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093039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前舞马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张说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唐代的大型宫廷娱乐游戏,除了“斗鸡”外,还有一种叫“舞马”。所谓“舞马”,又称“蹀马之戏”,即让装饰有金带绣衣的马群随着鼓乐舞曲作起卧跳跃、奋首扬尾、旋转直立等舞蹈动作。所不同的是,斗鸡活动起源较早,早在先秦的周宣王就有驯养斗鸡用来打斗的记载,而舞马之戏则较迟,见于文字记载的是三国曹魏时代曹植的献文帝马表。其中提到汉献帝时,他的父亲曹操有匹大宛国的紫騂马,“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

2、应”。另外,斗鸡常用来赌博,舞马则纯粹是一种表演,而且带有杂技技巧。据宋代李昉太平广记等资料记载,舞马时,有时让乐人执鞭在高台上指挥,有时又让乐人骑在马上,有时让舞马在石台上登降,有时又设置三层板床,让舞马在板床上旋转。在奏饮酒乐曲时,群马还会“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叫做“登床舞拜、衔杯祝寿”。由于要胜任这种艺术性极强的表演活动,舞马必须品质优良,合乎其特有的标准和要求。一是要体形健美,外貌奇特,观赏性强。宋人董逌在仔细研究了前代保留的舞马图之后,总结说:“其为马异于今者众矣,或角或距,朱尾白鬛。盖所用于舞者,其马果有异邪?”南梁张率则描绘所见的吐谷浑舞马“有竒貌绝力”;二是必须动作协调能力强

3、,且能解人语,善知音节。曹植在献文帝马表中形容自己的舞马是“善持头尾”,张率所见舞马则“能拜善舞”。因此,舞马难以从体质驽劣的中原土产马中选出,而主要来自域外一些出产良马的草原地区。这类会“习拜”,能“与鼓节相应”的“舞马”产自西域,是张骞同通西域后才流入内地的。据有关资料主要产地有四处:一是大宛。大宛位于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隋唐又有拔汗那等政权。该国所出“汗血马”高大矫健,号称“天马”,堪称优良之最。早从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就不惜血本从这里引进种马。宋膺异物志描绘道:“大宛马,有肉角数寸,或有解人语及知音舞与鼓节相应者。”曹植献文帝马表中提到的舞马就是来自大宛。直到今日,汗血马认为最为优良

4、的马种,世界上有一个世界汗血马协会。今年5月12日,世界汗血马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土库曼斯坦(古代大宛国所在地)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赠给习近平主席一匹汗血马。第二是吐谷浑主要统治着青海地区,也以出产良马而著名。北史记述道:“青海周围四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是向中原王朝进贡舞马比较频繁的政权。南北朝时期,吐谷浑不断加强与南朝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宋、梁相继册封吐谷浑王为河南王等名号,而吐谷浑王则将舞马作为礼品不断进贡到中原来。据沈约宋史卷96索虏传记载:宋孝武帝刘骏“大眀五

5、年(461),(吐谷浑王)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姚思廉梁书卷33张率传: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505)三月甲寅,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于此同时,吐谷浑也像北方中原政权进贡舞马:西魏大统(535551)初,“夸吕再遣使献能舞马及羊、牛等”。第三是吐火罗。主要在今阿姆河流域,原为大月氏西迁后的立国之地贵霜帝国疆域,居中西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86记载:吐火罗都城“城北有玻瓈山,南崖穴中有神马。国人每牧牝马其侧,时产名驹,皆汗血焉,事与大宛同”。唐陆龟蒙有开元杂题七首舞马诗中有“月窟龙孙四百蹄,骄骧轻步应金鞞”句,明代学者陈耀文考证说:“月窟,即指月氏之国。”

