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09708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研究-红袖添香大观园 著名香学研究专家贾天明先生说,香文化是以“香”作为媒介和载体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民间用香往往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自我愉悦心灵的智慧,表达了人们谛听纯净心灵之音的禅意与简朴。红楼梦有130多处写到了香,其中写诗填词提到的“香”就有很多。从袅袅茶香到馥郁的薰香,虽然没有看到香烟缭绕,没有闻到香气袭人,却身在香中,怡然自得。第十七回,宝玉随同贾政等一群人来到有“千百竿翠竹”掩映的“数楹修舍”,宝玉为此处题匾为“有凤来仪”,题联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古代人家里都会用鼎焚香,一方面除虫,一方面熏香。日光透过竹影照在香的烟和茶的热气上,都泛着绿色。整句未

2、出现一个“竹”字,可是竹子的色彩和寒意全部都出来了。诗中的“宝鼎”为鼎式薰炉,内装直接烧薰的香材(沉香、檀香等),可以一种香材单焚,也可几种香材合烧。炉中放入木炭,炉盖、炉壁、炉底开出许多小孔以助燃烧和散发香味。第二十二回,上元佳节,元春差人送灯谜到大观园,小太监提着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众人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其中宝钗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龛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首诗的

3、谜底是“更香”。更香是一种标着刻度的香,古人根据其燃烧的长短来计时。更香属于印香,是将香粉填到预先准备好的相连不断的模子里,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文字或图形,常见的有莲花、八卦、福字、寿字等,然后点燃,表达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心愿。第二十三回,二月二十二是搬进大观园的好日子,宝玉此后每日和姊妹们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有一首夏夜即事提及:“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女孩子打开梳妆的镜匣,就像明月映窗;檀香弥漫缭绕,像是白云飘进了屋子。此烧香法乃密闭门户,几炉香同时烧之,待香气积满后卷起门帘,这时云雾缭绕,香馥满室,但是没有烟火之烈,足见怡红院高超的烧香技巧。清代贵族大量用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对于彼时的普通文人而言,香更多代表的是澄心明理、安身立命。-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