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官职与爵位浅析司马懿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50KB
约6页
文档ID:204163218
从官职与爵位浅析司马懿_第1页
1/6

[司马懿与曹魏政权]专 业:[古典文献学]学生姓名:[李恒] 完成时间:2017年6月28日司马懿与曹魏政权 从职官及爵位浅析摘 要:司马懿其家族在东汉政权晚期便已十分显赫,其家族也是服膺儒学的名门望族及 至司马懿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学天才,幼时便被众人所夸赞,早在23岁便被曹操所征辟 为上计掾,之后被辟为文学掾,正式进入曹操幕府工作在文帝曹丕在位期间,虽未有较大 功绩,但却由于与曹丕有较好的关系,官运亨通在辅佐明帝的时间里,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逐渐体现出來,被明帝委以重任,虽此后明帝对其也有所怀疑,但对于政治嗅觉极强的司马 懿而言,早有发现,从各种方而加以避免明帝对其的怀疑在明帝病危期间,远在辽东的司 马懿昼夜行四百里火速返京,最终于受命与曹爽共辅幼主曹芳,此后在与曹爽共政期间,被 曹爽所打压,进入司马懿的低谷,但在这段时间司马懿在默默的积蓄力量,在嘉平元年发生 了改变曹魏政权权力平衡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最终成为曹魏政权视角掌权者,为西晋政权 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司马懿;官位;爵位;个人思想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今焦作安乐寨村),上秉帝王正统(其 先出口帝高阳之子重黎)。

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 儒教,年少时便被南阳太守杨俊以及尚书崔琰夸赞司马懿为京兆尹司马防的次子,性质直 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在教育子弟方面 更是严格地遵照儒家教义,“不命F1进不敢进,不命F1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 之间严如也①可见在幼时的司马懿心中,儒学明教之观点是根深蒂固的而司马懿的兄长 司马朗也是深受儒家思想所影响,在此就不罗列各种事例并且司马朗本人也深受曹操本人 所器重,自建安元年(196年)便应辟为曹操掾属,官至兖州刺史一、曹操政权下的早期司马懿建安六年(司马懿23岁时),由于其个人的名望以及其兄司马朗深受曹操所赏识的缘故, 曹操征辟其为上计掾(九品,住理州郡上记事务),此为司马懿的第一个正式官职,此时曹 操为司空后虽由于司马懿的个人愿因,未曾就职,但也可见司马懿在少年之时的能力可见 一斑晋书解释司马懿称病不职的原因是“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②,这与他在早年 尚习儒学的经历有关,表明在这…时期他仍I口深受儒家世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彫响,但这样 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关于司马懿第一次任职的情况史书中也有不同的版本,据《魏略》 记载说司马懿好学,曹洪才疏学浅,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

曹洪便记恨司 马懿,曹洪便到曹操去说司马懿的不是,司马懿便扔了拐杖去为曹操效力虽然说这其中有 美化曹操的原因,但也可见当时史官对于司马懿的性格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可以揣测出司马 懿是很识时务的,懂得择木而息同样结合第二次征辟的情况可推测,司马懿很有可能由于 口恃重,认为第一次征辟管制太小不予就职,当然这其中会夹杂着一些传统士大夫的正统观 念同样也可以解释在建安五年曹操刚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北方的形势还不够明朗,司 马懿还处在观望状态,而在建安十三年司马懿没必要有相同的顾虑了《三国志•司马朗传》,裴松Z注,魏志卷十五建安十三年(司马懿29岁时),被已为丞相的曹操再次征辟为文学掾(七品,副官佐 或官署属员,三公等高位者可辟召掾属管理学校,教授子弟,也兼管郡内教化、礼仪之事 此时的司马懿己完全控制了北方,据晋书记载,此次的征辟是在曹操本人的威慑之下,司马 懿“惧而就职”此时的他已经29岁,还没有半点功名,对于一个少有奇节的天才來说,此 刻的心境可想而知虽然他不像诸葛亮那样会有愿三顾茅庐的刘备,但此刻的他已经看清了 形势,在曹魏政权机关中效力更会体现出他的价值由文学掾的官职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作 为文官出生,入曹操丞相府工作了 12年,积极为曹操建言献策。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 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 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三年(司马懿40岁时),魏国既建,司马懿被迁太子中庶子 (五品,据《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中庶子,六百石侍奉并辅佐太子)曹操之 所以让司马懿去辅佐曹丕可见曹操对于司马懿的能力还是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当然这也在一 些事件体现出来,如建议曹操在夺得汉小趁胜追击刘备孙权战败后,孙权向曹操称臣,建 议曹操接受孙权称臣(由此也可看出司马懿之前不欲屈节曹氏不攻自破),也有可能是向曹 操示好当然曹操也曾怀疑过司马懿,但由于司马懿勤于职守又深得曹丕信任,曹操便逐渐 安心常常辅佐曹丕,每与大谋,则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这也为司马懿以后仕途的发展 铺平了道路不久由于司马懿常谈国事,多出奇策,迁军司马(五品,大将军下属官,秩比 千石,大约当于兵部郎中)对于迁军司马的时间,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在司马懿迁军 司马同年就发生了关羽水淹七军(建安二十四年),所以可测其时间范围大致是建安二十三 年到二十四年之间这是司马懿第一次担任武将官职,虽然品级已经较高了,可以想见他推 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了曹操的认可。

