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汉字的一字多音的问题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5页
文档ID:204128063
浅谈汉字的一字多音的问题_第1页
1/5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课程序号:3247论文名称:浅谈汉字的一字多音问题姓名:张晨琪班级:汉语言文学081班学号:08016128学期:2008—2009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任课老师:傅惠钧浅谈汉字的一字多音问题【摘 要】:浅谈关于汉字一字多音的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一字多音是汉语汉字 特有且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二是分析产生一字多音原因的多样性,不 能简单地把原因概括为是由于区别意义与语法作用而形成关键词】:一字多音常见现象产生原因一字多音是指一个汉字字形却具有一个以上的读音一字多音是从汉字的字 形与读音角度來观察语言问题的有些汉字在最初形成的时候确实是一字一音, 但随着汉语的历史发展,在过程中形成了同一个汉字却记录了若干个单音词(后 来有的成为复音词的词素)的情况这就造成同形多音异义字——它们使用同一 个字形,读音却有儿个,意义用法也不相同,简称为一字多音关于汉语汉字的一字多音问题,古今学者己经过许多非常详尽的研究,也大 都主要着重实际运用方面在这里我想提出的主要有两点:一字多音是汉语汉字特有且比较常见的现象产生一字多音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地只说是由于区别意义与语 法作用而形成在许多的语言文字里,汉字属于较难学习的文字之一,我认为,汉字难识 不在数量,也不在字形,如果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并且掌握了一•些部首的固 有含义,即使不考虑读音,也完全可以“望形知意”,并不会妨碍理解。

而难识主 要原因之一便是一字多音现象的存在据数字统计,一字多音的汉字占总数的 17%,这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n,更何况这个统计的字数是有限的,如果按 照康熙字典来统计字数和读音,那么一字多音的汉字恐怕会更多,但在已大大减 少,这说明汉字读音的历史演化呈简化的趋势从汉字的角度來看,一•些语言的单音节词在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后,会产生一 个字(也就是一个单音节词)具有一个以上读音的情况,这通常是用来表现区别 的一种手段例如英语read (阅读)是单音节词,有两种读法:一是[ri:d],代表动词原 形不定式和现在时;二是[wd],代表动词过去时和过去分词它虽然有两种读 法,语法作用也不同,但是字形却只有一个,还是单音节词在英语里,像这样 的例子是不多见的,这种情况在许多的语言里也算是罕见的,也可以说这些语言 里面单音节词比较少,而单音节词也不重视这种不改变字形而区别音义的手段 只有在汉语里,单音节在古代颇占优势;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字的“六书”里 而“假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再加丄其他种种原因,使得汉字在它记录单音节 的吋候,往往出现一字多音的现象一字多音表现在不同义项、不同场合、不同地名、人名、姓氏等专有名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等种种方面。

比一字多音更难于记忆的是“同音多调"——如 “场合、场所、捧场”与“外场、场院”与“排场",其中的“场悄调各不同拿山东人来说,山东口音与普通话一般只是有声调差别,但四声字大体是对 应的,对应大多也是有规律的——但困难的不在这些规律字上,之外,有相当一 部分字的读音没有规律的对应,这是必须死记硬背的,也同样是造成我们说普通 话总带有地方腔的原因之一一字多音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是一个字,由于区别意义或区别语法作 用或者其他原因,就有几个读音人们如果不按照这些区别去遵守规定的读音, 就会被定义为念错那么即使是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对于这种同形异音异义字, 也不敢说能处处个个都念得对所谓汉字难读,我想这就是难读中的其中一难这里以“那”字为例,它竟然有12种念法,可以算是最麻烦的了这一个 “那”字,既是实词,乂是虚词;既是单字,乂是“奈何”“那一” “哪一”的合 音字;既有书而音,又有口语音它是名词,姓那和名字哪吒就有两种念法它 是动词挪动它是形容词多和平安它是疑问代词,是指示代词,是连词,是古 代的助词,是现代的助词加上预期变化,加上轻声读法,如此种种聚于一身, 就造成仅一个“那”字就有12种念法。

可见一字多音现象的常见性一字多音的产生,一般说来是用以区别这个字所代表的词汇意义,或者是表 示不同的语法作用区别词汇意义的例如“看” 一音kan,是使实现接触人或物;一音kan,是 注意监视守护照料观看和看守这两个“看”都是动词,有两种不同的念法是为 了区别意义表示不同语法作用的例如“钢”,一音gang,阴平,铁和碳的合金,钢铁, 是名词;-•音gdng,去声,把刀放在布、皮、石等上面磨,或者在刀刃丄加钢, 使刀更加锋利,这叫做“钢刀子”,“钢”是动词这样就不止是词汇意义丄有所 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词性,表示不同的语法作用但是,如果从历史文献资料及为今口语深入探寻,似乎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假借”是产生一字多音的因索之一第二,有许多字产生一字多音的原因乃是由于某些别的因素,有的则是原因 不明先说第一点,由于“假借”就有可能造成一字多音借字表咅木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使用原有诸字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古代汉语里 使用得更为广泛从被借的字来说,它本无其义,依声托事增加了它的负担它 可以不改变读音而独立承担外加的担子,这样就不会产生一•字多音但是,也可 能到了后来人们为了区别本义与“假借”义便给“假借”所加的意义另外一个读 音。

还有,由于“假借”本來就是取音同或音近的,这又个产生一•字多音留下机 会如果原来就是音近而并非同音,后人要把它念成音近的,这就多了一个音 如果原来虽在半吋是同音的,而后来语音演变使之成为非同音,这也就多了一•个 音由于以上情况,“假借”就有可能成为产生一字多音的因素之一例如“比”这个字古文字本像二人形,面朝着同一方向,表示二人关系很 好,行动一致后来分为两个字,同向左的为“从”同向右的为“比”这两个 字后来都发展为一字多音的这里只说“比”许慎《说文》八篇上部首“比, 密也”,认为本义是亲密由这个意思引申开来,有的义项与本义还有关系,有 的义项与本义只略微沾边,有的义项与本义疏远到已经使人感觉到似乎已经与本 义互不相干,可以看成是另外j个词,只不过与“密也”的“比”同形血已人 们把比赛,相比较的“比”念成bi按照“旧读”则把比肩,比邻,比比皆是, 比及,比来……的“比”要念成bio IQB把这种区别读音的办法叫做破读、读 破等现在说第二点,有许多字产生一字多音的原因乃是别的因素,现就表述儿个 其他的原因一. 某些单音节的叹词由于感情和语气的变化,会偶种种不同的念法,这样也会形成一字多音例如:呵、啊等。

二 由于口语及书面语不同而产生一字多音例如“熟”,口语念shou,书面语念shuo%1. 方言被吸收进入普通话的吋候,也带来了它原油的念法,这就使某个 字增加了一个音1. 古今音变造成了一字多音有吋有古,音有转移一个字的早期读音 随吋代发展而有了变化,古代念法与后代念法都保留下来,也就产生 了一字多音例如“不”,有bu, fou (否),pi (丕),bi (鄙),fu(拊),Biao (古人的姓)共六个读音1. 死字复活,给予新音新义,造成一•字多音例如“这”,是现代汉语 常用字,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Wzhe, zhei (“这-”的合音)综上所述,可见产生一字多音的原因深究起来还是颇不简单的而这种现 象的存在也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汉字文化的一笔宝贵财 富,值得更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参考文献】 张清常•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3.10 宋一平•语音学新论•学林出版社• 1985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