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58338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5日15:18來源: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赵银生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打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 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公平。近年来, 随着我国髙等教育人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H渐凸显并H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対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 问题提出白己的思考。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及其原因(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由北京理工人学高教所杨东平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 育

2、公平问题的研究”发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是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索,阶层差 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索。1. 高校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上世纪90年代之后,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 逐渐凸显。1997年至2001年,城山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人于农村,2001年城山考生数 首次超过农村,表明高校扩招名额更多地为城市学生占有。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与农村考 生达到了增幅的均衡,城乡高等教育差距转变为更为深层的隐性教育差距。据调杳,清华人 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上世纪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 势。而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在校生中农

3、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 %,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 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2. 高校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近儿年來,北京、天津、上海的高考录取的重点、本科、 专科学校备档最低分数线,较之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等地的分数线要低100分左右,引 发了社会的非议和人们的争讨。1999年的全国“”上,民盟中央常委万鄂湘教授起草 捉案,对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分数线与一些中部省份相差100多分的现状提出质疑。2000 年,青年报以敕版的篇幅开辟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专栏,持续进行了近一个 月的讨论,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01年,因山东高考录取分

4、数线要比北京高100多分, 出现了青岛两考生状告教育部侵犯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事件。2005年,“高考移民”李洋被报 考院校拒之门外,再度使高考的区域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焦点。3. 正在凸现的阶层羌灰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阶层羌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 具有各种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且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 科。在这些学校和学科,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对北京理工大学部分学院 2003级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就读于热门的信息技术和设计与艺术专业的学生中,來白管理、 技术阶层家庭的学生分别占57.3%和58.3%,而这两个专业中來白T人、农民、下岗家庭的 学生只有25.

5、4%和29.5%。上述显著差距并非公平竞争的结果: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高、中 级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子女,可以以低于平均分122分的成绩进入热门专业;拥有较多经 济资本的私企阶层在艺术类招生中,也能够以低于平均分135分的成绩被录取。(二)形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经济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凸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不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度不一,东部与中曲部地区出现了明显 差异。西部9省区属于高等教育规模低发展潜力地区,普通高校办学条件非常紧张,经济支 撑能力较为薄弱。同时,近年來我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人,围绕高等教育机会的竟 争更加激烈,那些

6、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占优势的社会成员总是具有强大竞争力,导致高等教 育机会的不平筹口趋明显。此外,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机会不平等累积 的结果。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异,使农村的学生在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犬大降低。2. 高筹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城市, 本來就存在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近年來,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上,主管部门采 取在全国范围向北京和上海倾斜、在一省之内向省会城市倾斜的政策,加人了高教机会在各 个省份、地区之间的不平等。髙教共建则强化了人学对所在地政府的依赖,加人了这一差距。 -份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

7、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表明,部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 国平均水平是44.76%。东、中、西部均值分别为49.66%、40.69%、31.93%。上海地区3 年平均值高达56.99%。高等教育机会初次分配的失衡,以及强势社会成员以“腐败”参与 的再分配,都决定着或拉大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3. 髙校收费上涨幅度过快.据统计,全国髙校的人均学费从20年前的200元一直上升 到2005年的5000元,近20年I可上涨了 25彳咅。南昌大学甘筱青教授调查发现,2004年平 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1万元左右,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 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据调查,

8、有25.5%的高中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 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川”。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其至超过了我国广 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而且,高校之间的收费没有拉开距离,相对于贫困子弟来说,无论 是名牌高校还是一般高校都交不起钱。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因此放弄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 会。二、需要重新正视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一)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在髙等教育的发展中,公平和效率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一而,没有效 率和发展,公平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程度的提高会促进教育总体的可持续发展; 公平和效率乂常常是一对矛盾,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必须对何者优先做岀抉择。近儿年

9、的高教扩展中,尽管也有扩大西部招生筹举措,但主旋律是效率优先、加快发展,高校共建、 收费政策即是其集中体现。高校扩招使髙教人众化的IT标得以实现,从总体上有利于促进高 等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对效率的过分强调会引发教育的不公平,上文提到的种种高教不 公平现彖即与效率优先的政策存在密切关系。公平和效率之间乂存在一定的疏离,二者的决 定因索不同,一方的改善并不必然引发另一方水平的降低或提高。扩张政策并不意味着高教 公平的白然实现,倾斜的分数线、招生中的腐败既妨害公平乂影响效率;而特闲生资助政策 既能够改进公平,也会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的教育制度作为补会分层的机制日益凸显和强化,近

