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热场行业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141331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碳热场行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碳热场行业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碳热场行业研究为什么碳碳热场是优质赛道? 1 为什么说碳碳热场行业是优质赛道碳碳热场:光伏硅片耗材,辅助拉制硅棒热场是用在硅片拉晶过程中的耗材,主要包括位于单晶炉内的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等部件。其中坩埚的作用是承载内 层的石英坩埚;导流筒的作用是阻止外部热量传导至内部,使硅棒生长的速率提升;保温筒的作用是阻止内部热量向外传导,构 建热场空间;加热器的作用是提供硅料熔化的热源。为熔化硅料,需要周围温度达到1600以上,因此要求热场材料要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同时,由于温度较高,各材料的寿命均有 限,使热场产品需要定期更换。 根据所用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不同,热场可分为等静压石墨与碳碳热场两种,

2、原材料分别是石墨、碳纤维。行业短期高增长:碳基复材替代石墨,渗透率从2010年的10%-提升至2020年的50%+2016年以前,等静压石墨产品是热场系统的主流配置,随着金博、超码等企业突破碳基复材的低成本生产技术,碳基复材已开始 替代等静压石墨产品,其在光伏热场中渗透率从2010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0年的50%以上,并且未来几年将加速完成替代(包括 新增硅片产能里碳碳渗透率提高、存量硅片产能中把石墨热场改造成碳碳热场),主要原因是:碳基复材热场性能好、硅片大尺 寸化使碳碳热场相对石墨热场的经济性提升。行业中期持续性:光伏装机硅片生产热场需求,预计5年CAGR=24%作为耗材,随着光伏新

3、增装机增长,下游企业对热场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从2013年以来的数据看,随容配比提升,全球 光伏装机从41GW提升至2020年的130GW,而硅片产量则从39GW提升至168GW。 假设后续容配比保持不变,2025年装机增至380GW,则对硅片的需求也将增长至428GW,5年CAGR=24%。行业空间测算: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16、71亿元,5年CAGR=35%,超行业增速假设: (1)单GW所需单晶炉从2019年的约90台,逐年下降5%,至2025 年约66台。 (2)每年耗量:加热器、坩埚2件/年;保温筒2件/年(每套系统 需要上、中、下三个保温筒);导流筒0.67件/

4、年。 (3)渗透率:根据金博股份给出的2019与2020年各产品的测算 渗透率,结合对未来各产品需求的判断,预计碳基复合材料坩埚 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将于2021年达到100%,导流筒在新增产能 中的渗透率将逐年提升至2025年的91%, 保温筒在新增产能中的 渗透率提升至2025年的86%,加热器尚需技术突破,预计2025年 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在10%。 根据上述测算假设与逻辑,2020年热场行业市场规模仅16亿元左 右,预计2021、2022、2025年分别将达26、39、71亿元, 2020-2025年CAGR可达35%,超出光伏行业24%的增速。2 竞争优势来自成本

5、,降本主要通过缩短致密周期原因1:碳碳热场在硅片非硅成本中占近20%,且产品差异不大,成本是主要竞争要素由于碳碳热场在硅片非硅成本中占比较高,达18%,且各企业产品差异不大,因此这一行业的主要竞争要素为成本。 p据2020年数据测算,M6硅片价格在2.6元/片,毛利率30%左右,按6.1W/片折算,对应硅片生产成本在0.26元/W。而每台单晶炉 每年对应的碳碳热场需求为30万元,假设每GW硅片需要80台单晶炉,则单W硅片的热场成本在0.024元,在硅片生产成本中占 9%,在非硅成本中占比18%,相对较高。 而不同企业所生产的碳碳热场差异不大,如金博与中天火箭的产品抗折强度均在150MPa以上,

6、灰分均在200ppm以下。原因2: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54%,技术是主要降低手段从碳碳热场的成本构成来看,制造费用占比高达54%,主要包 括反应辅材、电力、折旧等。2019年龙头公司金博制造费用仅 179元/kg,远低于同业的337元/kg,差异明显。 在制造费用中,折旧是最大的部分,占比约60%,龙头公司与其 他公司的主要差异来自折旧,降低折旧的方式是提高单位时间 设备产出、自主研发与生产设备,而这些主要依托各公司的技 术研发实力。 电力在制造费用中占比16%(不同工艺有所差别),主要降低方 式是在低电价地区建厂。技术1:定制预制体、调节温度与气流、降杂与添加催化剂,可将致密周期缩短50%+提

