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8467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浅见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起始年级高一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初中升高中比例大幅提高生源质量却明显下降的背景 下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二、分析原因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学生在高一就出现“厌学”现象或不能保持新 生开始时的“乐学”状态。主要原因是: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 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学生基础的差异,如学生由于某一个 知识点学得不好,导致知识衔接不好,慢慢产生对数学兴趣的排挤;学生 历来对成绩的好坏无所谓,态度差;还有教法陈旧,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 少,使学牛对数学兴趣逐渐消失。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对策1

2、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节课若有很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首节课可这样引入:“在本章,我们将学习集 合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集合的语言表示数学对象,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 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 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进一步学 习函数的意义,以及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建立函 数模型,运用函数思想处理问题等。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的,这一方血,可以使学生体 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或知识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活生生的例子能 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3、,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数学有用,从而 产生“我要学数学”这种积极的情感。课堂的开头设计常可以在这里找到 切入点,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借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 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是使用说明性文字,巧妙地借用幽 默语言,可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可以这样描述:图象没有最高 点,也没有最低点,总在x轴的上方,无限靠近x轴,永不相交,没有接 合,像言情剧中两个有情人走得很近,非常亲密,但是有缘无分,亲密有 行可”。经过这样一番描述,学生便兴

4、趣盎然,对这一函数图象的理解就 显得形象、逼真、到位了,值域是(0, +8)结论的形成水到渠成。3采用典故趣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多数学家为追求数学真理的故 事,反映了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数学课堂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人深思的典故趣事,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如,在解析儿何的入门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 的故事: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來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 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冃, 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

5、丝在空中飘动,一个 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 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 距离来确定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4选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 助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仅仅是教 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习,由“你要我学”转化为“我自己要学”“我非常爱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学会创 新。创新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否定与批判,注重

6、借鉴与超越。一题多解、 一题多议都讣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新知。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 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5巧用铺垫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要认知的知识之间做一些铺垫,使学生的新 III知识容易衔接,有类似桥梁的作用,使学生跨过去,从而理解难点,产 生成就感,激发兴趣。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高一教学阶段能使学生“乐学” 而不“厌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吸 引学生,以教学木身特有的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 主动操作探求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从 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文献:1 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解 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32 何龙泉教学难点的阶梯式处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 (12).(作者单位 湖南省双峰县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