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373343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研究摘要:隨著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湧入城市,加速瞭我國城市化 的進程,促使城中村迅速發展。處於城市邊緣的這些外來農民工 往往既以農民的眼光看待城市,同時又以“市民”的眼光看待農 村,讓他們身處城鄉這兩種相互摩擦和相互沖突的文化環境之 中,成為典型的“邊緣人。我們通過深入分析農民工在自我身 份認同和社會認同方面的問題及成因,以及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困 境,提出瞭有關制度設計、政府公共服務、文化融合、社會公平、 自我意識、社工服務等對策,以便更好地解決城中村農民工身份 認同危機關鍵詞:城中村;農民工;身份認同;社會認同;困境與對 策分類號:F323. 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

2、73-291X(2008) 13-0138-02城中村的形成與發展,從客觀上說,這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快 速發展的結果,而城市的快速發展是通過征收周邊農村耕地獲得 擴展空間;從主觀上說,“城中村的形成是我國城鄉二元管理 體制及土地二元所有制結構所造成的,而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 大化又進一步加劇城中村”的形成;從個體理性選擇的角度 看,這是農民不斷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結果1。 社會學界認為農民工主要是指在繼80年代以後出生、進入到城 市打工的農民2,而在“城中村的形成與發展的背景下,農 民工的界定發生瞭變化一、城中村的形成與發展及農民工定義(一)當代中國城中村界定及其成因1. 快速城市化過

3、程中城市的迅速發展與擴張城市的發展與擴張是城中村形成的重要外部力量,特別是近 年來城市化的飛速膨脹更是直接促進瞭城中村的形成。眾所周 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曾一度滯後,城市化進程經歷瞭一條漫長 而曲折的道路。從起步到成熟發展期,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我國 城市化進程又邁進瞭新的階段2. 制度障礙與管理缺位(1) 二元管理體制是城中村問題形成的核心原因由於城鄉二元管理體制的建立,城鄉之間出現明顯的“剪刀 差” 4。城中村在地域上已被納入城市空間范圍,在規劃上屬 於城市區域的一部分,其發展與城市關系密切,本應納入城市的 統一規劃、建設與管理(2) 管理缺位進一步導致城中村問題積重難返城中村處於城市與農村

4、之間,對於城中村,政府難以按照城 市或者農村的管理制度進行實施,往往顧瞭這頭,忘瞭那頭,容 易出現管理缺位;同時,城中村人口的復雜使管理形式要求較高, 而政府在短時間內還不能完全掌握城中村的變化,制度也不是那 麼容易建立起來的,因此,管理的疏忽和缺位使城市與農村的差 距越來越大(3) 城鄉二元土地所有制一一城中村土地利用制度的鴻溝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而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又沒有完全 脫離土地去適應城市的生活,仍有自己的土地,他們身份的雙重 性也使城市與鄉村的土地制度相應發生變化(4) 土地征用制度一一集體土地所有權改變的獨木橋有關專傢認為,造成農民失地失業的真正原因不是城市化進 程,而是現行的

5、征地制度。由於我國現行征地制度是在建立土地 國傢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公有制基礎上,根據實際形成並沿用 至今的,而現行征地制度並沒有充分尊重農民對土地財產的所有 權及其使用、收益和處分權53. 外來人口的湧入及其居住選擇改革開放以來,與城市的快速發展相對應,國內出現瞭大規 模人口流動,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廣州、上海、浙江 等地,人口流動比較頻繁。在近1.5億的遷移流動人口中,跨省 的有4 779萬,占遷移流動人口的1/3,比2000年增加500萬64農民素質和利益驅動農民長期形成的小農意識使其在住宅建設開發中隻顧眼前 利益而忽視瞭長期效益。村民隻看到眼前隻要搭建一個平方就能 多獲取一份收益

6、,對道路、污水、垃圾等其他問題則不聞不問, 根本不考慮現在的“犧牲”可以換取未來的更大收益5.南寧市城中村改造形勢的驅使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功能的完善、環境的改善,城 中村規劃水平低、建築品位低、管理薄弱、環境惡劣等問題日益 顯現,改造“城中村”勢在必行7(二)農民工及城中村農民工的界定一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結果8。改革開放以來,由於 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出現大量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 非農産業轉移。南寧市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4%,而近年來,隨 著經濟的發展,南寧市的城鄉富餘勞動力不斷增加,外出勞務日 趨活躍二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是造成農民擁向城市的直接動因 8。城市大量就業機會

7、與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並存是農民工產 生的直接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發達地區大小城市產業結構調整 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率先興起的大批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創造 瞭大量的就業機會三是農民分化的最大結果8。隨著農村改革和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的建立,我國農民階級發生瞭重大變化。首先,農民分化 必然産生農民工。其次,農民工是農民分化人數最多的群體二、農民工身份認同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一)研究背景1農民工的自我認同斯特克瑞認為,為瞭能夠以一種有序的、內部一致的方式行 動,一個人必須定義環境:即誰是環境中的他人,誰是環境中的 自己2。定義誰是環境中的自己就是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影 響社會融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2社會認