但到目前为止,司马懿仅是提出自己的策略,并没有真 正领兵进行过军事行动二、被曹丕所赏识,奠定司马懿之基础延康元年(司马懿41岁)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五品,爵 位名,无封地而有租税,亭长下属任侯盗捕之事),转丞相长史(五品,协助丞相管理文书 等事务的高级官吏,秩比千石)在成为魏王之前,司马懿便己在曹丕身边辅佐,为曹丕即 位打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曹丕一即位便封司马懿侯,并且让司马懿有机会接触大政方针的决 定当中,协助丞相办事这期间有发生了一件事,增加了曹丕对于司马懿能力认可孙权帅 兵西过,朝议因为樊城、襄阳没有粮食,不能御敌,打算放弃两座城池而司马懿阻止说: “孙权新破关羽,这时他们正打算防御蜀汉,必不來寇且襄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可 轻言放弃文帝不听,结果正如司马懿所料,文帝后悔不已同年,魏受汉禅,即黄初元 年(司马懿41岁)曹丕登基后,“以帝为尚书(三品,掌实权之贵官,下设五曹)顷之, 转督军(六品,统领军队的大将)、御史中丞(四品,曹操曾改御史小丞为宫正,取其纠弹 百官朝仪的职掌),封安国乡侯(食乡邑)”③文帝对于司马懿有着极大的信任,由于在曹丕 争取太子位时,司马懿作为其幕僚多次对他建言献策,帮助他顺利取得王位。

所以在曹丕登 基后,对其大家封赏也不足为奇黄初二年(司马懿42岁),督军官罢,迁侍中(三品,掌大权,相当于丞相)、尚书右 仆射(三品,相当于副相地位)此时的司马懿在真正走入了曹魏统治集团的核心,曾经只 是担任掾属的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爬上了政权高层论个人能力,司马懿绝对不在 诸葛亮之下所以说之所以诸葛亮七次北伐没有成功,除了蜀国本身国力有限,粮草不济,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诸葛亮的强劲对手司马懿黄初五年(司马懿45岁)司马懿留镇许昌, 改封向乡侯(食向乡),转抚军(抚军大将军,二品,位在大将军之下,三公之上)、假节(得杀犯军令者)、领兵五千,加给事中(为加官,无定员,五吊)、录尚书事(加官,掌大 权之人皆录尚书事名号)这其小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细节:面对文帝的封赏,司马懿固辞 文帝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④我们可以对于司 马懿此刻的心态与文帝加以对比司马懿对于文帝的大加赏赐,感到些许不安单换一种角 度而言,这些赏赐对于能力非凡的司马懿而言并非过分,同时他也不是所谓的自谦甚至豁达 到看淡仕途,最为合理的解释在于他惧怕地位的迅速提升会招致朝中大臣的不满对于此刻 的司马懿,我们不得而知他是否已有学权Z野心,或者说在此时可能性极小,但很明显他对 自身的未来已有了很好的定位。

