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096861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研究-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 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夏商周“礼”文化的创立和形成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文化标识,“礼”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创造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礼”文化是春秋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的直接源头,而儒家思想是对“礼”文化的传承、提升和创新。儒家思想是春秋时代世界最先进的地域思想文化。秦代“焚书坑儒”是对上古夏商周“礼”文化的斩杀与割裂、否定;而西汉“独尊儒术”是对“焚书坑儒”的否定之否定,及对夏商周“礼”文化的传续、链接与弘扬,是一次正确的政治抉择和文化转型。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是一次理性选择、前进选择和生产力选择,其后出现的“汉唐盛世”是对

2、“独尊儒术”政治思想变革的实践检验和黄金馈赠。中国的统一是两个人完成的:秦始皇统一了国土、文字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汉武帝统一了国家意识形态。中国秦代创造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与汉代独尊的儒家思想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封建政治模式,延续2000年直到清朝末年。当代世界的先进文化在哪里?在中国。13亿中国人民正在改革开放和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创造当代世界的先进文化。关键词:独尊儒术;抉择;转型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许多偶然事件,中国汉代发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被认为是一次纯粹的偶然事件。但马克思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太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偶然性不起

3、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我们认为,西汉初期“独尊儒术”这一影响了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变革,其实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抉择和文化转型,对其后保障中国社会的国家统一和发展繁荣,起着重要的长远的决定作用。一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传承出新的时代先进文化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空前活跃的时代,各派人物纷纷登上舞台,“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互相碰撞,老子、孔子、墨子等大思想家针对社会现实和变化,展开激烈争论。同时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使社会达到空前的文化繁荣。孔子儒家思想是百家中的主要学术派别。但是,儒家思想是流而不是源,是孔子对夏商周三代礼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结果。1.“礼”是中国

4、社会走向文明的文化标志,是人类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化形态体系华夏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夏王朝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作为调节阶级关系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需要,“礼”随之创立和诞生。正如钱穆所说:中国文明自上古神农、黄帝、尧、舜、下及夏商周三代,禹、汤、文武、周公,当已有二千年以上时间,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已经成熟。什么是“礼”?说文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也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的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礼”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体现,表明人类第一次真正有了高于动物界的形而上的东西。“礼”的形成

5、创立和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礼”是夏商周三代创造的文化积成,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开端的文化标志。“礼”亦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比较成熟比较系统的文化形态,从此人类第一次真正有了高于动物界的形而上的东西。孔子是“礼”文化大美的发现者和礼文化濒亡的救失者。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儒家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存在巨大生命力。孔子何以创立儒家思想的?源于他对时代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他对古文化的存亡焦虑和特殊情感。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学不得了,他发现了夏商周“礼”文化之大美。他啧啧称赞说:“殷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然而孔子又发现这个“礼”文化有濒临灭

6、绝之危。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对此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激起他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决心挽危救失,传续绝学。于是他搜寻于败垣,拜访于乡野,或谒隐贤,或得遗篇。辑片简以成册,拾残缺而补章。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孔子终于搜集并整理出书诗礼乐易五部古籍典章,使中国上古三千年文化瑰宝遗存得以见之于后世,传之于后人。中国上古文化成果得以流传,孔子居功至伟。中国夏商周上古文化的核心是“礼”,它是华夏民族先人数千年社会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之树结出的第一颗文化硕果,在原始社会特别是奴隶社会实际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

7、用。什么是“礼”?左传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礼”文化与孔子有什么关系呢?孔子曾自谓:“述而不作”。我们以为,其实他是“述而有作”。孔子“述”什么?一言以蔽之,述夏商周之“礼”。所谓“述”者,抢救也,收集也,整理也,修改也,取舍也,编纂也。孔子“作”什么?一言以蔽之,创春秋之“仁”文化。所谓“作”者,评论也,生发也,抽象也,制造也,创新也。前者为礼文化,是传承;后者为儒文化,是创造。对此,钱穆先生曾评价曰:“孔子为中国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传统。”诚哉斯言!

