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94231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法官司法意识的的教育与培养司法意识就是法官在司法活动过程中依据自己特殊的职业,综合专业的法律知识、独 特的法律思维方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所形成的特定的司法品质。 其核心是独立、公正、中立、平等、透明、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一、对法官进行司法意识教育和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司法意识要求法官祟尚法 治、心存公正、坚守中立、独立思考,要有着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形象和职 业规范,要在法律程序范围内勤勉履行职责。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法官的要求,是法官 公正司法的基本素养,更是职业之基,立身之本。接受司法意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司法意 识对审判和法院其他各项工作小有着极其

2、重要的意义。1、司法意识是法官职业本身的基本要求。立法是公正的尺度,审判是公正的艺术, 法学是公正的学问,法官是公正的使者。法官肩负着依法独立公正裁判的重任,在一般 民众眼里,法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法官的司法意识关 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司法公止的最终实现,因此良好 的司法意识是法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2、司法意识是法官自我提示、自我规范职业行为的思想基础。无论法律制定得如何 科学,体制设计得多么完美,但对案件的最终作出结论的是法官,也正因为如此,司法权 表现出其特殊性,而司法权又处在社会权力体系之中,不讨避免的有來自各方的干扰,法 官的

3、公正和权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廉洁无私,因而进行必要的自我提示,时刻运用 法纪自我规范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审判权就极有可能被贪欲、金钱等物质利益所侵 蚀,法官的尊严和公正形象将会大打折扣。3、司法意识是指导法官正确开展司法活动的思想源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 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法官作为法律职业者必须树立司法意识, 法官的司法意识是法官进行司法实践的积极要素,是止确把握法律文化、准确解读立法本 义的思想基础。有了良好的司法意识,法官在市判实践中就能通过缜密的思维而将法律规 范与案件事实巧妙地结合起来,熟练地运用法律规则解决齐类纠纷,同时在法律出现漏洞 或空白时

4、,能够运用法条之后的共同规则对案件进行综合判断,推导出合理的裁判结果。4、司法意识是适应现代审判机制的素质基础。近年來,司法改革无论在理论界还是 司法实务界越来越被重视,人们在遵守法律的基本精神、原则和程序的基础上对审判方式、 办案技巧以及影响审判效率和办案社会效果等落后的诉讼环节进行了大胆地改革,逐步形 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审判机制,这对法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社会经验提 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转变司法意识,紧跟吋代步伐,才能把握先进法律文化的发展方向, 才能在新的司法环境下做到事理明晰、法理透彻、逻辑严谨、裁判公正。二、开展司法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其必要性F1前,各级法院在“三个代表

5、”的指引下,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不可否认在法官 队伍中有一些人司法意识较为淡薄,在审判活动小缺乏谨慎心理。具体表现在:(-)规 范意识、程序意识不强。法律文书的制作、送达不严肃;法院之间受理相关联案件不协调、 不统一,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没有法治统一的观念;开庭时法官不守时或中途随意离开 审判席;少数案件执行措施缺乏严肃性;(-)中立意识不强。法官与当事人或律师之间关 系过于密切,没有距离感;案件没有最终形成结论时所发表的意见带有倾向性;少数人有吋 还让当事人安排工作餐,上娱乐场所,向案件当事人借钱借物;(三)还有些人法纪观念 不强,谨慎心理不够。同一法院内工作人员为案件向承办人打招呼毫无顾

6、忌,上下级法院之间为案件疏通关系也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人违反纪律泄露审判秘密;(四)效率意 识不强,作风不够严谨。办案作风拖沓,超审(执)限现彖没有从根本丄杜绝,为民司法 的宗旨意识淡薄等等,这些现象足以表明进行司法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 性。笔者认为在培养和积累司法意识过程小必须倡导:1、重法学矢口识的学习。当前,最高法院出台了争创学习型法院、争当学习型法官 的和关规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掀起系统学习法学理论的新高潮。作为法官要善于学习, 要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囤;一方面要精心钻研法学理论的深刻内涵,努 力通晓其精神实质,另一方而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解决具

