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11791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枯竭 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当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 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问五年Z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 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 熨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黄冇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为 扭转资源渐趋枯蝎,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步改变对H然资 源过度依赖现状,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当务之急就是

2、要 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性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忖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 1.54亿人。其 中煤炭城市63廉、有色金属城市12廉、黑色冶金城市8廉、石汕城市9朋。我国20世纪 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 朋城市资源衰竭。继2007年12月24 LI,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和2009年3月确定了两批共44个资 源枯竭城市,其中,第一批12个,第二批31个,黄石及大冶位列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

3、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 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 丁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经过几卜年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坏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 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接蹄而至。二是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 弱。该类城市基木上祁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 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白主运营的空间。三是资源枯蜗 型城市产业高度的单一性,或者称

4、为非均衡性。资源型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 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很大,造成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不全,笫三产业以及可 替代产业发展落示。四是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丹突出。矿业企业创造的利税 地方城市留成很低,造成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本末倒置、功能错位的状况。二、黄石与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比较(-)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总体状况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包括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 个I口(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涉及河南、湖北、云南、江西、 辽宁、吉林、宁夏、廿肃、黑龙江等9省,其中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

5、3个,分别是焦 作、萍乡、大冶(具级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 白山、盘锦;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石嘴山、白银、个I口(具级市);典 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2008年10个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不含2个县级 市)总人口 1550 人,GDP完成2392.6亿元,与2005年比,GDP年均增长20.13%;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6亿元,年均增长26.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7亿元,年均增 长36.2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8亿元,年均增长18.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 年均增长24.06%;外贸出M 22.6

6、9亿美元,年均增长24.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8 元,年均增长14.69%;农民人均纯收入5228元,年均增长12.75%。(二)黄石与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比较从总体來看,黄石综合经济实力在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不含2个县级市)中 居靠前地位,GDP、工业增加值、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次居前,财政收入、投资位 次居中,农民收入位次排后。1、经济总量比较2008年,黄石生产总值(GDP) 556.57亿元,在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中扌非第3 位。社会消费品零信额215.56亿元,排第2位。岀U7.09亿美元,排第2位。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258.2亿元,排第3

7、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9亿元,排第4位,生产总值(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位次均与2005年一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4元,排第7位,位次比2005年退后2位。全社会間定资产 投资232.67亿元,排名第6位,位次比2005年退后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374元,排第 11位,位次与2005年一致。2、增长速度比较2005-2008年,黄石生产总值(GDP)(现价)年均增长17.49%,增幅在第一批资源枯 蜴转型试点城市中排第8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22.10%,排第8位,比10个城

8、市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29.77%,排名第6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伟额 年均增长18.56%,排第5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长33.40%, 排第6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高8.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29%,排 第5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1%, 排第9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9%,排第 3位,比10个城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三、黄石矿产资源状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一)黄石

9、市矿产资源状况黄石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市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不含 延伸加T)达4000余亿元,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铜矿保有储量占 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的供矿基地。 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o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质量好、矿层厚度大,宜于務天 开采,为发展水泥等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一全省储量的23.7%, 但产量居全省第一,共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二)矿产资源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黄石市采矿历史悠久,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0、由滥采滥挖到逐步规范的过程。H 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采掘企业82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29家,黑色金属冶炼企业32家。 共有矿山412家。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在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是 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8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1.6%,其中采掘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38.7%,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直接贡献率达18.57%。同时,矿产采选业带动运 输业、修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迅猛发展,采掘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 达到21%以上。笫二,是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X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 其中煤炭,有色等矿产税费收入8.09亿元,人财

11、政总收入的1/8。第三,是吸纳职工就业的 主渠道。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采掘业和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从业人员6.12 万人,其中采掘业从业人员达2.75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四、黄石资源型城市发展血临的形势和问题黄石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粗放式开采和利用,对坏境综合治理 与保护重视不够,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普遍较低。经济结构单一,增长缺乏示劲,在经济发展 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可持续发展能力弱。1、资源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有最大幅下降。一是大批矿山相继闭坑。上世纪70年代 以来,随着资源逐步枯竭,黄石先示有有色新冶铜

12、矿等22朋矿山闭坑,目前保有储量皆累 计探明储量低于30%的危机矿山有大冶铁矿等14朋,煤、铁、铜、铝和金的保有储量分别 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4.3%、23%、39.7%、26.9%和39.5%。二是采掘业日益萎缩,对加工 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弱。1950年,采掘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19%,经过“一 五”到“四五”,采掘业的比重上升到29.99%o从1980年以后,采掘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到2(X)8年不足11%0经过多年的开采,黄石市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已经进入衰老期。2、矿山环境治理落后,生态破坏较严重。矿产采选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给矿区生态环境施加了超负荷压力,矿区

13、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严重煤响生态平衡、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群众生产生活。一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 里,共有开山塘口 40多处,工业尾砂库152座,占全省三分Z二,大量的尾矿、尾砂堆积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地质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黄2003-2008年,塌陷面 积59力平方米,地面沉降1.4力平方米,滑坡335.7力平方米,发生采空区塌陷的矿井有 34处,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长期以来, 高能耗、高污染、高扌非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2008年, 黄石万元GDP综合能耗为2.31吨标准煤,

14、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位;二氧化 硫排放量为6.74力吨,化学需氧最排放量为1.65力-吨;T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和环境治 理项目资金投入多、资金缺口大,仅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就需要投入20多亿元。与此同时, 矿山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非常大。3、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解决民生问题任务繁重。一是下岗失业人数多,就业和再 就业压力大。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全市隐性失业率一直高达20%-25%o特别是黄石 煤洪矿务局、大冶钢厂I大冶铁矿、大冶有色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以“转换机制、 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重纟R,导致大批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截至2008年, 黄石下岗职工人数累计

15、达到10万多人,其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80% 左右。二是离、退休职工人数多,社会保障压力大。全市现有离、退休职工13万多人,占 市区人数的比重达到20%左右,养老保险供养系数为2.1: 1,大大高于一般4: 1的供养比 例;社会保障资金收不抵支,2005以來,黄石市每年新增退休人员80(X)余人,市本级企业 基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累计高达3.5亿元,如果做实个人养老保险帐户需要资金12亿 元。三是城镇职工收入低,贫困人口较多。2008年,黄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34 元,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3047元和419元;黄石市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 数达到361

16、74人,低保金月平均标准仅为230元。四是由于因矿建市、因企设市,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严重滞示、历史欠帐较多。据初步统计,实施城市道路改造和基木的配套设施改造 所需资金,加上近几年来贷款建设的负债,城市建设历史欠帐达到350亿元以上。说、全国部分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世经验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关经验看,资源枯谒型城市转型模式主要采取五种模式: 一是产业延伸模式。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优势,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深度加:T,延长矿产品 的深加工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价值,进而建立起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 利用的产业群。二是产业替代模式。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于外 部力量,建立起基木不依靠原有资源的全新的产业群。三是优势互补模式。通过异地异质资 源的开发来形成白身的产业优势及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势。四是优势再造模式。通过改变资源 配置方式,重组资源存量,同时让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好的行业及部门。五是采取多元发展 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岀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