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的典故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204542419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众叛亲离的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众叛亲离的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众叛亲离的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众叛亲离的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众叛亲离的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众叛亲离的典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众叛亲离的典故 众叛亲离: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第一我为大家整理了众叛亲离的典故,盼望大家喜爱。 众叛亲离的典故: 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爱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狡猾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20xx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与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日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 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可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

2、外打仗的方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状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期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处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非常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渐渐离开他,他的政权怎么会长期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 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真,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气,把州吁杀了。 众叛亲离的典故造句: 1) 然而严罚酷刑的结果是众叛亲离,农

3、夫揭竿而起,貌似强大的秦朝统治,因触怒了人民,仅十余载就归于湮灭。 2) 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时日曷丧,及尔皆亡,在这分际,共产党利用人民心理,利用国民党的弱点,乘机以进了。 3) 贪欲可以加速一个人的灭亡,众叛亲离,变得疯狂。 4) 他坚持与人民为敌,以至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 5) 性格打算命运啊,以后众叛亲离,遗臭万年,虽说冤了点,可是和他这不识大体的性格也许也有莫大的关系。 6) 最终力敌千军势倾天下的西楚霸王众叛亲离,屡战屡胜却四周楚歌,被文不成武不就的刘亭长逼死于乌江之畔!要论实力的对比,杨某远胜于项羽。 7) 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臣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 8) 腐败致富路不通,众

4、叛亲离一场空。 9) 心理战和众叛亲离的萨达姆家族开战前,世界媒体广泛报道了美国发动的劝降心理战。 10)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11) 地主在节节败退之后,惶然四顾,只见众叛亲离,四周楚歌。 12) 阁下既无知人之明,现被众叛亲离,也属理所当然! 13) 他因大公无私而众叛亲离。 14) 经理要是始终如此刚愎自用,最终肯定众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15) 领队要不是答应了队员的部分要求,他可能已众叛亲离了。 16) 在纣王渐渐众叛亲离的时候,周国的领袖姬昌却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17) 因为与家人意见不合,打架,吸毒让他接近众叛亲离的地步。 1

5、8) 而他荣华半生,自以为拥有一切,到头来却落的个众叛亲离、两手空空的下场,此情此景,又怎么能不叫人为他扼腕叹息?自古儿女为情忧,几多长恨叹风流。 19) 他们这种错误行动,是自绝于广阔民众,肯定会遭到广阔民众的剧烈反对,到头来必将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20) 董事会宣布黄经理停职,公司职员群起而攻之,甚至连他平常最亲信的李秘书也不例外,黄经理真可谓众叛亲离了。 21) 血腥的特务手段,也使更多的人认清了国民党的真正本质,这是导致国民党最终众叛亲离的重要因素。 22) 假如这是一种可选择的生活的话,我们中有谁会把自己拖入那种众叛亲离,备受熬煎的苦痛境地中呢? 23) 他急躁武断,刚愎自用,不管他嘴里说的多么好听,也还是弄到众叛亲离,最终受诛于渐台。 24) 作为一个务实的领袖,刘邦对归附他的诸侯王始终持不太信任和提防态度,他生怕自己遭受项羽众叛亲离的命运,更担忧他们独立或与项羽结盟。 25) 由此可见,突厥势力总是分分合合,朝秦暮楚,勾心斗角,时而众叛亲离,时而拉帮结伙,其部族成员的叛逆性格根深蒂固,叛逆意识昭然若揭。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