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当前“两抢”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0KB
约9页
文档ID:204428460
浅析当前“两抢”犯罪的特点及对策_第1页
1/9

浅析当前“两抢”犯罪的特点及对策XX县公安局双椿铺派出所胡家红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公安机关抓 获了一大批两抢一盗”犯罪分子,破获了许多现行及隐、 积案,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从中分析不难看出,破案和抓人 质量不是太高,特别是涉及“两抢”的案件和嫌疑人,抓破 率都很低,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没有实质性降低,不 仅影响了专项斗争成效,也制约了群众满意率的提高和参与 专项斗争的积极性鉴于此,我个人认为能否有效遏制"两 抢”问题,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创建平安辖区、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课题 一、当前“两抢”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团伙作案突出两抢”案件往往为团伙作案,团伙成员有的抢、有的转移、有的隐 藏、有的销赃,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团伙作案使犯罪分子容 易得手,一旦失手,成员间也可互相配合,使作案人从容逃 脱两抢”案件具有一定的预谋性,犯罪分子为了在极短的 时间内得手并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往往会踩点,精心选择事 后逃跑的路线,想好应付公安机关侦查、审讯的办法,选择 作案用的摩托车大多使用外地牌照、假牌照、盗来的牌照, 或者干脆不悬挂车牌二)流窜作案比例较大XX县XX县城,XX县乡人员, 他们牢记“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古训,XX县乡作案,以免暴 露行迹。

到临近地区作案,他们有交通工具,来去方便,摸 底熟悉地形容易,也使得临近地区群众成为他们最佳选择对 象XX县为例,XX年上半年,共破获“两抢”案件71起, 成年人作案16起,xx县区人员作案11起,占%; xx市多 为外来务工的农民,xx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甚至连 温饱都难以维持xx市极大的物质诱惑下,一些农民工心态 失衡,部分好逸恶劳的人为了早日实现致富梦,不惜铤而走 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三) 多使用交通工具作案近年来,许多犯罪分子采 取骑摩托车的方式进行抢劫、抢夺犯罪嫌疑人一般为2人 驾驶摩托车共同作案,xx市或偏僻小巷驾驶摩托车尾随侵害 对象,乘其不备,抢走其随身携带的皮包、背包、、项 链等贵重物品,作案后立即驾车逃离现场四) 作案时间、地点区分明显两抢”案件从发案 时间看主要集中在中午12时至下午4时、晚上7时至10时 之间犯罪分子选择这两个时段作案,是为了避开上下班高 峰时段从发案地点来看,犯罪嫌疑人多选择连通路口较多 的主干道周边、交叉路口、偏僻街巷以及金融和大型商业点 门口,目的是便于寻觅尾随侵害对象和作案后迅速逃逸五) 作案对象目标性较强犯罪嫌疑人主要以路边单 身行走的身挎坤包、佩戴首饰女性或手拿公文包、身着名牌 的单身男性为侵害对象。

从受害人被抢物品来看,多为随身 携带的皮包、背包,金银饰品或等贵重物品选择单身 女性为作案对象,是因为其防御、反抗能力弱,且喜欢穿金 戴银,并有将钱物放在挎包里的习惯据有关资料显示,单 身女性被抢案件占发案总数的80%左右六)社会危害性较为严重两抢"犯罪分子为攫取 钱财,猖狂作案,逐渐发展为全天候、大范围、手段恶劣、 后果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直接威胁公众安全作案分子为 达到快速逃离现场的目的,作案中不顾受害人安危,强行拖 倒、推倒被害人致伤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被害人 重伤甚至死亡两抢”犯罪侵害对象不固定,发案范围大, 危害面广,且易发难破,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二、打击“两抢”犯罪存在的难题(一)快速反应跟不上破案节奏从反应模式看,"两抢” 犯罪嫌疑人主要是突然偷袭,先发制人,而公安机关往往是 被动反应,后发制人从案发后的最初反应看,“两抢”犯 罪分子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而公安机关接警出击总要有个 时间差在反应的**度上,“两抢”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得手 后,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纵横交错的街巷和茫茫人海中 逃窜隐身,而公安机关却只能寻迹追踪,往往是无迹可循 反应时间与成功率成绝对反比。

能否保证出警速度,与提 高“两抢”案件现行破案率关系密切二)信息采集滞后,实效性差从信息收集的难度看, “两抢”犯罪分子处于暗处,公安机关处于明处;“两抢” 犯罪分子大多流窜作案,公安机关则固守一地从信息收集 的数量看,“两抢”犯罪分子只需随机收集少量的普通信息, 如选择何人下手容易得手、得手后如何凭借地理环境逃脱 等;公安机关由于不知道“两抢”犯罪分子躲在何处,选择 在何地作案,往往需要大面积撒,大量收集街面的信息从 信息收集的质量看,“两抢”犯罪分子绝大多数以普通人面 目活动在街面,收集到的信息明确具体,对什么地方容易物 色到侵害目标,甚至对民警、协警的体貌特征、工作规律等 信息都摸得清清楚楚;公安机关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案后信 息,实时性差,准确性有限从信息处理和转化情况看,“两 抢”犯罪分子可迅速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犯罪行为;公安 机关收集到的信息,却需要经过作进一步的甄别和统计分 析,再转化为具体打防控措施的过程,用时较长三)取证审讯达不到全面突破的要求两抢”犯罪发生快、逃逸快,基本上无现场可勘查,公安机关在办理“两 抢”犯罪案件时,经常会遇到调查取证难和审查深挖难的问 题两抢”犯罪分子被查获后,往往死不开口或挤牙膏式 的只供认被当场抓获时的犯罪事实,办案人员在很多情况下 往往只能就案论案,无法深挖和扩大战果。

