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09319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0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研究-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 春天里的寒食节春天的到来,调动生命的感官技能,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风,看不见,但拂动的枝叶可以告诉我们春天就在那里。唐代诗人李华在春行寄兴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今天的我们应该去用心体会的自在、自适和自由的境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簇桃花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介之推寒食,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据传,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有负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愤而隐于绵山,晋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之推抱树而死。百姓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此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执拗

2、的介之推有功,但不言禄,不求回报,奉母隐居。在政治场域中,这样的品格在君臣关系中有独特的价值!(介公祠里的介子推像)火禁:周之旧制按周礼秋官司烜氏有这样的记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中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木铎,即以木为舌的铜质大铃铛。古人在宣布政教法令之时,巡行振鸣木铎,以引起众人的注意。由此可知禁火为周的旧制。所谓的“火禁”,即防火的禁令,用火之处及备风燥者。汉代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亦无关。只是到了晋朝陆翽的邺中记以及后汉书周举传等才开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cun 烧火

3、煮饭,老小不堪,岁多死者。(后汉书周举传)什么是龙忌呢?李贤注曰: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懼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傳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寒食:专属春天的节日最初,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有在春之说被后世沿袭下来。到了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这样的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有的地区也把清明称为寒食。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爲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面朝山谷花木,远足水畔林间,吟啸徐行,春暖花开,远离人世间的喧嚣。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其实并非不明白政治场上文字游戏的可怕和危险,但他耿直的天性和浪漫的气质让无法抑制言说的冲动,最终让和煦的春天变成萧瑟的秋天,苦不堪言!【待续】敬请支持微信公众订阅号:国学时代-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