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417080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大纲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状况二、上海化工产业的基本情况三、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四、石油及精细化工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五、发展化T行业的主要措施知识点汇总T0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状况T02:上海化工产业的基本情况T03: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T04:石油及精细化工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T05:发展化工行业的主要措施正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状况我国的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经过20余年的自行研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尤其是经 过一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一一大型合成氨、大型尿素和大型乙烯裂解及其后处理关键设备的 研制的洗礼,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有了

2、飞跃发展。主要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拥有较 好技术和装备,某些大型石油化工、化肥、无机化工装备的制造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也生产 岀一些不亚于卅界同类产品水平的设备。一般的塔器、容器、加热器、换热设备等国内设计、 制造较为成熟,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制造能力已经过剩。1. 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石油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今后515年仍 然是石化工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十五”期间建成几个千万吨炼油慕地;继续完成燕山、扬子、 上海、齐鲁、大庆、茂名等乙烯的改扩建工程,使装置总体规模达到60-70万吨/年;合资兴 建南海、扬子、上海三个世界级的60-90万吨/年乙

3、烯联合装置,还有天津、中原、广州、独 山子、辽化等中、小乙烯的挖潜改造,以及一批中型化肥厂的改造等。以上一大批石化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是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在“十五” 规划实施第一年-2001年,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就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从全国207家年产 值500万元以上、主营石油化工专用设备(静设备)的制造企业(不含生产石油和石油化工 设备的锅炉、重型等兼业厂)的生产经营数据看,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经济运行效益有很大改 善,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50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产品销售收入46. 7亿元,比上年 增加13. 3%;实现利润总额2850万元,一举扭转上一年亏损3078万元

4、的局面。行业结构调 整取得了进展,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2000年的6万人减少到2001年5. 4万人。2. 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的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仍有一定 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大型乙烯裂解及其后处理成套工艺设计滞后,仍需购买国外技术;加之 合资项目由于使用国外资金和国外设计,造成国产设备难于进入这些大型装置。因此,加入 WT0后,国外石化设备大量涌入,对石化行业造成严重冲击。据海关统计:2001年进口 “热 交换装置”12629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55. 6%, “提净塔” 186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256%, “精f留塔”237万美

5、元、比2000年增长181.4%,“其它蒸馅或精馅设备”2717万美元、比2000 年增长45. 4%o面对进口设备的挑战,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企业只有加速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通过 建立同跨国公司的合作关系,参与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我国一般石油 化工设备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用户与企业、 企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政府进言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等作用,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设 备制造业发展。二、上海化工产业的基木情况1. 上海化工产业历史概述上海是我国最早的化工产业基地之

6、一。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基础 化工为特色的上海化工产业。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化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左右, 利润占全国化工的12%左右。岀现了一批全国先进、规模较大、科技领先的化工企业,如天 原化工厂、吴泾化工厂、上海焦化厂、上海化工厂、大中华橡胶厂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民营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上海化工产业开始大量转移到江浙和内地省市,主要是精细化工产品,如无机盐、染料、涂 料、试剂、农药等。到20世纪末,上海的染料行业、农药行业、试剂行业明显萎缩,濒临退 出,高能耗的化肥行业整体退出,上海化工产品结构发生

7、了巨大变化。同时,出现了企业结 构的大调整,企业关停并转、搬迁重组的热潮,至2000年,上海完成了反应型化工企业全体 迁出内环线的任务,2005年起,连外环线内的化工企业也得迁出,向沿海化工园区集聚。至 2006年6月,已经关停化工企业1500多家,400多家小化工企业搬迁或转产。经过20多年 的企业调整重组,上海现有化工生产经营型企业约1400家,并形成了上海石化、华谊集团、 高桥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四大企业集群,占上海化工行业总产值的70%。2. 上海化工产业现状进入21世纪,上海化工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和发展时期。“十五”规划以来,上海 化工行业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上海的支

8、柱产业之一。2006年上海化工有3万多 种主要产品:乙烯193.8万t、汽油146.5万t、煤油51.6万t、柴油31. 1万t、液化石油气 55. 9万t、烧碱64万t、硫酸28. 6万t、精甲醇34. 1万t,冰醋酸26. 5万t、合成树脂51. 7 万t、合成橡胶37.5万t、合成纤维52.1万t、轮胎外胎1135万条,以及各种无机和有机 化工原料等。上海化工产业主要由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原料、橡塑制品、精细化工五大板块构成。 其中石油化工产业,以上海石化和高桥石化为主力,具有2000万t炼油和200万t乙烯能力, 年产值1000多亿元,占上海化工总产值的40%,是上海化工的主要产业。

