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583975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對農產品“訂單 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對農產品“訂單+期貨”模式的經濟學思考摘要:筆者以吉林四平的玉米期貨訂單為例,通過對平東糧 庫組織農民參與農產品期貨的實踐活動,從期、現貨訂單的成本 收益、期貨訂單的制度特征以及商品特性等方面進行相關經濟學 分析。結果表明,信息不對稱、契約約束力差、制度不完善等因 素的存在,導致當前農產品期貨訂單的不穩定性和履約的風險 性。要解決這一問題,保證期貨訂單的順利實施,除加強對農民 綜合素質的培訓之外,提高農民合作化程度、建立農民與企業間 的長期合作是重要條件關鍵詞:訂單農業;期貨訂單;履約率;農民合作組織 分類號:F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 1096(2009)06-0111-04

2、收稿日期:2009-09-02一、引言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經營過 程中,農戶按照與企業或中介組織簽訂的合同組織安排生產,企 業或中介組織按照合同收購產品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但在實際 執行過程中,由於存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價格風險,訂單農 業違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不少學者認為科學利用期 貨市場是一個較好的選擇。目前,美國是利用期貨期權管理農業 市場風險比較成功的國傢。美國農場主為瞭避免糧食價格下跌風 險,非常普遍地借助瞭農產品期貨這一風險管理工具。其中,除 一些規模較大的農場主由於其資金實力雄厚、信息來源充足,通 常選擇直接進入期貨市場之外,更多的中小農場主

3、都是通過合作 社的形式,間接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調查研究顯示,美國 農戶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利用程度在不斷提高。在我國,受國情以 及狀況的限制,讓農戶直接參與期貨交易存在較大難 度。農民一方面普遍資金匱乏,缺乏基本的期貨知識,另外,分 散的生產經營方式使得農戶生產規模與期貨交易所需的合約要 求尚有較大差距。同時,由於最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民合作組 織缺失,農戶無法通過這一中介實現對期貨市場的參與。而作為 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也不可能成為帶領農戶利用期貨市 場獲得穩定收益的良好中介。近幾年,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 斷發展、期貨市場對訂單農業促進作用的不斷增強以及受“千村 萬戶”市場服務工程

4、的影響,我國不少地區相繼出現瞭將農產品 期貨市場引入農業生產的一批典型。其中,吉林省四平市就是我 國開展農產品期貨訂單較早的地區之一吉林省四平市是我國的玉米主產區,每年玉米生產量約8萬 噸,主要銷往區域內的8個糧庫和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其中四平 平東糧庫是區域內規模最大的玉米收購企業,也是較早開展訂單 農業的國有糧食收購企業,每年玉米訂單量達5. 2萬噸,實際可 完成3萬多噸,在大連商品交易所2005年開展“千村萬戶市場 服務工程”時被確定為14傢試點單位之一二、吉林四平玉米期貨訂單案例分析2006年4月,四平平東糧庫在大商所開展相應工作的基礎 上,開始與試點的竝子溝合作社農民簽訂玉米期貨和現貨

5、兩種訂 單。通過合作社出糧、企業出資金、糧庫和加工設備的方式共同 參與期貨交易。期貨和現貨訂單有關契約規定如下:1期貨和現貨訂單的價格和數量。根據玉米期、現貨價格 變動趨勢,結合以往傳統訂單玉米的收購價格、收購數量等因素, 平東糧庫與合作社的農民按照每噸1200元的價格,簽訂瞭3千 噸的玉米期貨訂單契約。同時,按照每噸1160元的價格,簽訂 瞭1.5千噸的玉米現貨訂單契約2期貨訂單的玉米品種和質量。按照玉米期貨標準,糧庫 規定農民交售的糧食為二等黃玉米,在質量上要求玉米的水分不 得超過14.5%、雜質不高於1%、不完善粒總量不高於8%、黴 變粒不高於2%以及氣味色澤正常;如果交售時質量達不到規

6、定 要求,在價格上將給予一定的折扣3期貨訂單的風險和收益。為瞭最大限度降低農民參與期 貨交易的風險,除契約規定農民參與期貨訂單玉米保底價為每噸 1200元之外,套期保值盈利雙方五五分成,農民不承擔參與期 貨可能的虧損風險,並口頭承諾如果收益較少時,糧庫將把收益 的60%分配給農民4現貨訂單“三次結算”方法。現貨訂單契約中對收購價 格的承諾具體包括三項:(1)當市場價格低於訂購價格時,按訂 購價格收購;(2)當市場價格高於訂購價格時,按市場價格收購;(3)在農民交售玉米後的20天內,如果王米價格上漲,可以憑交 售票據進行二次返還價格損失;在二次返還10天內如果玉米價 格仍然上漲,憑交售票據和二次

