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343977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精品教案(4课含教学反思)4-1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星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 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 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 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

2、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个转型期2教禽过程一、导入新课庄Bl的寰败Time Line476*豪罗R帝国灭亡庄QB的兴起*白治斗*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 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 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

3、得离开庄 园、摆脱领主人身朿缚的机会。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 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 系。”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 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4教师提问:中世纪晩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 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

4、,规模比较小。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口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岀当时 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 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 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脫颖而出。他们是土 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

5、地区甚至达到1/3。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 的最早发起人。2材料探究: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 政治主张。(1) 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 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

6、活方面地 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三、课堂总结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 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 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1. 庄园的衰落和瓦解2. 租地农场的出现3.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4.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

7、巨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 主要从认识经济方而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 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7教哮今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 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 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

8、义;通过对优 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一一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一、导入新课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 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岀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 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教师讲述:意

9、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 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 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帀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 “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 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o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原因教师讲解经济慕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

10、萨、威尼斯等。我们可以看一下书上的插图。佛罗伦萨当时是意大利最 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是当时的一个手工业中心,作为一个小城市,它 的人口己经达到了 12万多,拥有200多家呢绒手工工场,极盛时期工人 多达3万。而威尼斯的丝织业和造船业也极为着名,它的商业贸易活动 遍及西欧和东方。这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存,容 心T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化遗产籍: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

11、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 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 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研究。人才优势: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 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 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二)文艺复兴1. 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 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2. 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

12、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目标导学二:但丁“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1)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2)但丁(如图):“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目标导学三:达芬奇“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 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

13、超的 技艺。关于蒙娜丽莎(如图)的一些轶事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 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 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 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晩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 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

14、,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 受各种仪器的检查。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991年 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质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 34幅,她说:“我实 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贋品自娱。”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嫩交界的各波利市一憧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 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

15、,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 代早门00年左右。目标导学四:莎士比亚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 展到西欧广大地区。文艺复兴渐入高潮。2成就:英国莎士比亚(1)简介:其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 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2)代表: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3文艺复兴的意义:(1)积极:%1 精神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 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 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1 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淇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2)消极: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三、课堂总结(14-17世纪)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