黄初六年(司马懿46岁)据《晋书》记载“天子复大兴 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以司马懿为萧何,对他说“吾东,抚军当 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⑤可见当时曹丕对于司马懿的极大信任,这样的待遇是可以 换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对于鹰视狼顾的司马懿而言,这也奠定了他在曹魏政 权的基础在此刻其至是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司马懿可以说是在曹魏政权中是没有很高 的地位的,但随之诸葛亮北伐却给了司马懿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三、曹睿政权风浪中司马懿异军突起黄初七年(司马懿47岁)文帝病笃,抚军大将军(二品)司马懿、曹真(按《三国志》 记载为征东大将军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等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同年明帝曹叡即位,改封 舞阳侯(三晶,食舞阳邑)这已经是十分高的待遇了,此时的侯国有封邑,享食禄太和 元年(司马懿47岁),明帝召司马懿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同年八月,孙权因 曹丕刚逝,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司马懿帅诸军讨伐,成功击退诸葛 瑾,并斩杀张霸,迁骡骑将军(二品,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同时又位次三司,当然这个 官职给予司马懿的更多的是一种威望而不是什么更好的待遇)据・《三国志》记载,同时受 封的还有,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司徒、镇军大 将军陈群为司空。

可见在此时的曹魏政权中司马懿的势力并没有形成,仅是依靠曹丕的大力 支持才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甚至在这之前司马懿没有率大军作战的经历,排在顾命大 臣之末同年,发生了魏国内部较大的一次叛乱即孟达之叛初,孟达降魏,司马懿觐见说 孟达言行轻巧不可任帝不听,任孟达为新城太守,封侯,假节当然由于孟达反叛之心犹 豫不决,加之司马懿神速平叛,这次叛乱很快得到平息这无疑加强了明帝对司马懿的信任 以及其的个人威望太和四年(司马懿50岁)迁大将军(一品,最高军职,三军统帅), 加大都督(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代表皇 帝征伐),与曹真伐蜀作为顾命大臣的他而言,此时已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此时的他还有 一部分权利与他相当的顾命大臣,他们之间可以说是相互牵制的太和五年(司马懿51岁) 诸葛亮开始伐魏,明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各部军队讨诸葛亮 自此便开始魏蜀之间持续到青龙二年战争,到诸葛亮逝世才告一段落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司 马懿树立个人功业的主要时期,多次击退了诸葛亮的大军随着青龙二年诸葛亮的逝世,蜀 国进伐魏国的步调才停了下來青龙三年(司马懿56岁)迁太尉(三公,一品,此时为虚职,未有实权,并非升迁), 累增封邑,驻雍凉。

在此期间的六年时光里,司马懿一直驻守在凉州青龙四年(司马懿 57岁)获白鹿,献于明帝明帝说:“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 白鹿之献,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义邦家,以永厥休邪铁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魏明帝将司马懿比作周公,而对于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司马懿來说此时的他有意识地进行回避 且有诸多天象如宫上雀巢(鹊巢鸠占),警示朝中有叛,引起了明帝对于司马懿的怀疑但&晋书•晋帝传》港一诣纪一晋书•晋帝传》卷一帝纪一《晋书•晋诣传》卷一帝纪一 司马懿并没有培植亲党,且他又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才,所以明帝也未及时处理司马懿 问题在此时之后乂发生了魏国内部更大的一次叛乱即公孙文懿之叛,并与孙权相照应景 初二年(司马懿59岁)司马懿出征伐公孙文懿于当年击杀公孙渊,平息了困扰魏国数十 年的辽东问题,个人的能力再次凸显在明帝秉政时期朝中的其他三位顾命大臣己经相继去 世,因此这一短时间便是司马懿权力的攀升时期而在在明帝去世后,司马懿毋庸置疑成为 曹魏政权中真止的“周公”四、曹芳政权中司马懿等待时机,一举掌权景初三年(司马懿60岁)明帝病重,欲讨辅帝之事,明帝曰:“爽堪其事不? ”爽汗流不能对。

⑦此时的司马懿还在辽东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明帝并未在-•开始将司马懿纳入顾命大臣的范围之内,甚至命关闭洛阳城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