10、年来教育在城 乡、区域和阶层之间的差异超出了经济上的差异,这是不正常的。人多数学者认为,高筹教 育资源的配宜上应根据当前的国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一味发展而 不顾公平。高教公平失衡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极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与 动荡,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全而可持续发展。这就促使公平问题的解决捉到议事日程上来。(二)髙等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与义务教育相比,高筹教育具备更多的私人物品性质,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社会生存状 况。高筹教育产出的是相对较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接受高等教育是在如今知识经济己现端 倪的时代能够不被“边缘化”的前提。因此接受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

11、权,对 于那些相对贫穷的求学者,应该给他们提供数最众多、付费较低的学历或非学历的高等教育 机会。高等教育乂兼有公共产品的成分,存在巨人的正外部效应,如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 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等。因此,不应因经济因索失去选拔、培养高索质精英人才从 事高水平研究的机会,从而降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为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培育具 有白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髙等教育公平还可以增进补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人的工具”,是社会稳定的调节阀,更是使社会 充满活力的助推器。只有最人限度地保证高等教育公平,

12、才能扫除社会齐阶层向上流动的障 碍,最人限度地激发人们创适的活力。因此,高等教育公平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尺 度,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次高等教育 人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提出,“高等教育应是根据个人成绩对 一-切人平等开放,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三)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限度由于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高等教育其至成为了进一步拉人社会差 距的因素。因此,政府对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为人们提供平等的高 等教育入学机会,并以髙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但是,教育毕竞是由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索决

13、定的,其反作用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高 筹教育公平的作用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扩人。从世界范囤看,尽管佢界各国在高等教育公 平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包括以财政支持那些承诺扩人入学机会、招收弱势群体学生的院 校,对弱势群休学生提供的学业和财政资助等。但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来 1:1高礼会经济阶层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都非常高,而來自低补会经济阶层的学生一直 以來都是比例偏低。他们在二年制学院或夜校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比例,或大多集中在选择性 不强和质量不高的四年制大学学习。这些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而在H然科学等学科 领域的学习者比例偏低。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近20年來虽然美国白人和黑人之

14、间、白人和 拉丁美洲人之间人学录取率的差距已从11 %15%降至5%,但学位完成率的差距却仍然顽 固地保持在20%以上。高等教育是选拔性的竞争教育,像义务教育那样讲公平优先是不现实的,也无必要。高 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衡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有现实的原因。随着城乡、区域和阶层之间经 济差异的拉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拉人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使然。只是这 种差异不应超过必要的度,即高等教育不公平不能成为经济社会差异的催化剂,不能影响到 髙等教育的总体可持续发展。同样,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也不能持过于理想化的态度, 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有白己的国情,高等教育还应有相当人的发展空问,

15、在高等教 育发展相对落厉的地区尤其如此。应坚持“效率优先,重视公平”的原则,在正视和解决高 教不公平问题的同时,继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和规模的增长,在发展 中逐步解决公平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协调统一。三、解决髙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建议(一)地区差异的调整一是要优化全国高校布局。政府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对西部省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 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这些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远程高等教育。美国 通过十.地助学非常法案支持西部疑设高等教育,改变了以前东西部的巨大羌别,曾有力 地支持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我国发展西部离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也将为西部未來的发展带來

16、 契机。对高等教育落后的中东部省份,地方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教育发展基金。中央政 府可以给了一定财政支持,但主要是给了积极的发展政策,改变这些地区丿力史上形成的高等 教育薄弱的状况。二是要调整高校招生计划的省际分布。在共疑的形势下,东部部属高校给本地一些招生 指标上的倾斜无可厚非,但过分的倾斜则导致“考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极度不公平,也会影 响学校的培养质量和部属高校作用的发挥。部属高校应适当减少面向属地招生的人数,根据 考生数量和考试成绩将所减比例分配给其它省份,尤其是向中術部地区倾斜,既促进所在城 市经济和社会快速起飞和发展,也面向全国,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今年,政法犬 学将按人口比例下达分省招生指标,并综合考虑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生源质量、地域因素 等确定本科招生分省计划。这i举措尽管存在争议,但堪称“破冰之举”。(二)高校收费标准的确定由于高筹教育存在比较高的个人冋报率,个人承担部分培养成本、交费上学12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