、推动社 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典大学源于夏、商的原始宗教精神,至周代逐 步蜕化、发展、建立成为以人的道德理性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集中概括为“三 纲领”、“八条目”,而“三纲领”与“八条目”这

8、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 有机整体,这是大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理解大学的关键所在。大 学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建构了一套关于民众主体应该如何修养好自 身品行的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实质上就是凸显了孔子长期倡导的人内在于生 命之中的“仁”,“仁”成为人生命本质的性。从作为生命本质的性,孟子又 进一步传承了孔子提出的人生命之内的“仁”,阐释为每一个人应该可以把握 的“心” o这些观点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等方而产生了 重大影响,它所倡导的思想价值、人格理念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索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如今这些观点是我国 文化建设和重点研究的重要

9、内容之一,也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思想资源 之一。汉代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朱熹说:“大学者,大 人之学也。”今天我们仍在不断探讨大学的意义。一、大学集中体现了一种人格理念,强调了高尚的人生观,强调了真 善美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本质。大学中“明明徳”倡导人们以自觉地显发自己的明德为本,不被心理 或生理的冲动或欲望所遮蔽牵引。人人天生即有光明澄澈的心灵,都可自作主 宰;又因个人在气质上有所差异而有殊别,所以,立人之道,并非去宰制他人、 为他人安排一切,而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文章指出,礼乐教化,可以启迪 他人自觉,使他人自作主宰,去除物欲,不断提升民众主体的

10、德行,显发天赋 的光明的心灵,这就是“亲民”。从“明明德”到亲民,了无间断,使心灵所 具的天理,普遍地、具体地呈现于人伦日用之间,令万事万物无一不恰如其理, 而皆臻至于极,这就是“止于至善”。由道德来教化人心,以正风俗民情,使 民众“有耻且格”地安分守己正是大学弘扬儒家博施济众的思想成就,亦 是在事功上的崇高人格理念的集中体现,成为人们立身、处事的准则,与今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相吻合。它尤其强调了在我们这个 思想大活跃、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应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 支柱和道德规范去引领社会风尚,从而形成凝聚全民的民族文化理念。大学 中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及

11、“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等用了物事对举的阐释方法,其中“物”是指心、身、家、国、天下而言;“格 物”即是感通于心、身、家、国、天下,对心、身、家、国、天下发生作用, 亦即发生修、齐、治、平之“事”的效果。所以,“格物”内可明体、外使人 与物及事上的感应,能通内外,冀望人与人的互相影响的互动过程通向“至善” 的境界。正是大学中这些被升华了的文化精神不断打造着中华民族文明的 纽带,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流精神。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大学依然以它的 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言形式来传扬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新思想 新视点的思考,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透视世界各类跨文化现象,并促进世界优秀 文化

12、与当代社会文化的融会发展。二、大学承袭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理念,倡导一种自我教育。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永恒探讨的话题,教育的起点是什么,目标如何界 定,以及对其方法的探索,贯穿了教育发展的历史。而对这些问题的冋答又与 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相关,即教育究竟应当是知识与规范的外在灌输,还是自 我教育与自我开发潜能?对此问题,我们的古人早就有过深入的探讨,大学 就明确冋答,教育应当是一种自我教育肯定了明徳人人皆具,教育也就成了“自 明其明德”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众所周知,时下教育的方法大都偏重于灌输为 主。这就导致了道德教育走向外在化、虚伪化,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失败。问 题的症结很明显,即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13、不符合人性的开发原理,其实也与我们 古人的教育方法背道而驰。作为一种自我教育的理论,大学必须首先肯定 人性本善,这是自我教育何以可能的根据,二是承认现实中恶的存在,这是自 我教育何以必要的根据。对此问题,大学开篇就作了明确的冋答:“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继承了孔子的方向并将之 系统化这就是大学所提出的“诚意”、“慎独”的教育方法。肯定人人皆具“明德”,是大学自我教育的起点;强调“诚意”及“慎独”, 是大学自我教育的方法;建立在“修身”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的理 想是大学自我教育的目标。,大学“八条目”以对宇宙人生之理的认 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价值信念的建立与理

14、性认知的提高为指向(诚意、 正心),以德、才兼备、整全人格的提高为中枢,在此基础上训练一个人各方 面的才能,从而实现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目标。通过对人之“明德” 的肯定,经由人人“诚意”、“慎独”的自我教育行为,大学旨在实现以 修身为基础的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目标。这种强调通过自我教育以提升人的生 命境界,从而实现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会的自我教育原则对现代教育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整全性、人的全而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的健康发展的今天,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理想之境,终将成为现代教育 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大学倡导了一种振兴民族与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奉献精神, 也成为儒家

15、精神的核心之一。几千年来大学一直从某个角度塑造并影响着民众的心理与行为方 式,积淀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如同大学“挈矩之道”,坚持在制 约自我欲望达成中和平衡方而,对社会的精神生态和人的心理和谐都有其价值。 人们践行大学之道,就会达到索其位而行,不怨天尤人,至诚尽性,中正 平和的境界。在坚持至诚和谐中,当代人放弃“我执”,就有可能激发自我的 善良天性,尊敬自然万物的本性,参与天地化育万物,找到人类在宇宙间的真 正位置。大学思想在现代性的困境和现代性的恶果中,将以其自身不偏不 倚不极端的思维方式,中正平和的价值构成,抵制放纵情感欲望和唯理性的偏 颇,坚持辩证看待社会和人生,透析人性的弱点,使

16、人类重新看待东方思想中 的合理因索,避免在现代性的误区中,将人类引入“技术的夜半”和“发展的 灾难” o在这个意义上,今LI重温大学,也是通过冋忆唤起曾经被遗忘了 的东方思想文化经验,而打开而向更高生存形式的可能。自我看来,今天众多 的重要理念和政治命题或多或少与大学相关。诸如:“修己以安人”、“修 己以安天下“、“成己成物”、“过犹不及”、“通权达变”、“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立己达人”,“居安思危”、“多难兴邦”、小康社会、与时 俱进、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等等,其中都寓含了大学 的哲理与方略。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都给知识分子个体修为和担当天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真正的知识分子会永远 坚持这一高标准。但是,我仍不无担忧地问: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