7、返還票據進行三次返還價格損失5期貨交易過程的關鍵程序。在資金調撥、指令單下達和 賬單確認等環節上,要求合作社的代表與糧庫代表共同簽字才可 進行相關操作經過一年的試點試驗,2006年11月份在實際收購玉米時, 由於玉米市場收購價上漲到每噸1400元左右,超過瞭期貨訂單 1200元的保底價,農民和合作社出於對期貨訂單收益不確定性 的擔憂,沒有把玉米按照期貨訂單的要求與糧庫進行交售,而是 選擇現貨訂單的契約形式以市場價向糧庫出售瞭玉米。本次平東 糧庫通過期貨訂單試圖讓農民參與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試驗,由於 農民的違約未能實現預期的目標三、由違約行為引起的經濟學思考當前農戶參與農產品“訂單+期貨”模式的現

8、實情況,特別 是四平平東糧庫與農民合作社共同參與玉米期貨並最終以農民 的違約而宣告結束這一現象,引起我們的思考和分析(%1) 從期貨和現貨兩種訂單的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分析期貨合約對交易品種的質量有著嚴格的標準。但對照這些標 準發現,期貨交易的玉米與傳統生產的玉米在品種和質量上並沒 有太大差別。因此,兩種訂單對玉米生產的成本影響不大。收益 方面,期貨訂單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保底價,二是糧庫通過在 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可能收益;而現貨 訂單則來自於實際收購價格以及價格變動的補差返還。例如, 2006年平東糧庫在秋季履約時,按照市場價1340元/噸的標準 執行合同。當玉米市場價漲

9、至1400元/噸時,與農民進行瞭“二 次”及“三次”結算,共計補給農民81萬元。對農民而言,究 竟以什麼訂單履約,將面臨一個確定的穩定收益和另一個不確定 性的更大可能收益與風險並存的選擇。可以想象,作為農民,隻 有在準確把握期貨訂單可能收益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明確的選 擇。由於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農民很難得到有關平東糧庫期現 套利所獲收益的準確信息。因此,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收益和風險, 農民最終放棄瞭期貨訂單而選擇瞭現貨訂單,違約行為由此產生(二)從期貨訂單的制度特征進行分析上述期貨訂單中,以農產品遠期交易合約為基礎的玉米期貨 訂單契約,由於制度上的缺陷導致其不穩定性和履約的風險型1 “期貨訂單”

10、的非激勵契約。訂單合同僅僅通過價格規定難以對企業和農民同時進行有效的激勵。當市場價高於保護價 時,對農民而言是非激勵性的;而當市場價低於保護價時,對企 業來說也是非激勵性的。因此,在期貨訂單實施過程中,無論是糧庫還是農戶,都存在履約問題,隻是伴隨價格的高低而不斷交替。牛 市當中突出顯示農民履約問題,熊市則表現為企業履約存在風 險。“四平”案例中,盡管平東糧庫通過期貨市場進行玉米的期1=II現套利和套期保值功能,可以並實際獲得瞭較為豐厚的收益,但 是,一定程度上這種收益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此, 當合同價與市場價發生較大偏離時,契約雙方主體總有一方有較 強的違約動機。四平期貨訂單的現實

11、情況正是對上述理論的一次 印證2 “期貨訂單的信息不對稱。一般情況下,信息不對稱 程度越大,受機會主義行為的驅使,信用市場中產生逆向選擇與 道德風險的可能性越大,雙方契約關系內在的風險性也就越大, 因而契約越不穩定。由於農民對合同知識缺乏以及農民與企業之 間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農民無法預知並通過契約來規定可能出現 的不確定性的問題;另外,企業也無法通過契約來監督農民的行 為,不能防止農民搭便車”(郭曉鳴等,2006) o因此,不完全 契約決定瞭訂單農業的低效率。“四平”案例中,正是由於平東 糧庫在期貨市場上所獲收益以及收益分配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 瞭農民違約的發生3 “期貨訂單的信譽機制不同。按