8、同感社會認同是人們對自身角色以及與他人關系的一種定位,在 這裡,“角色”是人們在社會中的位置,也是想象中的自身社會 形象或身份,它確定瞭人們行為的“腳本” 10 o對每一個從農 村進入城市的人來說,城市和農村的不同構成瞭一種全新的社會 化力量3. 對城市的歸屬感農民工對城市的歸屬感主要是指農民工對其所在城市在地 理位置上、心理上的認同感以及依賴感。農民是否選擇留在城市 關鍵在於其對所在城市文化的認同程度如何。為考察萬秀村農民 工對南寧市的歸屬感,問卷調查瞭農民工對“所在城市發展再好 和自己沒關系”這種觀點的態度4. 對傢鄉的歸屬感有些研究者認為,農民工對傢鄉的歸屬感也可稱為“鄉土記 憶” 11

9、的重現。農民在城市務工的時間越長,就意味著他們在 農村的生活經歷越豐富,同時對農村傳統、生活習慣、村規等認 同更堅定,如在鄉土社會中,他們比較強調血緣關系與地緣關系 的重視的聯系,而除血緣關系以外的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則是他們 在地緣關系上建立的同鄉關系(二)農民工身份認同的主要困境1身份認同的界定身份是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其核心內容包括特定的權 利、義務、責任、忠誠對象、認同和行事規則,還包括該權利、 責任和忠誠存在的合法化理由。而事實上,如果采用更為廣泛的 視角就會發現,公民身份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更是社會體制現代 轉型過程的產物92身份認同危機二元制度的慣性使改變瞭職業和生活環境的新生代農

10、民工 處於城市體制之外,他們雖然經常外出,但又“移而不遷”;雖 進入瞭城市,加入瞭產業工人的隊伍之中,但又不被城市社會所 認同,仍保留著原來的農民身份。然而,常年在外打工的生活經 歷,使他們無法再認同鄉村的社會和生活,也不願回到農村,他 們的認同目標與實現可能之間的矛盾,使大量農民工在城市裡處 於非城非鄉、進退失據的一種“雙重邊緣人” 11的尴尬狀態, 導致他們的身份認同混亂三、解決身份認同危機的主要對策首先,要在制度設計上加強農民工對身份認同的意識,而農 民工在身份認同危機方面的最大問題就是受原有的戶籍制度設 計所阻礙,要使他們真正獲得身份的廣泛社會認同,就必須改革 原有的制度設計,剔除阻礙

11、農民工身份認同的不利因素12。其次,提高政府服務觀念和轉變職能,為農民工提供獲得身 份認同的良好服務。對於農民工的身份認同而言,政府必須明確 對其身份的界定和確認,這種確認需要靠兩種途徑來實現:一是 政策。制定有利於農民工身份認同的政策和制度,以規范的形式 保證農民工的身份確認;二是通過政府的公共服務來實現第三,積極推進文化融合,促進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文化氛 圍。社會轉型時期的城市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移民化過程,這就要 求現代城市文化必須樹立開放包容意識,教育本地戶籍人口從狹 隘的地域觀念中解放出來,消除對外來務工人口的偏見,對農民 工一視同仁,尊重不同的習俗和文化,建立一個和諧的文化組織 13第

12、四,推行社會公平,縮小不同身份的差距。而建立社會公 平保障機制和努力推進執法公正已經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則是提 高農民工自身素質和使他們獲得市民身份認同的能力的有效途 徑第五,提高農民身份認同意識,自覺融入社會新階層和新社 區。心理學傢認為,個體身份認同中的自我認同是十分重要的第六,介入社工機制,加強社工人員的服務意識。現代社會 的紛繁復雜引發瞭不少社會問題,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要求, 社會各界越來越需要社會工作者城鄉二元結構使城市與農村的區別越來越大,而城中村處於這兩者之間,實現“城一村”平衡則需要減少文化差異沖突,平 衡市民與村民甚至是外來務工農民的心理天平。盡快實現並完成 城中村村民的再社會

13、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必須讓城中 村村民充分認知城市規范、培養城市民心理、掌握城市謀生手段, 最終使自身從單一的身份城市人到完整的城市人14參考文獻:1 城鎮化與城市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07,(2).2 魏晨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問題研究一一以徐州地 區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 (12).3 李康關於都市化進程中“城中村形成的思考一一以 南寧市“鵜鴿祿”村為例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7, (1).4 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53.5 經濟學傢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初探N/0L.農 博網,2007-03-01,http: /county.

14、省略/2007/3/1/847148. him.6 武超.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解讀N/0L.中國信息 報,2006-03-22,http: /www.省略/news. aspid=1199.7 中城網.南寧政協提議:“城中村改造勢在必行N/0L.南寧晚報,2004-05-28,http:/www.省略/zhixun/ghjs/20040528091945. htm.8 楊雲善,時明德.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M.鄭州:河南人 民出版社,2005,(3): 120-122.:9張靜身份認同研究(觀念、態度、理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10龔文庠說服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7.11彭遠春論農民工身份認同及其影響因素一一對武漢市楊社區餐飲服務員的調查分析J人口研究,2007, (3).12文軍論我國城市勞動力新移民的系統構成及其行為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05, (1).13李真流動與融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58.14康永征,刑媛城市社區改造中村民社會化提升的背景分析一一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為例J 華南農業大學學 報,2007, (2).責任編輯陳麗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