9、其中乙烯产量占全 国20%,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煤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焦化、吴泾化工、宝钢化工等 企业,年产出100多亿元,占4%。化工原料产业,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 为主力,生产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工原料,年产值600多亿元,占上海化工总产值的25%。橡 塑制品产业,以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年产值约150亿元,占6%。精细化工行业,分 散在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年产值近600亿元,占23%。 其他产业占2%。长期以來,上海化工行业重视在石油化工和化工原料产业的投资,建设一批大型的装置 项目,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基础化工产业。而对精细化工的投入重

10、视不够,研发不力,造成上 海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精细化率仅为2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1)产能继续扩大。2007年上海市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1.44 亿元,销售产值2472.81亿元,增长15. 9%;产销率达到99. 3%;(2)外资企业发展迅速,贡献比率增大。全市石油及精细化工行业共有外资企业376家, 资产总计15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7%,占全行业资产的75. 7%;完成工业总产值2005.32 亿元,增长10. 8%,占全行业总产值的80. 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9. 21亿元,增长17. 3%, 对全行业

11、增长的贡献率为78%;实现利润总额83. 29亿元,增长5. 7倍,对全行业增长的贡 献率高达90. 5%;(3)岀口增速放缓。受国家岀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2007年石油化工 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出口增速放缓,全年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87. 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2%, 增速较上年下降13. 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58. 06亿 元,比上年增长14.6%,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出口的84. 4%;化学纤维制造业完成出 口交货值24. 19亿元,下降3. 6%;石油化工、炼焦加工完成出口交货值4. 98亿元,下降6. 1%;(4)产业布局合理

12、。上海市石油及精细化工基地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中心,与上海石化 连成一体,构筑沿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带。2007年上海市石油化工及精细化 工制造业产业布局进一步整合,形成了以金山石化、高桥石化、化工区和华谊吴泾为主要基 地的化工产业群集聚生产地。四、石油及精细化工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1. 全球金融危机给化工行业带来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爆发以來,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越來越大,已经蔓延到了全 球,形成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造成许多国家的金融走向破产的边缘,还有 相当多的国家在忙于自救,美国止在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冃前,全球范围的金融

13、危机已经演变成了全球范围的金融海啸,并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美 口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和俄、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的成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世界经济 增长下滑趋势明显,全球经济放缓短期内已成定局,并且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环境趋于恶 化。金融危机的典型影响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还体现在制造业及其他 行业。就中国化工行业来说,近期,化工产品市场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 统计显示,虽然农用石化产品价格保持小幅上涨,但我国工业用石化产品价格整体走低,石 油价格大幅下降,供求关系将成为影响近期石化产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作为化学工业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油行业不可避免的将受到冲击

14、。目前,化工行业所受到的直接影响就 是产品需求量的下降,据初步估计,DBT有机硅的需求量下降最高,已超过50%,同时化工新 材料产品的出口形势也更加严峻。由于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导致融资环境的恶化以及对化工 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中国化工的融资扩能以及出口前景不容乐观,估计在目前一段时间内我 国化工类的主要产品,如化肥、塑料以及新材料、硅材料等产量和销量增幅将降低,直接为 家电和轻纺行业配套的产品其至可能会出现产量和收入递减的局面。这种状态将持续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化工行业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2. 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除了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整体需求量下降,以及融资环境恶化局

15、而外,中国化工 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一、一直以来全球化工虽然总 体处于较高需求增长态势,但总体产能产量和消费量长期处于基本平衡状态,部分产品甚至 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二、基础研允薄弱,缺乏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生产化工新材料,最 终解决的问题是技术來源问题,有些产品和关键技术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技术仍然是制约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分散,装置 规模偏低。与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相比,我国的化工新材料行业集中度比 较低,分散,装置规模小,所能提供的产品数量和品种还比较有限,有些产品还无法满足国 内的全方

16、位的要求,缺乏国际的竞争力;四、国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 展。近年来,国内化工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新材料领域,像有机硅、 有机氟材料方面,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项目众多,单套生产规模较小,因此都不利于行业总体 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五、市场经济竞争趋于白热化。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跨国公司实 行本土化经营,近年来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及生产投入,到2005年底前,儿乎所有的国际 著名化工公司都在中国建设了化工的生产厂,可以预料,未來几年,中国化工的自给率有极 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方面,届时,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市场竞争加剧;六、 传统产业安全环保改造的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在我国化 工生产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屈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受到城市发展及国家新出台的 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