12、照博弈論的觀點,如 果糧庫與農民間的博弈是無限重復的,則雙方的合作可以通過信 譽機制實現,從而使公司與農民走出互不合作的“囚徒困境”, 進而增強契約的穩定性。隻有在農民可能的長期收益現值大於短 期收益的情況下,農民才有可能選擇誠實,雙方的合作行為才會 出現。這就是無限重復博弈所創造的信譽機制。由於農民偏向於 短期、眼前的收益,缺乏長期的經營計劃和收益預期,受市場行 情波動所導致的違約行為非常明顯,因而,其信譽程度一般較差。 而糧庫(企業)通常都擁有一定的資產且具有較長期的生產計劃, 對未來收益均有一定的預期,其守信的行為特征較為明顯,因此, 其信譽機制遠遠超過農戶,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吉林四平

13、期貨 訂單是一種短期契約且雙方信譽機制不同,其契約的不穩定性也 就在所難免(三)從期貨訂單產品專用性和契約對象類型進行分析産品的專用性主要體現在其自然屬性和市場屬性上。從自然 屬性來看,體積越大、理化性質越不穩定的產品,其專用性越強; 從市場屬性來看,産品用途越單一、市場需求面越窄,產品生產 出來後再尋找其他買主的可能性就越小,其專用性越強。顯然, 契約產品的專用性強弱,直接關系到契約的穩定性。專用性使得 農民按商品契約規定生産出來的産品如果不按契約出售,短時間 內很難找到買主,就可能受到較大的損失。專用性越強,這種損 失越大,契約也就越穩定。本期貨訂單中的玉米,無論從自然屬 性還是市場屬性,

14、都決定瞭其較低的專用性。因此,一旦面臨可 能存在的更高收益,就有可能造成此類產品契約的不穩定性。此 外,從契約對象的類型來看,平東糧庫是同分散的農民之間簽訂 的契約,簽約的約束力遠小於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契約。由於農民 的經營規模很小,一旦農戶違約,企業可能因為訴訟成本太高而 放棄對農戶的違約行為進行起訴,這實際上相當於降低瞭農戶的 違約成本,那麼農民的市場化行為就決定瞭其機會主義的行為傾 向。相反,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契約由於數量較少且一般擁有一定 的資產,雙方不僅可以加強對對方的監督和管理,而且由於訴訟 成本較低,均可以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通過法律的渠道使問題得 以解決。顯然,契約軟約束的存在進一步

15、降低瞭該期貨訂單契約 的穩定性四、農產品“訂單+期貨模式的幾點啟示平東糧庫玉米生產期、現貨訂單試點活動為我國農民更好利 用農産品期貨市場,提供瞭很好的經驗與啟發,同時也為訂單農 業機制的設計與完善提供瞭思路(一)套期保值操作使企業掌握訂單的主動權糧庫一手憑借訂單掌握糧源,一手憑借期貨套期保值規避經 營風險、獲得豐厚收益。平東糧庫正是憑借這種“期貨+訂單” 的模式,拿下瞭市區10傢糧庫一半的收購量,創造瞭100多萬 元的利潤。在2006年玉米市場的牛市行情下,糧庫通過“二次 結算”機制將81萬元的差價數額補給農民,使農民分享到瞭一 般訂單農業模式中享受不到的糧庫經營環節的部分利潤。同時, 企業由

16、於訂單的保障,降低瞭采購成本,穩定瞭糧源,進而穩定 瞭收益,成為糧食收購企業中的龍頭,牢牢掌握瞭訂單的主動權(二)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期貨訂單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訂單實施過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農戶,都存在履約問題, 隻是伴隨價格的高低而不斷交替。牛市當中突出顯示農民履約問 題,熊市中企業履約存在風險。無論哪方履約發生問題,都顯示 農戶與合作組織或企業長期合作機制尚未建立,而這種機制需要 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發揮成本與收益效應。隻有建立瞭長期、穩 定的合作,通過合作組織使農民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受益,農民 才能夠為確保更大的收益而不計小利;企業與組織也能夠著眼長 遠,謀求穩定的糧源與收益(三)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迫在眉睫我國農民綜合素質不高,市場知識還比較缺乏,法律意識更是淡薄。因此,一方面,我們應加強對農民期貨交易知識和技能 的培訓,消除農民參與期貨市場在素質水平、意識觀念、資金實 力、交易方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