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116864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一、项目定义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项目所属领域:人文社会、经济政法涉及的主要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 项目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总体研究与当代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二、项目背景1. 项目建设意义2001年和200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北 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的座谈会上,在视 察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2、讲话中,都强调指 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 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 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 性的重人课题,促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蓬 勃进行,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深厚源泉和强人动力,准 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规律。要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 业。江泽民同志还对

3、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的任 务,那就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 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 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 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 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这就要求我国哲学社会 科学致力于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并从总体上推进我国哲 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本建设项目就是遵循总书记的指示,通过项目的开 展,发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整 体实力,一方面推动和实现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学科交 叉与渗透,从整体上实现中国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理论 创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

4、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建设 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推进我 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改革,全面探索培养具有较为深厚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世界眼光、了解中国国情、 学风优良、善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人才的培养机制,并在推动这一机制有效运作的基础上培 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形成具有上述优秀素 质、锐意进取、具有较强的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哲 学社会科学学术队伍。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整体化的 进程中,世界各国均注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 的交叉与渗透,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推进了哲学和社会科 学各学科的发展。具体地看,国外的马

5、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以西 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 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来显示出如下的特点与趋势: 在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对峙与融合的背景下 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特别关注对马克思的早期著 作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以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 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冲突以及当代全球 问题为对象,对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进行哲学反思;在现 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和生存论转向的总体学术氛围中, 特别关注对语言、文化和人的存在问题的研究,并试图通 过与某种当代哲学思潮的“嫁接”去建构种种名目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精 神分析的

6、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这表 明,在对时代的反省以及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我们需要积 极地汲取当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根本理解上,我们与西方学者存在重人分歧。关于国 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进入90 年代的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纯粹 的学术派别,使之处于被冷落甚至是被歧视的状态。因此, 我国的哲学工作者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 发展,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发 展的更为重人的历史使命。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 的国情所导致的特殊问题和论题,因而在完全的可比性方 面不能一一加以比照

7、对应,但就法学理论的一般性论题以 及相关的理论解决方案而言,国外的研究成果水平之高已 经在总体上远远超出了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现有水平。国 外较高的研究水平体现在:抽象的一般理论研究广泛地 吸收了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甚至理工类学科的理论思 路和方法,因而研究视角独特而新颖,理论结论的可靠性 与科学性较强,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也较强;其理论研究 的重点始终是针对社会现实中的具体的重人问题,并具有 明显的全球意识,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与预见性较高;其 研究的确是百花齐放,学派林立,学术交锋频繁。在经济学科中,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西方主要国 家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数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已经 有机地融入到具

8、体的经济学专业和研究领域当中。目前数 量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模型理论和计量理论上出现了新的突破,非平稳时间序 列分析、结构性模型的动态分析、微观计量分析、非完全 信息下的对策理论等出现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引发 了大量的热点研究课题;在经济理论动态化分析和随 机化分析方面出现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将数量分析方法引 入到金融和管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对 经济危机、政策机制和经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当 中,出现了新凯恩斯综合和新古典经济学复苏等迹象,为 数量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证应用提供了契机; 以模拟 技术和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经济计算和模拟实验发展迅猛, 使得

9、微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和宏观层次的总量调控都更加 科学和有效。目前国际上数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比较灵 活、研究和教学相当规范、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结合紧密,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经济学整体发展的基 础性和引导性作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不断地拓宽和深化 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并出现了各 人文、社会学科交叉、渗透和整体推进的趋向。从国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看, 有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有的集中研究马 克思主义哲学史,有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 有的集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有的集中研

10、究邓小平哲学 思想。与上述重点学科或博士点相比较,吉林大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于:以哲学体系改革和哲学 观念变革为突破口,以辩证法理论和唯物史观研究为基 础,以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为重点,注重哲学与社会学、政 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与渗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行总体性研究。在法学理论方面,现有国内水平不是太高,各高等院 校同类学科的研究水平人体上淤不多,各有优势和所长又 各有不足。原因在于,我国真正重视法治建设时间不长, 法学理论工作者对于国外的研究状况的了解在整体上还 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研究成果的理论抽象水 平、理

11、论层次还比较浅,另一方面,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 功能还不强;一方面,法学理论工作者对于中国国情的了 解既不太深入也不太全面,一知半解并满足与此者较多, 另一方面,法学理论工作者对国外研究状况的了解没有很 好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其理论研究打破的东西多,但真 正有建设性意义的东西少。从总体上看,吉林大学法学理 论学科的主要优势和特点在于: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 厚的教学科研梯队,形成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活跃的学术 氛围,展开了层次高,种类全的科研项目研究,并展开了 广泛的学术交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数量经济学现有国内水平正处于快速提高的过程当 中,目前主要以吉林人学、清华人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12、 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水平较高,其他综合性人 学和财经类院校均将数量经济学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建设。 数量经济学在本世纪伊始便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局面, 重要原因是多数经济学家对于数量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 在促进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达成了共识。衡量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的指标主要包括: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是国家重点学 科;教育部批准的惟一的数量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在 吉林大学;在全国高校当中最早获得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了权,并且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丄后流动站;吉 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宽泛性和深 入性,在代表性研究方向,例如宏观经

13、济形势预测和景气 分析、经济政策机制和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优化理论和风 险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吉林人学具有比较 完善的经济实验和模拟设施,在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等 方面具有扎实基础,并且具有研发大型系统和进行重人经 济问题攻关研究的条件和能力。三、项目现有基础1.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于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了权,并于1988年被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于1994 年底被确定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并于2002 年再次被批判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 的哲学重点学科和哲学人才培养基地,为繁荣我国哲学事 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4、哲学研 究和教学中心之一。在学术队伍方面,本学科点已经形成结构合理、实力 雄厚、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现有教授16人,其 中13人为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教师除1名硕士和2名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外,均已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坚定不移地进行学风建 设,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学术风格,这就是:倡导和鼓 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风和文风,坚持和 深化理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倡并营造既 要坚持原则、又要致力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引导并扶 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学术新人 和学术成果。已培养了一批有所建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高 层次人才。本学科点坚

15、持不懈地进行哲学教育改革,形成 了本、硕、博连续培养的层次清晰、内容充实的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 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的指导思 想深化教学改革,先后于1997年和2001年获得国家级优 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一等奖。在科研条件方面,本学科资料室哲学书籍达1.5万册。 建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马克 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具有较好的整体科研条件。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哲学使命 而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哲学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体系改革、哲学观念更新

16、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 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理论发展 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 设和哲学观念变革方面,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哲学通论等著作;在辩证法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实 践辩证法导论、矛盾思维概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 判、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著作;在唯物史观和社会 发展理论方面,出版了社会发展哲学、社会发展的哲 学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中国社会和经济发 展战略、唯物史观只纲要、从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哲学与社会主义等著作。本学科点承担了当代“中国 哲学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问题”、“马 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的发 展”、“科技革命与世界观变革”等一系列国家社科基金或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推进当代中 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学术论著。1990年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