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之我见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7页
文档ID:204256527
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之我见_第1页
1/7

摘要:本文介绍了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现 状,肯定了这一人才培养途径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从政策法规、 培养方案、监督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军队依托国防教育培养 军事人才的措施关键词:国民教育;人才培养;改进措施近几年来,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在逐年递 增,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来看,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还 存在一些弊端,要做好这些工作,我们还需做出更深入的研 究一、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现状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已成为了部队培养军 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借鉴外军的培养模式和多年来不断摸 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目前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 有如下几种情况:(一) 依托国民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近年来,我军开始依托在部分普通高校联合培养国防 生,即由军队定向委托地方高校培养,学生毕业后一般由部 队分配因此,利用国民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成为我军军事 人才尤其是军民通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二) 征召地方大学毕业生入伍近年来,成批量地从普通高校征召优秀四年制本科毕业 生,让他们在相关军事院校培训进行一年期的相关专业知识 培训后,再分配到军队任职这种模式被称作“4+1”的军 事人才培养模式。

至今,按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军队已累 计培养接收了普通高校毕业生近万名军队有关部门的跟踪 调查资料显示,这些留在部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已成为 了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他们中有的还成长为了各级主 官,显示出了很好的发展后劲从地方高校直接接收毕业生, 不仅能够加速军事人才的培养,节约军事教育成本,还能改 善军队干部的知识结构与学缘构成,达到国民教育与军事教 育优势互补的目的,因而是实现军事院校教育转型与共育军 事优秀人才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三)选拔优秀军队干部入地方院校深造长期以来,军队系统的专业技术干部大多是“一次分配 定终身”,很少有机会继续深造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加速更新的形势下,这一弊端愈益突出地显现出来客观形 势要求加大军队干部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继续深造,因此, 应当探索借助地方院校培养部队专业技术干部和部分指挥 军官的途径不仅培养研究生,还应试行开办学制较短的业 务技术培训班,以解部队训练的急需,为部队培养大量的专 业技术骨干二、进一步完善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工作的 措施(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 政策法规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是一项事业成熟的标志和 成功的保证。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作为一个新生事 物、它在推广实行过程中,必然带来多方关系的重新调整定 位,引发相关的矛盾问题必须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大政方 针框架下,结合近几年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抓紧研究制定 配套借施,推动相关立法,确保这项工作在法律保障下健康 持久地进行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社会和军队都应积极探索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 的特点和规律,各大军区的人才办公室,各用人单位以及校 方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依据《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 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精神,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规定 的同时,抓紧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规定,使这项工作逐 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在校大学生中遴选军队干部 培养对象,可尝试实行对培养对象先考察后签约的方式,并 适当延长考察期,以此降低对培养对象评价的不确定性,提 高遴选培养的质量同时,要努力提高选拔培训机构人员队 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这项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保证人才质 量其次,要通过完善立法,提高学生军事素质国家可以在《教育法》中增加相应的条款,把对学生的 军事训练列为一种经常性的教育内容并对现有的军事训练 机制加强立法完善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可进一步完善《普 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使训练内容、科目更贴近 部队,更符合现代战争准备的要求。

相应的训练任务由各省 的省军区统一领导,由在定点高校设立的军训办公室具体负 责,通过设立军事系,开设军事科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从横向和纵向上对大学生特别是国防生进行军事训练,提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养;针对岗前培训 这一阶段的军事训练,可以建立一套独立的军事法规,通过 立法的形式将军事训练的内容、方式、要求确定下来,并建 立相应的考核和淘汰机制,以保证所选拔人员的军事素质满 足部队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为遏制违约提供有力的政 策依据第一,可以加大对违约的处罚力度对无特殊理由违约 的国防生,除向选培办缴纳违约金外,还应由签约高校做 出相应处罚对直接招收的国防生无特殊理由违约者,应取 消学籍,退回原籍;对在校选拔的国防生无特殊理由违约 者,学校应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取消其学位授予资格,当年 不得报考研究生,从而对部分国防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第二,可以适当提高奖学金额度目前的国防奖学金额度,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2000 年下发执行的,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但是随着物价的上 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人每年5000元已经远不能满 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所以,应根据各地消费水平和招 生专业收费标准不同的实际,适当提升国防奖学金额度,消 除国防生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的落差,变主动违约为积极签 约二)结合军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后备人才,并不意味着将培养军 队现代化人才的重担全权交于国民教育体系由于国民教育 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与军队对人才的需求与预期上存 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这就要求部队与地方大学共同参 与,加强国防生培养的组织计划第一,确立有超前意识的培养目标所谓培养目标就是对未来培养出的人才的预期军队对 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地方,切合部队需要采取“订单式”培养 目标和方案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如果只是立足眼前需 求那么往往会造成人才的培养的滞后性这就需要军队管理 者具有超前教育观念,能结合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对未来所需军事人才进行准确地预测在每年招生之前根据 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未来几年我军建设的发展需要,与地方 大学共同合作制定新的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第二,结合军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国防生的培养因为要面向军队需要,所以在培养方案的 制定和课程的设置上不应简单地把地方大学的课程规划生 搬硬套,而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上下一番功夫,建立合理的课 程体系。

这就要求我军负责军校教学管理的部门与教育部高 教司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订制专署国防生教育的教学培养方 案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依据“强化基础、深化专业、提高素 质、适当超前”的原则,有目的地建构一系列有利于国防生 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宽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既要 重点加强如电子、机械、安全、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的分量, 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课,扩大知识面,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系列 化课程此外,对口军队单位和签约地方大学之间也应建立 共同工作小组,保持密切联系,这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及时 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正第三,规范培养组织方式虽然国防生的教育依托的是地方大学的教育资源,但组 织方式上应有别于普通地方大学生虽身处地方大学,但在 教学上应尽量吸收、借鉴部队院校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对集 中的半军事化模式开展教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假期,为 国防生提供走入军校,深入部队生活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 机会与军校的生长干部进行军事学习交流,并尽早的了解部 队的实际生活为以后进入部队、献身国防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完善监督机制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 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及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军队必须以 培养人才质量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质量监督 机制,确保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 的目标。

首先,加强国防生日常管理为了加强国防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要在 地方院校成立了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驻校选培 办负责人任组长,教务处、有关学院和部队委派的教官一起, 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负责专业培养方 案和学籍管理工作,由部队委派到学校的教官或队干部和相 关各学院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驻校选培办负 责军政素质培养和国防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国防教育 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任务、及时研究 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国防生教育管理 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实施量化考核,完善评估机制为了引导国防生在素质、能力、知识诸方面协调发展以 及检验高校对国防生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情况部队需 制订《国防生综合素质学年度考核评估实施办法》按照量 化测评与现实表现相结合,基本要求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 合,个人总结、民主评议和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从国防 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学习、军事基本技能、作风纪 律意识、体能素质等五个模块进行综合素质考核评估;评估 时采取模块量化和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增强考核的科学性 和规范性考核结果作为国防生入党、报研资格、评选优秀 国防生、毕业评定和分配派遣的依据。

通过对国防生综合素 质的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国防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意 识并且通过评估来检查高校课程设置中是否突出国防特 色,紧密结合部队建设的实际情况,追踪科技发展和世界军 事变革的前沿知识来培养人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