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典故:空城计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9KB
约3页
文档ID:204245885
历史典故:空城计_第1页
1/3

历史典故:空城计历史典故:空城计 【拼音】kōng chng j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镇静镇静,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潜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出处】‘如魏兵到时,不行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解释】指在危险境况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用法】作宾语;指哄骗对手 【押韵词】鸿都买第、深沟高壁、乌衣子弟、引人胜地、回天无力、四海皆兄弟、轻身徇义、抅奇抉异、铺胸纳地、存而不议、...... 【邂逅语】诸葛亮弹琴退司马 【成语例句】 ◎ 惊奇的是镇里唱了空城计,不是双休日,办公室楼上楼下都空空如也 最早的空城计: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特别想占有美丽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抗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见纳款请和,有的主见拼一死战,有的主见固守待援这几种主见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唯恐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殊可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潜伏起来,不让敌人观察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潜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惊奇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远眺,见城中的确空虚,但又隐模糊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行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

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可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全部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早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假如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回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哄骗了我,赶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