6、在唐代,吐火罗很可能是中原舞马的主要进贡之地,以至陆龟蒙把唐玄宗所训练成的百匹舞马统统称作“月窟龙孙”。第四为大秦。即罗马和东罗马帝国,唐称拂菻,因在波斯湾以西,又号称“海西国”。该国地域广阔,出产良马,俗有大秦马能解人语之说。除此四地之外,西域的疏勒,境内的银州、幽州也有向朝廷进贡舞马的,但多是从外地购入作为贡品,非本地特产。明皇杂录说“(安)禄山尝睹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匹卖于范阳”,说明唐代幽州一带也盛行舞马之戏。舞马之戏以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最盛。“舞马”和“斗鸡”一样,皆作为玄宗皇帝的八月五日生日即千秋节上重要的表演节目,地点在兴庆宫勤政殿之前,后来在元旦朝会和清明节的宫廷举行大型

7、宴饮活动时也常有斗鸡和舞马之戏,地点在骊山或洛阳宫等地。据新唐书礼乐志、明皇杂录、太平广记以及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等史料和诗话对此皆有记载:“唐开元中,教舞马四百蹄,衣以文绣,饰以珠玉,和鸾金勒,星粲雾驳,分左右,每舞,藉以巨榻,舞倾杯数十曲。俯仰赴节,曲尽其妙。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尽管开元天宝年间不是马舞的初创期,中原地区不是马舞艺术的发源地,但它凭借这个时期帝王和王族(如宁王李琏)对音乐舞蹈艺术的爱好和精通,将马舞艺术发扬光大,最终创造出一种成熟而绚丽的马舞艺术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比起其它时代,玄宗时代的舞马之戏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盛大、豪

8、奢。据明皇杂录补遗:“玄宗甞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可见玄宗时期的舞马阵容相当可观,常备舞马至少有百匹。太平御览等史料记载甚至多至四百匹。表演时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场面展示极为壮观。旧唐书载,每遇勤政殿宴享,通常要调用舞马三十匹表演一曲“倾杯乐”,整个表演要用舞马百匹以上。资治通鉴卷218天宝十五年条云:“初,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张悦在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说是“繁骄不进蹈千蹄”,则有两百匹以上。虽是诗的夸张,但也可作为舞马方阵有百匹以上的旁证。这些舞马装饰也十分豪奢,一般要“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

9、”。即身披彩纹花绣的衣服,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其富丽之态。张说在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形容的“玉鞭金翅引龙媒”(之三),舞马词中所说的“彩旄八佾成行”(之三)也都是在夸饰舞马和指挥者的装饰华丽!一九七0年在西安何家村还出土一把唐代舞马衔环皮囊式银壶,壶两面各刻有舞马栩栩如生的舞姿形态。从其装饰,已可见其华丽。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陶土舞马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舞马衔杯银壶二是舞马的进呈、驯养、表演的时间、地点形成了一定制度。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700),武后设立“仗内六闲”,此后舞马专属仗内诸闲、厩。另外,东宫以内也设有马坊,由太子的亲信家奴掌管。据旧唐书:由域外各国入

10、贡的马匹,经过管理马匹的太仆寺官员检查,其中优良者直接陈列在“朝堂之上”,展示天子威化,四夷宾服。差一些或有病的,则牵入太仆寺的马厩之中驯养:“献马,则殿中、太仆寺涖阅,良者入殿,孥病者入太仆”。如果是地方进献的,则经州县长官或群牧使、诸监牧使等拣选后进献到朝廷,由殿中省和太仆寺检验接收。(旧唐书卷48“百官志”)。管理方面,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700),武后设立“仗内六闲”,此后舞马专属仗内诸闲、厩。另外,东宫以内也设有马坊,由太子的亲信家奴掌管。至于表演的时间地点,据唐会要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将玄宗生日八月五日这一天定为“千秋节”。马舞活动是作为庆贺仪式的一部分,这

11、天在长安兴庆宫勤政殿前表演。其后,在另外两种场合下,也有舞马表演:一是元旦和清明,前者在骊山,后者常在洛阳宫,二是玄宗摆设大型宴会宴享宾客之时,亦常在勤政楼前:“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旧唐书卷28音乐志)。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在大型宴会上舞马表演的一般程序是:前一天就呈上节目单,玄宗亲自审阅批示:“若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宴享之时,“百僚、常参供奉官、贵戚、二王后、诸蕃酋长谢食就坐。太常大鼓,藻绘如锦,乐工齐击,声震城阙。太常卿引雅乐,每色数十人,自南鱼贯而进,列于楼下。鼓笛鸡娄,充庭考击。太常乐立部伎、坐部伎依点鼓舞,间以胡夷之伎。

