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766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AS 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作者:杜红俊,徐渊,郭长梅,王雨生【摘要】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的有 效性。方法:分析LASTK技术(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和MORTAC-B微型角膜刀) 治疗以散光为主眼(A组,28眼)和以近视为主眼(B组,30眼)的术后结果。术前、 术后分别进行视力,主、客观验光,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6mm光学区分区切 削模式。结果:A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均在0. 1以下,术后均在0.6以上。术后 6mo视力在0. 8以上和1. 0以上者:A组分别为96%和93%, B组分别为100%和93%; A组术前散光度平均为-2. 48 1.

2、27 (-1.50 -4.50) D,术后减少至-0. 52 0. 56(-0. 00 -1.00 ) Do B 组术前散光平均为-0.72 0.63 (-0. 25 -1. 25 ) D,术后 减少至-0. 38 0. 32 (-0. 00 -0. 50) D。A组和B组术前散光值比较相差显著(P <0. 01),术后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别(P >0. 05)。两组术后散光值均较术 前有明显减小(P <0. 01)。术后两组中散光在0.50D以内眼所占比例分别为 86%和8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分别占36%和10%,没有1眼的最佳矫正视 力下降2行以上。结论:采用鹰视准

3、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具 有很好的预测性,视觉矫治效果良好。【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散光;治疗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是目前最 主要的近视治疗手术方式,据统计占到了手术患者的95%以上1-4 。LASTK对 于矫正常规的近视和散光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安全性,但一般认为LASIK手术对 于散光和远视的预测性较差,为此,我们比较了以近视散光为主眼和正常散光眼 行LASIK手术后散光值和视力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2002-07/2004-08在我院以散光为主就诊并接受LASIK

4、手术的患者28 眼为A组,随机选择同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0眼为对照组,即B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散光值以及视力的差异。所有患者的随访均在6mo以上。A 组患者散光度均在T.50D以上(-1.50-4. 50D),近视度数均在T.50D以下。B 组患者散光度最高-1.25D,所有眼散光度均低于近视度数。A组男16眼,女12 眼,年龄18 35(平均24.4)岁;B组男和女各15眼,年龄19 35(平均23. 6) 岁。术前常规进行裂隙灯、眼底检查、角膜染色、主客观验光、眼压、角膜地形 图和角膜厚度等检查,手术以主觉验光结果数据为准。1.2方法 手术设备采用ALLEGRETTO鹰视

5、准分子激光系统和MORIA C-B微型角膜 刀。角膜瓣的制作采用130um刀头,蒂位于上方12点位置。激光切削的光区为 6mm,采取分区切削模式进行激光切削。每位患者的残余基质床的厚度均大于250 术后常规用药:氟美瞳眼液点眼2wklmo,根据术后屈光度的改变酌情调 整每日点眼次数从14次。术后1, 3, 7d; 1, 3, 6mo复诊,复查内容包括:视 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统计学处理:所有术后数据以随访结束时的结果为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 件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2.1视力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CVA )较术前均有提高。A组96% (27眼)UCVA 在0.6或以上,89

6、% (25眼)在0.8或以上,86% (24眼)在1.0或以上;B组 100% ( 30眼)患者UCVA均在0.8或以上,93% (28眼)在1.0或以上。两组术 后UCVA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 <0.01),而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 >0. 05)。A组和B组中最佳矫正视力(BSCVA)提高1行的分别占36%和10%, A组中有1眼视力提高了 4行,所有患者中没有1眼的BSCVA下降2行以上。2. 2散光度变化术后剩余散光度情况:A组术前平均散光度-2.48 1. 27D,术后 减少至-0. 52 + 0. 56DO 其中在 - 1.00D 之内者 89% (25 眼),-1

7、00 -2. 00D 者 11% (3眼);B组术前-0. 72 0. 63D,术后减少至-038 0. 32D,其中在1. 00D和2. 00D 内分别占93% (28眼)和7% (2眼)。两组中散光在-0. 50D以内眼所占比例分别 为79% ( 22眼)和83%,无1例剩余散光超过-1. 50Do A组和B组术前散光值比较 相差显著(P<0.01),术后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术后 散光值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小(P< 0. 01 )02. 3并发症所有手术眼中,仅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上方角膜缘少许出血,术后lwk内全部吸收,对视力无影响。1 例患者出现层间非光

