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日志1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024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日志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日志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日志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日志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日志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日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日志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力更名为“信 息技术力,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 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螯合进行了初步 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 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 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一、学习

2、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 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 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 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 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

3、 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 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力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 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 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力。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力: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 本

4、力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新课堂”构建的意义1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 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 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

5、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2.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 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 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 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

6、发展的必要条件。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 实现下述目标: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 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 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创生力: 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爼加工力: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信息技术教育不仅 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

7、培养学 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然而,现实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没有感受到作为一 门工具的计算机对他有什么帮助。因此,我们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这种特殊性。信息技术 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力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 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与班队课整合,那 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法制观念

8、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 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 了,而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 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

9、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 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一一生之间,师一一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 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力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 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

10、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 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 使学生在“操作力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力中提升。在“新课堂”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未来的“新课堂力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力,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 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 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 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