7、体问题。要通过 学习,形成系统的思考方法,提高自己的办案技能、自律意识和创新水平。2、重思维方式的训练。法官应具有理智和成熟的思维,即理性思维,这种理性思维 是通过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法官要在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对各种纷争运用法律 术语进行观察和思考,将诉至法院的诸多社会问题演绎成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符合 法律逻辑的理性判断,最终形成公止的裁判结果,这种训练是在无数的个案审理的思考中 反复锻炼才能完成。不仅在案件的审理中要重思维的训练,尤其要在法律文书的制作上要 注重严密的法律思维,合乎逻辑地阐述裁判的理由,准确无误地表达裁判结果。3、重社会经验的积累。法官应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没

8、有社会经验的法官难以对 法律纠纷作出明智而公正的裁判,因为司法工作与一般工作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诉 讼过程中,尢论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审查判断,还是对适用法律的选择,都受审 判主体审判经验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经验具体包括娴熟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分析和判断是 非的能力,评价与分析证据的能力、组织和驾驭整个庭审活动的技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等等,半然这些经验需要法官从事法律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才能逐渐积累起 来。4、重法治意识的树立。法官职业与法律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树立法治意识、依法 办事是法官最基木的要求,也是最基木的职责。法官首先要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案件的 处理只服从法律,这

9、就耍求法官心存正义、忠于职守、铁而无私、廉洁公正;法官其次要 精通法律,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法律技巧,要在通晓法律的前提下将抽象的法 律规范应用到具体的案件事实中去,合理、公正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纠纷。5、重职业道徳的优化。法官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社会道徳意识,遵守普遍的社会道徳 规范,而且更应具备法官这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索养。在司法活动中,法官应注重对公正、 敬业、坚强、文明等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尽可能地将这些要素优化。实践表明,法官的职 业道德意识越强,就越能在审判过程中自觉地依职业义务和责任,理性地处理情感因索, 准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当事人在诉讼的参与过程小就越能感受到司法的公

10、正。要通过以上的倡导和循序渐进地积累,努力使法官的素质岀现以下儿方面的转变:1、公正意识有所增强。司法公正是审判工作的本质和灵魂。要通过司法意识的教育 与培养,使每一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切实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以审判活动为载 体,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效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中立意识有所提高。中立性是司法的基本属性之一,要通过教育与培养,让法官 清醒地认识到在审判活动中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与他们之间应保持平等的距离,无 论在庭审过程中,还是在有情感因索介入或利益床力之下,都不应对任何一方肖事人有倾向性,而应持中立的态度,尤其要在程序的适用小保持小立。对案件做到居

11、中裁判,不偏 不倚。3、程序意识有所凸现。通过司法意识教育活动,耍使法官尊重司法程序,认识到司 法程序的的独立价值,体会到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用规则性思维对待诉讼中 的每一个环节;要把程序公正作为实体公正的切入点,让公众看得见程序的公正性,进而 和信裁判结果是公正的。4、效率意识有所加强。公正与效率都是司法应追求的价值H标。要以培养与教育为 契机,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效率意识,要严格按诉讼法中审(执)限的规定完成审判任务, 案件审理中要合理配置审判资源,要行动快捷,及时高效履行司法职责,只有这样,才能 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三、司法意识的培养与教育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司法意识的培养与

12、教育是与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活动,是事关法官形象和法院权威的 举措,各级法院要积极行动起来,力争使法官群体这一意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1、要正确处理好司法意识教育培养与审判工作的关系。司法意识培养与教育是为了 更好地促进审判工作,切实树立法官形彖和法院权威,是进一步做好审判工作的前提,不 能有“培养教育与审判工作有冲突”的错误认识。2、要正确处理好司法意识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司法意识培养的关系。司法意识教育 或许是阶段性的,但对法官司法意识的培养是永无止境的,要加强经常性的司法意识的教 育和培养,要在经常性的工作小制定出切实可行具体措施,并狠抓落实;要在教育和培养过程小注意经验的总结;要紧密联系审判工作的实际,对照法律规定和法官职业道德准则, 使经常性的司法意识培养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