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4961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谭桂芝鸡东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省鸡西市158200摘要: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B超联合甲胎蛋白的方法对两个个区域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检查,将 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测结果准确率优于甲胎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但是将两种手段结合更能提高检查肝癌的准确性。结论:甲胎蛋白联合B超在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能更好的 筛查出肝癌高危人群。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癌高危人群;B超前言:在1965年,我国的医学水平就达到了可以采用一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来对肝癌进行诊断的

2、地步,那时采用的是一种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强特异性的 甲胎蛋白检查,而延续至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是受到医学界广泛认可的超的。随 医学技术的发展B超的出现也为肝癌的诊断带来了新的变化。由于两种方法各具 优缺点,所以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提高了肝癌诊断的准确性。为探讨B超联合 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两 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肝癌高发区的Z和K两地,共1980名居民,有1010名男性,970名女性。 针对具有以下情况中的1项或1项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体检,肝癌高危人群 的范围包括:男性40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

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性40岁 以上,女性45岁以上乙型肝炎伴肝纤维化患者;男性40岁以上,女性45岁以 上的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乙肝患者。或者根据检查出有肝炎(乙型肝炎),肝脏 大(肋下大于1厘米),低浓度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单项转氨酶 以及硫酸锌浊度,升高等。然后再对这些有肝癌倾向的人进行资料登记。本研究 通过收集大量的患有慢性肝病的中年人群的病例,划定为肝癌高危人群,无肝功 能失代偿者。划定的肝癌高危人群的患者均配合接受随访监测诊断,所有患者均 行B超检查及血清AFP测定,术后得到随访观察。1.2甲胎蛋白检测方法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公认的PHC最有特异性的TM,肝脏出现2m

4、m大小 的癌肿时,血中就有可能出现AFP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血清AFP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肝癌诊断标准为:单纯AFP 400μg/ml,持续4周以上,或AFP200ng/ml,持续8周以上,排除妊娠, 牛殖腺胚胎瘤,活动性肝炎等,可以确诊为PHC。由于AFP是由卵黄囊及胚胎肝 产牛的糖蛋白,与肿瘤的大小有关,当肿瘤刚发生、瘤体较小时,其释放的糖蛋 白亦较少。有30%左右的PHC患者仅有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因此这部分PHC患 者的诊断更为重要,尤其是小肝癌的诊断。1.3 B超检查方法B超检查要求患者空腹行肝脏常规切面,发现肿块后观察肿块形态、大小、 与周围组织关系、内部回声、肝

5、门部及腹腔等部位。并测量肿块距体表的距离, 作好标记,以确定进针部位,方向和深度。仪器选用西门子S2000型,探头凸阵 3.5MHz。1.4统计数据处理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采用X平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肝癌高危人群诊断结果在1980名肝癌高危群众中,共诊断出原发性肝癌的20例,男性13例,其 中有8例小肝癌,5例小肝癌,女性7例,其中有4例小肝癌,3例大肝癌,年 龄在33岁到56岁之间。大部分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伴有长期的慢性肝炎病史, 肝炎后肝硬化等肝脏基础性疾病的病史或肝癌家族史,中年患者在肝

6、癌人群中所 占的比例较咼。阳性与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肝炎史,病程等因素均具有可比 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符合率和假阴性率的比较采用AFP检测:阳性数为10例,符合率为50%,假阴性数为5例,假阴性 率为25%0采用B超检测:阳性数为18例,符合率为90%,假阴性数为1例, 假阴性率为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采用AFP检测:准确性90%,敏感性94%,特异性95%o采用B超检测:准 确性94%,敏感性97%,特异性96%o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3.1 AFP检测应用讨论甲胎蛋白是早期发现肝癌的一种特异性强

7、,敏感度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是 较为肯定的诊断PHC的较有价值、较为常用的主要血清学标志物之一。甲胎蛋 白为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提供特异的科学依据,并广泛用于PHC的筛查、疗效观 察和预后分析。虽然甲胎蛋白是存在于肝癌中的一种特异性较强的血清肿瘤标志 物,但是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甲胎蛋白的升高,特别是属于肝癌高危监测人 群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尤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AFP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大 量的合成,胎儿出生后AFP的血清浓度逐渐下降,在1218月龄时,AFP下降至 <10 ng/mL妇女妊娠期间AFP再次在血清中出现。AFP也在肝细胞癌、胃癌、 肺癌、胰腺癌、胆道肿瘤和睾丸肿瘤等的血清

8、中出现,而15% -58%的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和11% -47%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AFP会有所升高。所以不能仅凭检 测出甲胎蛋白而确诊病症,只检测甲胎蛋白标志物并不是十分可靠的方法。因此, 寻找肝癌早期诊断高特异性的鉴别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数据上分析也可 得出,采用AFP检测在敏感程度,特异性,准确性上都会比采用B超检测略低, 因此,在肝癌高危人群中AFP作为肝癌诊断指标尚缺乏特异性。3.2 B超应用讨论从以上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B超对原发性肝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早期肝 癌筛查和诊断意义重大,单独进行AFP检测可导致漏诊低浓度的小肝癌,尤其在 准确率,敏感程度,特异性上,B超对肝癌的诊

9、断价值都显著高于AFP检测。B 超因其简便易行,无损伤等特点在肝癌诊断中广受好评,B超在肝癌诊断中的技 术也在逐年提高。虽然B超检查可以起到很好检查早期肝癌的作用但是还是会发 牛漏诊的情况。尤其在对弥漫性肝病的识别中,由于肝癌病患肿瘤其所处位置隐 蔽,B超的检测能力明显低于AFP检测,再加上肺,肋骨,胸骨等器官的干扰, 肝癌的肿瘤在B超检查中往往也容易被忽视。所以采用B超结合甲胎蛋白共同检 测进行,可降低在肝癌高危人群中的漏诊几率。3.3 B超联合甲胎蛋白的应用讨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早期肝癌的检测已经有了新进展,目前可以采用B 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的方法可提高准确率,测定血清AFP和B超显像

10、这两种检查 方法安全、简便、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好,已经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诊断检查 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认为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筛查的应用方面具有较 高的可信度,并且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但不具备相互取代的特点, 偏废任何一种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将两种方法综合应用,通过进行对照比较 才能够提高对肝癌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将B超与核素扫描结合在一起检查, 其准确率能到达70%以上,如果再加以配合甲胎蛋白检测的方法,则可以进一步 地提高诊断肝癌的临床实用价值。4. 结语甲胎蛋白检测是一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指标,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H取材容易,在肝癌的检查中应用较广,但是在肝

11、癌的早期诊断中,却具有较高 的漏诊率。B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不但可以作为高危人群中的肝癌的普查、 筛选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目前,肝癌在中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为了加强防范意识,应该在肝癌高危人 群中广泛宣传肝癌科普知识,鼓励肝癌高危人群主动接受甲胎蛋白检测,变医务 人员被动接受患者为主动寻找患者,为肝癌高危人群建立准确档案,能够帮助确 保更多未被发现的肝癌患者被检出,进而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参考文献:李香英超声造影与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至肝脏癌肿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 12 (5): 87-89.2刘丽青,刘静华,李云.B超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牛,2012, 39 (29): 77-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