7、高单位时间产出方面,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p 首先,通过调整预制体各位置的密度与孔隙大小,可使不同的热 场部件具有不同的强度、导热系数,缩短沉积周期; 其次,通过调节温度与气流,使天然气的扩散运动匹配其热解反 应的速度,从而在特定位置按照从内层孔隙到外层孔隙的顺序实 现沉积,减少闭孔现象; 最后,通过降低杂质气体密度(抽真空、单一碳源等)、添加催 化剂加速天然气热解反应。 经上述改进,金博的致密周期仅300h以内,低于同业的一半。技术2:自研沉积设备&自制高温炉,叠加快速沉积技术,可提升毛利率16pct自主研发、生产设备方面,由于碳基复材的生产技术含量较高,没有现成的设备可用,也很难从国外

8、引进,大部分是企业根据 自身的生产需求设计,多数生产企业使用的设备是高耗能、低产出的设备,而技术、研发实力强的金博自研了沉积设备,并自 制了真空度良好的高温炉,不仅降低了设备初始投资,还提高了沉积、高温处理效率。 正是得益于自研沉积设备并自制高温炉,以及前述快速沉积技术,使金博的折旧与其他成本仅64元/kg,相较同业的215元/kg 优势明显,可提升毛利率16pct。3 成本决定竞争格局现状:金博市占率30%、毛利率60%;超码市占率约17%、毛利率30%;隆基主要自用目前制作碳基复材热场的国内上市公司有金博股份、中天火箭以及隆基股份:金博是行业龙头,客户至少涵盖了行业前六家硅片厂,2018年

9、坩埚市占率达33%,2020年热场销量达448吨。得益于碳纤维预制 体自制+定向气流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优势,金博的毛利率保持在60%+的高位,遥遥领先于同业的30% 左右。中天火箭子公司西安超码,客户至少涵盖了行业前四家硅片厂,原来主要面向航天场景,产品强度、密度要求较高,因此用同种 技术制备光伏产品时,产品密度高于同业,但生产成本更高,2020年公司热场销量265吨,测算市占率约17%。隆基2019年突破了碳纤维预制体自制技术,但目前制备成本仍较高,主要为保障内部供应稳定,规划年产能为20GW(约占其总 产能的20%)。类比:金刚线行业产能过剩致盈利下降,但行业龙头保

10、持高盈利并提高了市占率复盘同为硅片耗材的金刚线盈利、格局变化趋势,可对后续热场 行业格局变化提供参考。 2017-2018年上半年,金刚线渗透率快速提升,对金刚线的需求 也大幅增加,多个企业大幅扩张产能,如美畅、高测产能分别从 2016年的130、11km大幅扩张至2018年的2136、280km,行业毛 利率均处在40%+的高位,美畅则在70%。 但是“531”后国内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供需关系反转,金刚线价 格从2017年的170元/km暴跌60%+至2019年的60元/km,部分企业 毛利率下探至个位数,并开始退出这一行业,而具有成本优势的 美畅、高测等企业的市占率则快速从21%提升至49

11、%。未来:随行业产能过剩,热场价格将下行,但头部企业仍可保持高盈利且市占率提升与金刚线2017年格局类似,当前碳碳热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行业盈利均较高,但2021年1-7月仅金博、超码两家产能增幅就 达到88%,分别从50、35台沉积炉增长至60、100台沉积炉,再加上各类中小企业以及正进入热场行业的原军工企业,预计行业 总产能将在2023年前后出现过剩并引发价格战。 但由于热场行业不同企业的毛利率差距较大,龙头金博毛利率常年保持60%+,而中天火箭仅30%左右,因此即使价格快速下行, 预计龙头依旧可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价格战后成本较高的公司将逐步出局,此后行业格局将快速集中到龙头。报告节选:精选报告来源:【官网】。报告链接:碳碳热场行业研究:为什么碳碳热场是优质赛道?-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