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385690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综述及分析【摘要L本文从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入手,分析了其重要 性,学生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阅读理解的试题的特点并依此提出了相 应的解题方法,以便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之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儿阅读理解结构模式解题方法阅读理解的重耍性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 考英语的必考内容。在历年的NMET中,阅读理解这一考项总是重头戏。 与其能力有关的考项,如阅读理解考项本身、完形填空考项和语法考项, 在考试总分中占很大比例。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 学中,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木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 交

2、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由此 可见,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英语测试的主要手段。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克服学习中的各种障碍,从而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更自觉 地学习。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扫除阅读过程中的以下各种障碍。音读即要摆脱默读或低声读的习惯。 指读即改变用手指、笔尖或尺指着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的习惯。重读 即克服怕读漏了重要内容而回头重读的心理状态和做法,这种 现象要尽量减少。边查边读 即改变一见生词就查字典的毛病。2、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训练扩展视幅。视幅要宽

3、(wider eye span)这是指一眼所见的词要尽量多。视时-要短 (shorter fixation and shorter pauses)这是指看每组词的时间耍短,而且还指第一眼和第二眼之间的停顿时 间要短。意群要长(longer unit of thought )这是指每一眼看的词就是有意义的尽量长的词组,而不是很多个别单 词的堆砌。3、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具有英语语言以外的相关能力。要让学生知道,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做好阅读理解,并非单单知道点 英语语言知识,如,单词、语音、语法就能解决问题,而应掌握相关学科 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阅读获取必要的信息。有的学生缺乏修辞知识,导 致对语句不能

4、理解或理解错误。有的学生综合素质差,对文章题材类型不 熟悉,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1、找出主题句一个完整的段落总是表达一个中心内容或主题,这个中心内容或主题 通常用一个句子来概括,此句叫做主题句(topic sentence)。说明文和 议论文的段落一般都有主题句,而且多数情况位于每段的开头,当然也有 时位于段落的中间或末尾,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必须注意把握每段的主题 句,弄清每段内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说明或论述的思路。2、了解并学会判断文章常见的篇章组织结构模式,学会抓住各种组 织结构模式中连接篇章的过渡词、过渡句。逻辑推理-一深层理解的主要方法阅读理解

5、可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理解,即事实和捕捉信息;深层理解, 即寻找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但通过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的意思。逻辑推理 是深层理解的主要方法。深层理解必须细读文章,透过字里行间去发掘文 章的内涵。3、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技巧在阅读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或“半生词”,在 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专门设置有猜测词义的题。猜测这些词的词义对文章 的理解很重要,对不影响答题的生词,直到范围即可,但对于影响答题准 确性的关键词,要尽力猜准。现介绍几种猜词的主要方法。寻找现成的释义。在一些文章中,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生词之后,会对该词含义作一 解释或说明。如果使用 or, e. g. , for

6、example, this is, such as, that s to say, in other words, be like, be called, mean 等词 语,此外考生也可以根据文章使用的标点符号。如括号、逗号、破折号等 帮助判断 运用词汇学和知识猜测词义。根据所学过的前缀、后缀来猜测词义。利用反义词或反义关系来猜测词义。有时作者为了说明相反的两件事或两个人,使用了一些反义词或表示 相反关系得词语来进行对比。利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关系猜测词义。在文章中,有时作者为避免重复,或为了表达同一事物的不同种类, 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如:Mike thinks we are being wa

7、tched, Really? ” I asked,uWhat makes you think we are under surveiHance?在这一句中可以看出being watched under surveillance是同义关 系了。利用单词的发音来猜测词义。英语中有些单词来自汉语,与汉语的发音有些相似,另外也有一些单 词已成汉语时采用音译,如:sofa (沙发),coffee (咖啡)等。因此, 利用单词的发音也是一种猜测词义的手段。如:One day i L was revealed that Mrs Morel had cancer and was beyond any help

8、 except that of morphine只要我们能理解句意并能读出划线单词的发音,就知道其意为“吗 啡”。利用上下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或一般常识来推测词义。如:Adeaf-and-dump guy went inlo a hardware store to ask for some nails从句中意思可知他想买钉子,那么卖钉子的商店无疑是五金店。利用上下文提供的内容或实例进行归纳或推理。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孤立地看这个词,把它与上 下文提供的内容或实例联系起来,找出他们Z间的相互关系,积极思维, 展开想象,就能找到更多的线索,获得更多的提示,从而猜出其词义或人 致含义。

9、如:For people who live with in a slone s throw from the the office to be late to work is unforgivable (不可原谅的)根据within a stone s throw的本意“距离在扔一个石头之远内 可以想象距离很近,而且下文说上班迟到不可原谅,所以就能猜出这个不 熟悉的短语的意思。四、分析句法功能,扫除长难句理解上的障碍从近几年来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来看,长难句大幅增加,而这些无 疑使考生感到怵I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掌握阅读长难句的阅读方法, 可以排除阅读理解中的障碍。抓住长句的核心所谓句子的

10、核心,就是指句子最主要的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及其宾 语或表语。虽然有的句子表面上很长,其实它们的核心部分只不过是几个 关键词。其它部分统统是为了几个核心词服务,或是描述秀实它们,或是 解释说明细节等。如:Twenty students had just climbed their way to the top rung (最 高的台阶)out of four mi 11 ion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FifthNati onal Hua Luogeng Gol d Cup Mat hema tics Con test on Tuesday even ing a

11、t Jint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1997 年高考试题)句子的核心:Students climbed-way细节:How many: twenty out of four million.What result: to the toop rungWhat thing: the Fifth National Ilua Luogeng Gold Cup Mathematics ContestDoing what: taking part in the contestWhen: Tuesday eveningWhere: Jintan County, Jiang

12、su Province抓住句子的核心后,我们首先准确地理解了句子最主要的成分:学 生登上最高的台阶。再经过对这个长句的一系列细节的分析,我们就更进 一步地了解到:四百多力-在星期二于江苏省金坛县参加全国第五届华罗庚 数学金杯赛中的学生里有二十个学生登上了最高的台阶。分清意群,弄清层次。阅读文章时,注意不要死抠字眼,而是要重视对句子的整体理解,即 分清意群,逐层理清句子的内容。五、结论总之,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既依赖于选择正确的适当 的材料,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更总要的是要分析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并在教学中一以既往地加以运用。参考文献1 全口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3 丁德道等:英语写作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5 吴淞江: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