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0KB
约4页
文档ID:204579105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_第1页
1/4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 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术后随访6〜12个月 结果56例病例中41例治愈;10例好转;5例无效56例患者取管后2〜 3 w鼓膜愈合良好,无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耳内窥镜下鼓膜置 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等优点,能有效缓解 耳闷、提高听力、缓解鼓室负压,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 化脓性炎性疾病[1]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 w,中耳炎症未愈者就可称为慢性分泌性 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亦可缓慢起病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 作,迁延转化而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以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 治疗原则我科自2011年6月〜2014年3月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中耳积液过于粘稠不易排出 者,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56例,疗效满意,报 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男27例,女29例;年龄6~72岁,平均34岁;其中5例为双耳。

患者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闷,部分有不同程度耳鸣 鼓膜检查鼓膜内陷,光锥反射模糊或消失;锤骨柄移位;鼓室积液者鼓膜 失去正常光泽,可见液平面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声导抗鼓室导 抗图为B型或C型曲线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气骨导差在10〜40 dBo 鼻内镜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瘤1.2方法 ①手术设备和器械:耳内窥镜、冷光源、耳镜、鼓膜置管 器、无锡市程冯研究所生产的T型鼓膜通气管、膝状银、中耳吸引管、负 压吸引器②麻醉:小儿全身麻醉(氯胺酮),成人1%丁卡因鼓膜表而麻 醉③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麻醉成功后, 75%酒精清洁外耳道及鼓膜表面,在耳内镜下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或 后下方做弧形或放射状切口,切口比通气管外径长约0.2〜0・4 mm,用中 耳吸引管吸尽鼓室内液体,地塞米松5 mg冲洗鼓室,将T型鼓膜通气管 置于安装器头部,插入鼓膜切开处,松开并推出鼓膜安装器,使通气管镶 嵌于鼓膜切口上,检查通气管位置是否止确,是否固定良好手术完毕 ④术后处理: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2〜3d,禁止外耳道进水,勿用力損 鼻门诊随诊,观察鼓膜通气管位置和引流情况,及时吸出鼓室分泌物, 鼓膜置管3〜6个月根据症状及听力恢复情况取管。

⑤疗效评定标准:治 愈:鼓膜愈合后耳闷消失,鼓膜颜色及外观正常,听力恢复正常或纯音测 听平均听阈提高〉15 dB,声导抗鼓室图为A型曲线;有效:耳闷减轻,鼓 膜稍混浊,活动尚好,听力有所提高或纯音测听平均听阈提高10-15 dB, 声导抗图为As或C型曲线;无效:鼓膜通气管无法植入或临床症状无好 转及鼓膜、听力检查无改善2结果木组56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3〜6个月取管45例,术 后6个月取管8例,术后1 w脱管1例,术后3~6个月脱管2例,取管 或脱管后2~3w鼓膜自行愈合,均未出现鼓室硬化、化脓性中耳炎、永久 性鼓膜穿孔、继发性胆脂瘤、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其中治愈41例 (73.2%):患者耳闷消失,取管后3 w内鼓膜愈合,取管1个月声导抗鼓 室图为A型曲线,纯音测听正常范围;10例好转(17. 9%):耳闷好转,听 力有所提高,声导抗图为As或C型曲线;5例无效(&9%):其中1例术 后lw脱管,总有效率91. 1%O3讨论分泌性中耳炎(S0M)是小儿及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本病 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索有关咽鼓管阻塞、清洁功能不良、防御功能障碍 所致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及I、III型变态反应是酿成本病的重要原因 [2]。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 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 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 系列病理变化,生成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的混合液为中耳积液中耳 积液病程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粘液性〃胶耳〃甚为粘稠,成胶冻状鼓 膜置管后,鼓膜通气管直接刺穿鼓膜插入鼓室,改善鼓室负压,减少杯状 细胞和中耳粘膜腺体增生,可以引流鼓室内积液,长期改善中耳通气,促 使粘膜纤毛运动恢复,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综上所述,鼓膜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中耳积液过于粘稠不易排出 者,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可选择鼓膜置管术, 并积极病因治疗参考文献:[1]田勇泉,孙爱华,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4: 347.⑵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J.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48-850.编辑/肖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