8、学区的细小异物,因不影响视力未作处理。3讨论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普遍的手术方式,占所有屈光手术的95%以上 1。LASTK手术对于常规近视和散光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5-7,但是对于较 大度数的散光,尤其是以散光为主眼的矫治效果,临床上普遍认为预测性欠佳。 为了观瘵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对于大度数散光的矫治效果,我们进行 了此项观察,结果发现:无论是正常近视散光眼还是以较大度数散光为主的眼, 患者术后的结果均很理想,具体表现在术后的UCVA和BS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散光为主眼的UCVA从术前的0.1均提高到0. 6以上,术后6mo UCVA在0. 8以上 和1.

9、0以上分别为96%和93%。两组术后的UCVA没有明显差别。除了视力的提高 外,同术前相比,两组散光度也明显下降。A组术前的散光度明显高于B组,但 是术后散光度在两组之间相差不大。王雁等8发现,在PRK手术中,散光联合球 镜越大,术后剩余散光越大。分析原因是由于柱镜切削非均一的球面,在愈合中 角膜表面各部分愈合反应的程度和速度不一致,从而表现为不规则散光,最终影 响屈光度的恢复和视力的提高。但在本研究中,散光为主眼术后残留的散光值并 不比正常眼的残留散光度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本组病例球镜较小,切削深 度相对较小,因而不会出现很大的愈合反应;另外可能是随着软件的升级,对于 散光度分区切削模式

10、的应用和经验值的增加,对于散光矫治的预测性也随之提高。手术结果还发现,两组中BSCVA提高1行的分别占36%和10%,没有1眼的最佳 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分析BSCVA提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术前较大 散光产生了较大的像差,使得患者即便是配镜也无法达到很理想的视力,而术后 随着散光值的减小或者消失,BSCVA也随之提高,其中最明显的1例其BSCVA从 术前的0.6提高到1. 2,提高了 4行以上。正常组BSCVA提高的比例小于散光为 主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术前矫正视力已经很好的缘故。另外,本组病例中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仅有的3例术中角膜缘少量出血,在 术后也很快吸收,而且对视力也没有

11、产生任何影响。有1例患者出现的层间细小 异物由于不影响视力因而也未做任何处理。总之,采用鹰视准分子激光设备进行的LASIK手术矫正散光为主眼的屈光不正可 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结果,而且术后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参考文献】1 Wa 1 ter KA , Stevenson AW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yopic LASIK enhancement rates.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 30 (4):798-8032鞠燕,张建军,彭亚军,孙时英,李宗美,李春武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 混合性散光国际眼科杂志,

12、2004; 4 (6): 1037-10393雷鸣,谢伯林,宫枢政,金淑芬,李琦云.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813例的并发 症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5; 5 (3): 571-5734李力,朱清,高如尧.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国际 眼科杂志,2004; 4 (3): 534-5375 McDonald MB, Carr JD, Frantz JM, Kozarsky AM, Maguen E , Rabinowitz YS, Saiz JJ, Stul ting RD, Thompson KP, Waring GO. Laser in si tu keratomi l

13、eusis for myopia up to -11 diopters with up to -5 diopters of astigmatism with the summit autonomous LADARVision excimer laser system. Ophthalmology ,2001; 108 (2): 309-3166 Rueda L, Pineda-Fernandez A, Huang D, Nur J. Laser in s i lu keratomileusus f or mixed and s imple myopic ast igmat ism with the Nidek EC-5000 Laser. Refract Surg , 2002; 18 (3): 234-2387 Jin GJ, Merkley KH, Lyle WA. 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xed astigmatism.Am J Ophthalmol ,2005; 1 39 (6): 1 019-1 027 8王雁,赵堪兴,左彤,王静,郭中梅.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临床效果分析.眼视 光学杂志,2000; 2 (1):2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