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58316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阅读教学中“问话”与“对话”的一点思考【摘耍】“问话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 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这种“问话式”教学,表面上看去,学牛似乎 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 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种“问话式”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 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之中。而对话式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身已 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亲历与老师、与同伴、与文木、与自身等的多向互 动,并在这种亲历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以主动、 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思想、情感、精神等的积 淀。这种以亲临在场、全身心投入、亲历过

2、程、平等互动、建构生成等为 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就渐渐构成了对话的方式。【关键词】对话;探究;比较;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看似极其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却可以引发许多追问:阅读是什么?阅读教 学应该何为?为什么阅读教学不再仅是支解了的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听 说读写?问话是什么?为什么不提倡问话?对话是什么?如何对话?对 话又会生成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与思辩中,关于问话与对话的关系在头脑 中逐渐清晰起来。一、“问话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的区别“问话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 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继续地补

3、充追问。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讲解, 再提下一个问题这种“问话式”教学,表面上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 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 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佯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以自己预先 设计好的答案为最终冃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考。在这种“问话式”教 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之中。教师垄 断了课堂上的教学沟通,垄断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尤英是人多数中 差生,在这种问答仪式中往往是处于被忽视、受歧视的地位,被排斥于主 动学习的活动之外。而对话式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

4、 信念亲历与老师、与同伴、与文本、与自身等的多向互动,并在这种亲丿力 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 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思想、情感、精神等的积淀。这种以亲临在 场、全身心投入、亲丿力过程、平等互动、建构生成等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 式就渐渐构成了对话的方式。二、如何有效地实行对话1.在探究中对话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设置探究情境,讣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不 仅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投入地展开阅读与思考,而且能满足学生探究与发现 的深层需要,产生积极的探究体验,进而积淀学生关注、思考深究未知事 物的浓厚兴趣、态度习惯和行为能力。勇气是美国作家的一篇小说,教学中老师打

5、破常规,大胆尝试, 抓住文章情节,围绕文章重点、难点展开探究,使探究的内容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文章的情节可以用四个“两”来概括,即两次求救一一两次救助一一 两次评价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据此,教师可 以在情节高潮处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重点,即对两种勇气的理 解,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展开探究: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是偷 生还是求牛?这种行为称得上勇气吗?你如何理解美国伞兵的勇气?以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势必会出现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碰撞难免产生 冲击,但迸射的火花却能彼此映照。由于民族不同,其生活习惯、道德传 统、文化观念、社会背景不一样,东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有很

6、大的差异。 我们崇尚的是舍己为人,在困难而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 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中,这种舍己为人、舍身忘我、舍生取义的事例举不 胜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以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粉身若等闲 他们都是中民族精神沃土上盛开的英雄之花。而西方推崇的是平等的价值 观,在相同的环境中,生命个体具有等同的生存权利。因此,我们不难理 解美国伞兵为何不顾口己给农妇造成的悲痛而再次向她求助的举动。况且 在战争时期,保存一名优秀战士(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 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引自课文),就是增加十倍甚至百倍的 打击敌人的力量;对于渴望和平的人们来说,美国伞兵绝境求生、智胜敌

7、人的勇气又何尝不值得称道呢?在学校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今天,勇气不失为一个引导 学生探索人生意义、感悟生命真谛的上好课本,我们要好好开发它,利用 它。课本相同,解读迥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看教师 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狭隘 只会让人封闭,包容才能促进交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构建了人类 文化的瑰丽大厦,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又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生 活,有限的文本可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上航行,在 思维的蓝天下翱翔,人本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教育思想就会走进课堂, 来到学生中间。2在比较中对话比较中往往蕴涵肴发现。在

8、阅读教学中,教者依据一定的目标,对教 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造或重组,促成学生去比较去思考去发现,我们的阅 读对话往往更富灵性,更见深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两篇酒气淋 漓、醉意纵横的美文,都是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之作,而且两文中屡次 写到醉一一“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千古共一醉,那么其“醉”所折射的 作者情感是否相同呢?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因革新失败,被贬为永洲司马。加之王叔文等人被杀,柳宗元内心一直忧惧不安。柳宗元的“醉”是“麻 醉”,“醉”是表象,“忧”是实质。欧阳修究竟因何而醉呢?从文中韵味 看

9、,他创造性的用了 21个“也”字,25个“而”字,形成从容流转、优游自得的情调;从内容看,文章具体描绘了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的瑰丽变幻,滁州百姓的和平安乐,太守宴饮的欢乐嗔闹,从中可以体悟到欧阳修 其乐陶陶、其乐融融的心境。他的“醉”是“陶醉”,“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3 在创造中对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 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 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以闲情记趣的教学为例:1.对文中难句进行想象性创释。即通过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修饰词语 使文句更富有情趣。如:“夏蚊成雷J A直接性解释夏天蚊子的

10、叫 声像打雷;B想象性解释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结队地飞肴闹肴,嗡 嗡的声音就像隆隆的雷声。“群鹤舞空”:A直接性解释一群仙鹤在 天空飞舞;B想象性解释一一一群群美丽的仙鹤在广阔的天空中翩翩起 舞2对课文内容进行变角色式的创译。如:假如你是童年沈复,说说 你当时的经丿力感受或想法;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请描述童年伙伴 沈复的趣事;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请以“我的傻儿子(或学生)” 为题说一段话。3对课文进行拓展迁移式的创说。如:观察教师手中的一杯茶水, 它除了是一杯茶水外,你还可以把它想象成什么?说说你的童年与沈复 相似的经历,好吗?回忆自己的童年,用一句话童年是”来抒发 对童年的感慨。三、实现

11、对话教学的注意点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师必须 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来面对互动课堂。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不是备 教法而是备“导法”,教师要集中精力,设计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引导学 生走进课堂,发现问题。教学过程耍敢于拓宽,让学生的思维根据教材木 身提供的信息自由驰骋。一是“备学生”。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学习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障碍、教学时要釆取的应变策略筹筹。教学过程中不断丿力练自己, 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二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动态过 程,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能否主动 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主体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 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进入积极主动地创造状态,获得自身的发展。三是把握好师生课堂活动的关系。主体性课堂要求教师确立“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把握好这个“度”,切实改变“教师讲学生 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儿思考的时间,多一点 儿活动的余地,多一点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儿体验成功的快乐。(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花园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