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基础学词的格律词本来是古代的歌词,是配上音乐供人歌唱的,在晚唐、五代称为 "曲词"或"曲子词"词和乐府诗相似,来自民间文学当它登上文坛 的时候,正值近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受近体诗的影响,使这一文 学体裁引进了格律的规范后来歌曲的乐谱逐渐失传,词也就跟音乐 脱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意思是诗的余绪 王力给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 诗〃(《汉语诗律学》509页)词脱离音乐以后,虽然原来的唱腔一 般已无法掌握,但仍保留着同歌曲结合在一起的字面格式和特殊的格 律规范不同曲调的歌词,它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和对 仗都有不同的格式各种词的格式,叫作〃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作〃词 牌〃像《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标的《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 《西江月》、《清平乐》……等等,都是词牌名称集合各种格式的词 牌、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叫"词谱"清代万树编著的《词律》,收 唐、宋、元词660调,1180余体,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 词谱》,收唐、宋、元词826调,2306体,这两本是现存最完备的词 谱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有的是乐曲的名称,或是古时教坊为歌词谱 成的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松入风》、《蝶恋花》等; 有的是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的名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有的是词人按词的内容为词取的题目如《踏 歌词》、《渔歌子》、《抛绣球》、《浪淘沙》等。
后来人们按词牌格式填 词,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本意已没有什么关系了一首《蝶恋花》可以 完全不讲蝶,不讲花;一首《渔歌子》可以完全不讲渔,不讲歌到 了宋代,词人填词时,在词牌下面,往往注上词题,或是写上短序, 反映词的内容例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在词牌下面注〃 赤壁怀古〃这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毛泽东诗词集》中收集的30 首词,除《十六字令》三首外,其余每首词牌下面都有词题,如《贺 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也可先写词题, 后面写上〃调寄〃某某词牌,如:《黄鹤楼调寄菩萨蛮》词牌前后注 不注词题,随作者的便,没有定规作者认为需要注就注上,认为" 朦胧〃、“含蓄〃点好,也可以不注一般作了短序的,就不必再作词 题,否则就显得累赘词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几种名称,例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又叫《忆仙姿》,《忆江南》又叫《望江南》、《谢秋娘》,《念奴娇》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壶中天》……名称多达 18个这些词调名称虽不同,格式却是一样的还有许多词牌有若 干变体,即词牌名称一样,但彼此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 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26字,平韵; 双调52字,又分平韵、仄韵两体;《木兰花慢》有6体,都是106字, 但每一体都有两三个句子组合不同;《定风波》有99字、仄韵体,有 62字、平仄韵通叶体。
所以上面介绍的《词律》、《钦定词谱》等书,收集的词体多于词调各种词调、词体,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中,按其字数多少分类 "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止为中调;91字以外者俱长调 "这样分类有其方便之处,但亦不必拘泥于多一字、少一字某些长 调又称慢词因为有的词牌下面加个〃慢“字,就成了长调慢曲,如《浪 淘沙》正格为54字,《浪淘沙|曼》延长为134字但〃慢词〃是就音乐 方面来说的,词调有〃令、弓I、近、慢〃四种体式,慢词是依慢调体式 填写的词,并非"长调"之意词还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词的段落叫做"阕"或"遍"(简写为"片")阕是音乐终止的意思; 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单调就是一首词只有一段,即一阕或一片,往 往是一首小令例如《毛泽东诗词集》中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单调的词调还有《捣练子》、《渔歌子》、《忆江南》、《忆王孙》、《调 笑令》等其中的《忆江南》唐、五代单调较多,宋人将单调词重写 一遍,成为前后一韵、平仄相同的双调词这个词牌既可填单调也可 填双调《江城子》也是单调、双调皆可。
一首词有两段的叫双调,分前后两阕,或上下两片双调有的是小 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有的两阕字数相等,格式相同;有的两 阕字数不等,格式不相同这里以《毛泽东诗词集》中17个双调词 牌为例,上下片格式相同者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此外还有《西江月》、《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浪淘沙》、 《卜算子》、《虞美人》等词牌上下片格式不同者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此外还有《贺新郎》、《沁园春》、《清平乐》、《忆秦娥》、《念奴娇》、《水调歌头》、《满江红》等词牌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例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趾六亿人民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園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首词上下两阕,字数相等,都是三个七字句,但格式稍有差异 上阕三句都押韵,下阕第一句不押韵,第二、第三句押韵介于两者 