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9607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例研讨评优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课例研讨过程材料研讨主题:如何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持:*员:作课教师: |c z|c zC |c zjc |c |c z|c |c |c作课内容:四隹级语文上册军神(第二课时)研讨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日常教学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观察、调查和实践,我们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 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课堂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过程。问题由教师预设,内容 由教师掌握,结果由教师控制。对话的方式也多是教师与好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多数学生当听众的格局。学生很少有口己的独特见解,常常在揣摩教师的意图。(二)对于文本的理

2、解停留在文章内容的层面上,只知道写了什么,很少品味负 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更不用说结合重点词句深刻体会文本内涵了。以至于 出现理解浮于表面、游离文本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却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领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二、梳理问题定主题透过这些现彖我们感觉到,新课改持续了九年,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 得到落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一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停留在表面,此 外,我们还注意到,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 一词在我国课程纲领性文件中出现还是第一次,“

3、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那什么是对话? 它同以往的教学有什么不同?如何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呢?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 我们,因此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学期初把“如何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作为本学期 课例研讨的主题,进行研究探索。三、理论学习明方向为了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我们通过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研究了本册教材,釆 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细节 解读新课程慕本理念与基本问题透析等相关书籍以及平泉县课例研讨程序等资料,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查找相关资料,互相交流。几经讨论,大家有了以下共 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 学意

4、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不仅仅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表层言语的 往来,而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 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我们觉得阅读对话就是 以对话的形式使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交流从而建构心智的过程。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对话 同其他一切对话一样,也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一是言说。倾听,首先是 倾听文本,其次,是倾听他人(学生或教师)对于文本的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 言说,是学生、教师将“倾听”文本的结果进行交流,以达到思想碰撞、智慧共享 的目的。这种对话

5、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 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 身,从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四、集体备课找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通读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精读课文,决定在课堂上 通过读、品(品词析句)、谈(谈感受)、评(评价)、演(表演再现)、质疑解 疑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知识、情感、需要、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诸多方 面进行积极的动态信息交流,(出示投影)随后我们以第六单元第二十七课军 神为例,进行了集体备课。第一次备课,我们想把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和分析刘 伯承的性格特点这两方面结

6、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后来考虑到课文偏长,如 果面面俱到,很容易产生泛泛而谈的现象,难以深入文章中心。经过再三斟酌,决 定采取分人物抓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前师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第一课时在初 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神情变化这条主线,掌握文章的整 体脉络,初步与文本对话。第二课时,我们以“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最受感动的词 句,在文章的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再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这个中心话题为重 点,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情境,通过揣摩文章的重点词句、结合学 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悟文本,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在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

7、心,进行思想、情感等心灵的沟通与交融,进 一步与文本对话。经过研究,决定由刘玉敏老师來执教这一课。下面让我们共同走 进刘玉敏老师的课堂。五、大家观课验实效。军神第二课时片段。(放录像一)附军神教学设计(执教:刘玉敏)教材分析:军神讲述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一刘伯承将军1916年3月参加“讨袁护国 战争”,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右眼负伤后,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去医院求治,手术中 坚决不用麻醉药,忍痛接受72刀,以自己的钢铁般意志赢得德国军医赞叹的故事。本文线索清晰,故事感人。文章以“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为线索,采用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的塑造了刘伯承刚毅果敢的“军神”形彖。 教学目标:知识

8、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刘伯承将军介绍治疗的故事。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意志坚强,从而也理解“军神”的深 刻含义。4. 把这个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讲给其他人听。过程与方法: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 默读课文;2. 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3. 以“自读、感悟、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 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

9、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感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最受感动的词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再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1术前,刘伯承拒绝麻醉:(1)从术前刘伯承的表现感受其意志坚定。指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如当时刘伯承受伤的情况及刘伯承打胜仗的情况等, 谈体会感受意志品质。指导学生结合自