12、日旰,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又令宫女数百人自帷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鼓振,中于音律,竟日而退”此外,马舞还有专门的表演舞台,称作“舞马台”。陕西通志卷72引宋敏求长安志说:“舞马台,在斗鸡殿之北。”唐代长安舞马台遗址三是表演中的音乐和舞蹈组成都比较复杂,并带有杂技表演形式的高难动作。就曲子而言,倾杯乐是最为流行的马舞乐曲。该曲早在中宗朝已有雏形,名为饮酒乐。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卷9曰:“世传舞马衔杯上寿起于开元,非也。中宗时已有之。景龙文馆记:殿中奏蹀马之戏,婉转中律。遇作饮酒乐者,以口

13、衔杯,卧而复起。吐蕃大惊。”到玄宗朝,将此曲加以改进,每逢千秋节则奏之,成为定制。与前曲相比,倾杯乐在技术处理上更为复杂。明皇杂录说:“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其复杂程度可以想见。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云:“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绿骥舞华冈?”可知当时舞马乐曲多取之乐府,华冈也是一支比较流行的舞曲。就舞马动作而言,要与音乐高度配合“奋首鼓尾,纵横应节”,“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明皇杂录补遗),还能根据调马人的举动下意识地理解其中暗示,并主动调整、改进自己的姿势动作“才敲画鼓头先奋,不假金鞭势自齐”,并且按照乐曲的要求做出更为复杂的动作:“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

14、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一),“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之二)。舞马表演中还带有杂技艺术。据有关资料,当时马舞,除了在地面舞蹈之外,还有种叫“乘马登高而舞”。这种高难动作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三层高台之上:“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人在上面指挥,马在下面蹈舞,“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明皇杂录补遗)。一种是在壮士举起的榻板之上,还要旋转如飞,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带有类似杂技的惊险成分:“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同上),“壮士举榻,马不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演出场地上,还有专门的伴奏乐队:“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

15、年而姿貌美秀者。”唐代训练舞马陶俑四是唐代的马政由闲厩使和飞龙使相继独揽大权,他们多选北衙军将子弟(即“诸军小儿”)养护和调教御马,并世代袭任,俗称“马家”。与斗鸡小儿一样,养护和调教御马的“马家”小儿,凭借调马小技获得皇帝宠爱,甚至掌握大权。如在安史之乱中,随玄宗入蜀的军士在马嵬坡发生骚乱,由龙武将军陈玄礼与太子心腹飞龙马家李护国商量后,率众军请诛祸国的宰相杨国忠。玄宗答应后,为杜绝后患,又请去杨国忠妹妹杨贵妃,导致“宛转蛾眉马前死”。这位李护国即李辅国,本名静忠,原是闲厩使下马家小儿。因为善于调教舞马,被闲厩使五鉷嘉推荐到东宫。太子李亨即位为肃宗,他则成为掌控禁军的大太监。(旧唐书卷184,李辅国传)李辅国能以飞龙厩养马人的身份参与筹划政变,显然拥有一定权势。这也是后人批判玄宗天宝后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理由。至于舞马之戏的本身,唐代一些诗赋有着相当一批记载如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舞马词,杜甫的斗鸡,郑嵎津阳门,王建的楼前,陆龟蒙舞马,钱起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阙名舞马赋等。其内容和创作宗旨大约有三个方向:一是借此颂圣或就是帝王下令的应制诗赋,借大宛、吐谷浑等地进贡的舞马来宣扬天子盛德,四夷宾服,并藉此展示帝国声威。据沈约宋书卷八十五谢庄传和卷九十六索虏传: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世祖(吐谷浑王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