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90593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贺佳(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721000)内容摘要:今天的已没有那些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时所具备的可以在世界范 用内通过武力和廉价的贸易掠夺世界范伟I内的宝贵资源的环境了,纵然时光倒流百年,我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即使冇了资源供给的国际大环境,现有的经济增 长方式也会使我们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丧失安居的家园。我国目前以牺牲资源坏境为代价 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环境不仅要主动去优化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要主动反哺环 境,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发生历史性的转型,别无他途。关键字:环境市场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污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

2、是一种燃烧,烧掉的是宝贵的资源,留下的是污染,而带来的则 是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征是由于我国在T业化化进程中,推行粗放型发展模式 的结果。一、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问题从1999年迹入重化工时期,我国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景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 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5%和17%。进入90年代后,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以 每年9.7%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快速扩张的经济规模产生了巨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由 此可见,在我国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以牺牲资源环 境为代价,并表现出四大特征。1、高资本投入。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而矿产

3、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以2004年为例,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 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5%和40%,而 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资木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 2000年为36.4%, 2003年为42.7%,大大高于美国、徳国、法国一般20%左 右的水平。“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头4年,每增加1亿GDP需要 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5.01亿元。2、高资源消耗。目前,我国5

4、类主要资源的节约指数为1.8%,意味肴我国这5类资源 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约90%o我国目前的综合能源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 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 发达国家低15%25%;矿产资源的总I叫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 能高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丁业终端 能源消费的70%以上。也就是说,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3、高污染。而同时,目前,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

5、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 产值产岀的同体废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 OECD国家的9倍和8倍。4、低效率产出。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必然导致低效率产出。我国第 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木的1/18、法国的1/16、徳国的1/12、韩国的 1/7。资源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因此经济增长的历史性转型势在必行。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及其粗放型方式、重化工 工业阶段特征给我国带來了两个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这 两个问题目前乂反过来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了瓶颈约束

6、。温家宝总理对此曾做过这样的判 断,我国在发展中遇到了两种矛盾,一个仍然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求Z间的矛圧,二是资源坏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严峻的环境形势及其巨 大的经济损失综合官方文献和专家判断,我国的环境形势大致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诡未 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LI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 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然而,如果继续沿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以这样 的资源家底和生态环境严峻的形势能否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H标和20

7、50年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一个令人质疑的问题。二、产生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我国急于摆脱发展落后的状况,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部分地区 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具有粗放型和资源型特征,只重视经济量的增长,忽略了质 的提高;而环境表现出脆弱性特征,由此带來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源熨、粗放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育接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敏感而不稳定的 生态环境脆弱区,会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生态环境恶化。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 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退化很重要的一个 原因就是农业社会的人类大规模的屯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人类漫长的屯皿开发史,在局部 地区、具体时间段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但是从柴个历史的角度反观其影响又 是十分惊人的。耕地是农业社会得以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在土地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 人M的增加促使人们开星更多的耕地来满足生存需求,盲目的大规模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一 定的压力,进一步促使生态环境退化。另外,在屯田开发中,由于生产力低下或其他经济、 价格补贴政策的效率损失政治、白然的因素,常出现己垦地的搁荒。由于失去原始植被的保 护,这些十地不可避免地出现沙化。如西北屯田区基木屈于干旱地区,一种是将原来的森林 草原植被毁示开星(如黄土高原),造成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

9、荒漠 化。再一种是以自然绿洲为依托,引用河水灌溉开辟新的人工绿洲,如新疆、甘肃河西和青 海。但是这种河流中游的人工绿洲开发常常以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大面积荒漠化为代价。三、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问题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和紧迫形势,必须立足现实做好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T作,从发 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和发展手段多个环节入手综合加以应对。首先,应在全社会中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这是解决经 济与环境问题的前提条件。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基木方 针和中央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与经济发展同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 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的

10、三个丿力史性转变要求,切实提高对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 认识。环境是与人联系最紧密、交换最频繁的物质系统,盲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生活 质量。在健康、友好的环境中生活是人民群众最基木、最普遍、最合理的要求,也是他们的 一项最根木、最现实、最氏接的切身利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增加人民福祉、维护 群众环境权益的现实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木、执政为民理念的实际举措。其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这是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 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应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需求,坚 持实施工业强国,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合理利用

11、资 源为支撑,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实施项目带动,打造支柱产业,强化产业集聚,促进结构优 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T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 业,大力推进天然气、低温核供热和风能等新能源开发,促使工业经济朝着高效益、高附加 值、强竞争力和低污染方向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路了。【参考文献】1王金南.环境经济学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4.2吴晓军.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J.甘肃社会科学,19993高燕.西部地区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3 (51).4李琳,刘一良.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 学院学报,2003, 16 (2).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联盟路16号收件人:贺佳电话:13927317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