有时即使案犯交 代了犯罪事实,由于时过境迁,受到寻找受害人困难、没有 报案记录、证人嫌麻烦不愿提供证言等因素影响,难以结案 定罪四)打击震慑效果不显著从“两抢”犯罪分子的角度看,“两抢”犯罪成本低廉,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往 往徒手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就可完成犯罪得手后销赃渠道畅 通,能够轻易获利即使被抓,由于证据不足、挤不清余罪 等情况,造成“两抢”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风险不 高、收益巨大,使很大一部分“两抢”犯罪分子屡抓屡犯 从公安机关的角度看,面对南来北往、流动不息的人群,受 警力、经费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的防 范调查追捕,公安机关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进行摸排侦查,不可能对所有的“两抢”案件进行专案侦查, 从而使一部分犯罪分子逃避了打击三、打击“两抢”犯罪的有效对策(一)有针对性的强化防控力度,最大化的抓获现行 由于两抢”案件在作案时间、地点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因 此,公安机关应加强易发案重点地区的布控守候工作,力争 抓获现行同时,根据辖区地理环境、发案规律,有针对性 部署警力,在组织民警开展日常巡逻防范的同时,有重点地 增加对易发案路段、案件高发时段的巡逻频次,110警务车 夜间在偏僻易发案街巷路段定点闪烁,挤压“两抢”犯罪空 间,不给“两抢”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增强夜间出行群众 的安全感。

在案件髙发路段、时段巡逻执勤的巡警和交警, 要密切注意观察路面无牌照或乘载2人的摩托车及其驾驶 员,发现可疑情况后,及时通知110报警服务台调集附近巡 逻车和交警,就地拦截盘查二)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已抓获嫌疑人的审查、 深挖工作刑侦部门要全面收集“两抢”案件的各种数据, 并对辖区内发生的此类案件进行全面摸排,查清底数,建立 规范的“两抢”案件发破案台帐刑侦部门对治安、巡警、 交警部门移交的相关线索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一查到底; 对已被抓获的驾驶摩托车抢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要加大审 查力度,深挖余罪,查明作案同伙和全部犯罪事实,力争破 获一批刑事案件刑侦技术部门还应对已发生的驾驶摩托车 抢夺案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增强串并案意识,从涉案摩托 车特征、犯罪嫌疑人人数和体貌特征、作案手段以及遗留痕 迹物证等方面,加强串并案工作,为侦破工作提供“抓 手”同时,刑侦技术部门应组织相关的技术力量,围绕被 抢通话信息进行侦控;加强驾摩托车抢夺案件的现场勘 查,力争获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积极组织受害人进行电脑 模拟画像,有效服务侦查破案三)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遏制“两抢”案件的发案 势头公安机关打击“两抢”犯罪,必须根据街面、路面治 安形势的变化,灵活组合各种作战要素,提高打击效率和质 量,形成应对“两抢”犯罪的长效机制。

一是集中开展打击 行动在客观掌握本地区“两抢”犯罪规律特点的基础上, 选择“两抢”高发的时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局性的打击“两 抢”犯罪专项行动、摩托车专项清理行动、特种行业专项整 治行动以及不定期的设卡查缉,从各个角度打击、震慑“两 抢”犯罪特别是要从查处无牌照、假牌照或盗抢的摩托车 入手,不断扩大战果,破获一批“两抢”案件二是快速反 应,以快制快进一步健全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多警种 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解决好"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 间调度”和“第一时间出警”的问题,城区接警、出警时间 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之内,力争在第一时间抓获现行“两 抢”犯罪嫌疑人,将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三是重视案件取 证做好取证工作是防止“两抢”犯罪分子逃避打击的直接 保证要高度重视案发后的取证工作,办案人员要向受害人 和有关证人问明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工具、车牌号 码等,收集被害人信息、被抢物品特征等,分类归档妥善保 存,随时将有价值线索提交上进行比对,为日后破案提供确 凿的证据在巡逻、清查整治、守候伏击等日常工作中发现 的盗抢犯罪分子,要进行指纹、鞋印捺印,送刑侦技术部门 进行比对,从中发现“两抢”犯罪分子。

四是堵截销赃渠道 根据“两抢”犯罪以侵财为主的特点,不断加强对典当寄卖 业、XX市场、金银饰品加工、车辆维修业、XX市场等易于 销赃的髙危场所、行业的控制管理和情报掌握力度,从中发 现犯罪的“蛛丝马迹”,寻踪查获销赃挥霍的犯罪嫌疑分 子四)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氛 围,使“两抢”案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是激励 群众积极举报制定鼓励群众参与打击“两抢”的奖励措施, 对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奖励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报 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造势,使社会公众广为知 晓二是充分发动街面人员群防群治组织民警深入街面, 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对行政执法人员、场所业主、出租车 司机、小摊贩、沿街单位保卫力量等街面特定岗位工作人员 和群众进行全面发动,激发沿街群众协助打击“两抢”犯罪 的积极性三是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坚持打击防范和宣传 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开展防范"两 抢一盗”犯罪集中宣传日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宣传公安 机关对“两抢一盗”犯罪的严打决心和工作成果,对“两抢 一盗”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心里震慑要定期进行治安动态 通报和安全提示,在“两抢”作案人员经常出没的地区、路 段,采用防范提醒书、警示牌等形式,提醒出行群众提高警 惕。

同时,要教育出行群众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特别 注意不要把现金和贵重物品放在皮包、手袋之内,妇女夜间 应搭伴行走,避免成为作案分子侵害的目标四是借助科技手段防范“两抢”增加街面重点部位和易发案区域的电子监 控点,有效增强街面动态防控能力加强指挥中心建设,采 取多种方式落实城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农村“科技创安”工程,保证及时发现“两抢”犯罪发生的苗头, 掌握追击轨迹,为破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