之间的还有一些双调,如:鹅古鸟天(宋)无名氏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这首词好象两首首句入韵的七绝,上阕第三、第四句对仗;但下阕 第一句,少一字,分为各三字的两小句双调上片最后一句叫作〃歇拍";下片开头一句,叫作〃过片〃;如果 上下两片格式不同,〃过片〃也叫作“换头〃例如上面那首《鹅古鸟天》,上片最后一"千里关山劳芳魂〃,叫”歇拍〃句;下片第一句"无一语",叫〃过片"句,也可以叫〃换头"句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阕,都是长调三叠、四叠词很少见四叠大概只有《莺啼序》一调,240字,是最长的词调学填词宜由 简入繁,从小令、中调起步,如果有兴趣,想猎涉广泛些,也不妨读 点长调名篇三叠名篇有柳永的《夜半乐》,周邦彦的《兰陵王》、《西 河》,刘辰翁的《宝鼎现》等,四叠名篇有吴文英的《莺啼序》这些 作品在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和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等词 谱工具书中都可以找到,这里就不介绍了我们不少同志,想试一试填词,就打听先看什么书好?解放以后新编出版的词谱和工具书不少,可供选择的很多但是我以为:学填词 除了你有那兴趣之外,还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较熟练地掌握了格律,尤其是要把辨四声的基础打好;二是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了若干词, 记忆库里储存了一些样板,储存的越多、记得越牢越好。
有了这两个 条件,即便没有读过什么词谱之类的书,也可以照猫画虎,填出合格 的词来缺乏这两个条件,即便翻了很多工具书,未必能填出合格的 词来近体诗是格律诗,词则具有更高级、更复杂、变化更多的格律近体诗的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词的句子从一个字到十一个字 近体诗的格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各有四种(排律是律诗格式 的延长,故不另计),合起来不过十六种,词则有上千种但不论变 化多大,词的绝大部分句子(三字以上),都是律句,即在近体诗五 言或七言四种句式上增增减减;还有极少数特定的句子是拗句你只 有掌握了平仄,才能识别哪是律句,哪是拗句,学会〃按谱填词7某些词调,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还要求对仗它的对仗多 数与近体诗相同----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反;有 的词性相同,平仄也相同;有的还容许同字相对词押韵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邻韵可以通押,但是比近体诗复杂 近体诗一律平声押韵词有的平声押韵,如《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有的仄声押韵,如《蝶恋花》、《念奴娇》等;有的平仄韵转换押, 如《菩萨蛮》、《减字木兰花》等;有的平仄韵通叶体,如《西江月》、《醉翁操》等;还有平仄韵错落体,如《相见欢》、《诉衷情》等。
凡 仄声押韵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而上声、去声绝不可与入声通押从上述填词简单的规则中可以看出:学会了写近体诗,掌握了格律U!要领,再学填词就方便多了掌握格律须把辨四声的基础打好辨 声的难点,往往在于辨认入声你既要学填词,这难点还得非突破不 可因为在词韵里,入声的独立性很强,某些词牌在习惯上是用入声 韵的,如《念奴娇》、《忆秦娥》、《满江红》等废除入声就等于废除了这些词牌,而这些词牌多数是优美的张中行先生认为废除入声,按现代U!声填词,"这就有如通体旧装束,忽然来了一条领带,就难免旁观者诧异了〃他又说:〃作词,放弃入声,完全现代化,变动太 大,因而困难很大;保留入声,仍中古音的旧贯,入声字不反串,有 时虽然不免于小不方便(如押平声韵就不许用入声字),却可以避免 头绪杂乱的大麻烦……我们最好还是规规矩矩,入声字当入声字用"(《张中行作品集》二卷221—222页)所以说,最好学会了写近体诗再学填词但也并不是说写近体诗一 定要达到怎么高的水平,才可以学填词,而是只须格律基本达标,就 可以试试了,如果你有这兴趣的话不经学写近体诗,直接学填词行不行?我看也可以,近体诗同词的 关系,并非像数学中算术同代数那样,非先学算术后学代数不可。
但 有一点是相似的——算术和代数都要运用四则运算;诗和词都讲究格律所以你想直接学填词,必须先弄通诗词格律曾经读过一些旧 体诗、而且能背上十几二十首的同志,初步掌握诗词格律也并不怎么 繁难,可以自学现在市面上有关诗词格律的书籍很多,我以为最适 合初学者自学的,还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著的《诗词格律》该书 薄薄一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照顾到初学者辨认入声字的困难, 书里所引用的诗词,凡是入声字,都在字的下面标上黑点书中对怎么学会辨声未详谈,最好请懂得中古音韵的先生作些;若是肯下工夫,自己认真读、背四声组词,勤翻韵书,辨声也可无师自通学填词光具备掌握格律这一条件还不行,还须另一个重要条件,即 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若干词,在记忆库里储存一定数量的词调样板现在出版的各种词谱,虽然在每一词调格式下面,都例举前人几首词, 但都没有注释没有专门学过词的人,未必能领会所例举的词的词意, 可能还有不少古体字不认得,典故不懂所以孤立地读词谱、背词调, 既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即使当时背下来了,过不多久就忘了最 好的办法是先认认真真地读它几十首、上百首词,在泛读的基础上精 读若干首词,在深刻领会词意的同时,把它背下来,记住这首词每句 的字数、平仄、押韵等词调要素。
例如,你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深刻领会这首词的同时,还要记住这首词的词调格式:双调,上 下阕格式相同,每阕都是四句,押仄声韵上阕的第一句:〃风雨送 春归〃,是五言律句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不入韵;第二句〃 飞雪迎春到〃,是五言律句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入韵;第三 句〃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七言律句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入韵;第四句"犹有花枝俏〃,是五言律句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 仄),叶韵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第一个字"风"、"飞"、"犹”, 因不在音节点上,同近体诗一样,可以通融,该仄而平)词的下阕各 句句式与上阕完全相同又如,你读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庆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