8、但孔子传承古代礼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和前进,是见变知变且主张变化的(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落脚点不是照搬古人而是出新。所以,孔子是相当注重有所“损益”,即既克服又保留的。譬如,夏商周三代极其崇奉鬼神,孔子却“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在对周文化作漫长而深入地思考之后,酝酿形成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终于完成了巨大的历史担当。他传承了“礼”,创新了“仁”,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提出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敬,和、宽、道、立、敏等一套道德范畴。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在华夏诞生了。东周以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9、是“礼”;而西汉以后,中国社会主流意识是“仁”。礼是帝王之仪的社会延展,而仁是草根观念向主流擢升。礼是贵族血统,而仁是卑贱出身。礼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仁”一降生即表明新生士人阶层获得精神成长并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礼主要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礼不下庶人”。而“仁”是新兴阶级争取阶级利益、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政治宣言。马克思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是故,我们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从“礼”到“仁”,是文化的拓展,是思想的跨步,是道德的升华,是权力的移迁,是平等意识的呐喊,是走向人的解放和价值发现。孔子儒家思想的创立是时代的一件大事,是一种新文化。它源于“礼”文化又高

10、于礼文化,是新兴士人阶层的思想意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孔子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二从“坑儒”到“尊儒”:历史文化的双重否定和应时顺势的战略决策1.“焚书坑儒”是对儒家思想和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否定汉武帝为何要发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场变革?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儒学的文化特性分不开的,可以说,“独尊儒术”这场改革具有时刻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儒家思想出现后曾遭遇灭顶之灾。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儒家典籍被焚毁,460多个儒生被坑杀。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浩劫发生了。秦始皇实际上是要斩断夏商周文化传统改弦易辙。然而讽刺的是,秦政权只维持短短15年时间二

11、世而亡。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是其速亡的文化根源。我们以为,暴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却是一件幸事,否则,中国文化必然走上刑治之歧途,导致恐怖、役民、落后、国家分裂和文化传承中断。若果,则中华文明必然走向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同样的悲剧道路。2.“独尊儒术”是对“焚书坑儒”的再否定,使中华文明重拾和延续上古道德文化传统“焚书坑儒”之后不到百年,历史来了一次否定之否定。汉武帝反秦道而行之,废强秦刑法之学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重归夏商周之道统。这是一次重大政治决策,是一次历史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孔子为之奋斗数十年没有实现的目的达到了,一个民间思想家的理论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指

12、导思想。这次变故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具有偶然性还是必然性?是中国之福还是中华之祸?只有通过逻辑推论和以历史事实来回答。若无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可结果?3.“独尊儒术”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选择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是心血来潮?是个人爱好?还是权力意志?我们认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

13、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

14、了。 ” 根据恩格斯这一论断,我们认为“独尊儒术”这一偶然事件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是一次理性选择:首先,“独尊儒术”是一次“人性的选择”。秦王朝统一后继续推行暴政,与夏商周“礼”文化传统的道德性和儒家“仁学”的执政理念相悖。孔子是鲜明地反对暴政的。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孔子是提倡德政的。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以“独尊儒术”是得人心、顺民意、从民欲的人性之举。正如马克思所说:我是一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其次,“独尊儒术”是国家统一的选择。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国家统一的文化。夏商周是大一统的王道社会,王道荡荡,光被四野。孔子继承了尧、舜、周公的一统思想,

15、反分裂,“堕三都”,一生不遗余力求统一, 游说七十余国,干八十余君,宣传“一匡天下”,安民安百姓的政治主张。孔子儒家思想代表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大势。事实上秦法治以二世而亡,仅存十五年;而两汉王朝合计尊儒治国存在400余年,是秦政权寿命的20倍,汉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久的朝代之一。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五千年基本保持统一的伟大国家,儒家思想发挥的凝聚、统领和教化作用,无可置疑。再次,“独尊儒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选择。秦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均,如何保护国土的完整和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秦始皇建国后的第一要务。秦王朝才推崇李斯、韩非的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施行暴政,

16、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繁重劳役制约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是修筑长城。秦灭六国始筑长城,年征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 劳作无以果腹,纺织无法蔽体,而如此之多的民力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是死亡不计其数,千里之边荒之地尸首遍野。百姓十有五户想造反已不足为奇。第二是修建阿房宫。秦统一后每年动用民工七十万修建阿房宫,时年秦王朝总人口不过2000万,青壮劳力抽丁比例惊人。第三是开建骊山墓。骊山墓自秦王登基之始动工,年征用民工七十余万,耗时30余年,最后全部工匠活埋。这三项工程极大的削弱和破坏了国内正常的生产。二是秦王朝严刑峻法,刑法多而残暴,有8大类30余种,仅死刑就有绞刑、枭首、腰斩、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