10、己受伤时的感受与刘伯承表现对比,谈谈刘伯承的毅力非凡。师:刘伯承曾说:“孙膑失去双腿仍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了一只眼睛, 只要有清醒的大脑,也可以为祖国效力”。为了报效祖国,他拒绝麻醉,做好了忍受 剧痛的准备。(2)从术前沃克的表现谈谈感受。结合手术的复杂和医生的担心,吃惊,感受 刘伯承的坚强。(3)分角色朗读。师:平静的回答,不平凡的选择,为了保留一个清醒的大脑,他毅然决然的选 择了忍受剧痛。正是手术前刘伯承这无畏的选择,才会赢得沃克医生后来对他的赞 叹。2. 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1)从术中刘伯承的表现谈谈感受。指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抓坏了

11、” 等重点语句,感受手术中的刘伯承在忍受着剧痛,体会其意志如钢。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受伤的感受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带体会读18段。(2)结合沃克的表现谈谈感受。体会刘伯承的坚强的意志。带体会读17段。(3)情景展示。(出示手术时的情景图片)指导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师: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17, 18段3. 术后刘伯承说出刀数。(1)抓住重点词语如“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吓了一跳”“惊呆了,失声 嚷道”体会刘伯承的坚强。(2)指导学生结合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刘伯承与沃克的一系列表现,谈 谈沃克对刘伯承的赞誉为“军神”的一句话的理解。生读。师:刘伯承意志如钢

12、,毅力非凡,坚忍不拔,我们赞叹他为军神。中国军人正 是具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中国革命战胜重重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成 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朗读。(三):拓展1. 教师总结深化情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不仅被赞誉为“军神”,他还有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 生等美誉。他带领的军队令蒋介石闻风丧胆。2面对刘伯承元帅,你想说些什么?(结合自己以后遇到挫折和困难怎么做?)3.升华情感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挫折。我希望同学们在困难面前也 能向刘伯承那样,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做生活的强 者。(四)课后实践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当代社会具有“军神”精神

13、的人物和事迹。准备开一个读 书报告会。板书设计: 27军神术前 拒绝麻醉 术中 一声不吭 术后 说出刀数六、个人反思谈得失(放录像)刚才,我们观看了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请刘老师就这节课,结合主题做一 下自我反思。附军神教学反思刘玉敏在大家确立了 “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的方法后,由我通过军神一课进 行了课堂实践。现反思如下:1 努力创设对话情景既是对话,就应该有共同的话题。因此在大家初步了解课文之后我便引出了这 样的话题:刘伯承的表现令沃克医生一次又一次的感到震撼,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 也一定被深深地感动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最受感动的词句,把你的感 受写在文章的空白处,再试着把这种感

14、受读出来。此时,学生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 读起来。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再现手术时的图片,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精心设计导语,把对话引向深入。2. 给予学生充足的对话时间默读课文和小组交流各用了五分钟,全班交流用了近二十分钟,这样我把一节 课的四分Z三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同伴交流、与教师 分享,真正实现在对话中感悟文本。3.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教学中我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感受,如在赵旭东谈感受时,话说 的罗嗦,语无伦次。在以往我为了教学进度会替他把感受说岀来,而现在我不去打 断他,尊重学生与文本

15、的对话成果,体现对话的平等。4.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1) 在感悟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手术中,通过“一 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坏了”来谈体会。同时引 导学生通过先说出词句的本意,再说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这样的顺序,有条理的 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如范佳琳同学结合自己平时打针经 历谈刘伯承不用麻醉手术时一声不吭的坚强。(3)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感受。女小张文宇同学在谈手术前刘伯承拒 绝麻醉时,结合课前查阅的刘伯承眼部伤势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刘伯承一个真正男 子汉的形彖。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感悟文本的时候,心里想的不 知道怎样表达出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思想,将是今后日常教学 的重点。另外,在课堂上,我没有把握好教学时机,错过了课堂生成的一些亮点, 所以今后还要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七、同伴互助共分享(放录像)刚才刘老师主要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充裕的对话时间及课堂中得失进 行了反思,半年来,经过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阅读对话中感悟 文本这一主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各位老师结合这节课和我们研究的主题, 各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